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一种多元的、丰富的、无所不容的文化,它让深圳成为了中国最具包容性的城市。

上周,中国大半个文化圈集聚深圳。

演艺界的大咖陈道明、张颂文和郭帆,学术界的名人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赵汀阳等诸多文化圈权威和大家亮相深圳,共同出席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

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在论坛发言(新华社记者毛思倩摄)

会场上,他们坐而论道,灼见迭出,探讨文化的力量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深入剖析了文化产业的幕后逻辑,为深圳带来了一场深入浅出的文化盛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知名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陈道明在论坛上发言

中国最顶尖的文化盛宴,为什么会选择深圳呢?

要知道,过去对深圳最大的刻板印象就是文化短板。关于深圳存在这么一个趣闻,上个世纪80年代,有位学者刚到深圳的时候,走在街头遇到一个哥们儿,两个人在攀谈一番后,这哥们问他,您来这儿是干什么来了?学者说他来办杂志来了,这哥们就笑他:你在深圳办什么杂志啊? 来这里就是为了赚钱。

但是现在,深圳不一样了。

一出生即风华正茂

6月7日,习近平主席向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发来贺信,代表党中央表示热烈祝贺。全国文化圈都将目光投向深圳,这个“一出生即风华正茂”的论坛,毫无疑问是目前国内最高水准、最高规格、最高层次的文化论坛。

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习近平主席致信

同一天,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也在深圳举行,展会不仅人气火爆,各相关活动点参与总人数达400万,而且叫好又叫座,仅仅文化产业招商大会单个活动上,总签约金额高达34.2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第十九届文博会现场

文博会其实就是一场文化产业的交易会,必须让来自各地的参会者长见识也赚到钱,展会才能经久不衰。如今大家对于“搞钱”热情空前高涨,通过深圳文博会,能开花结果产生大的订单,对支撑文化市场的信心尤为重要。

而一聊到搞钱、交易,那深圳可不“犯困”了。

文博会以深圳为窗口面向全国、面向世界,每年都汇聚了海内外10万多种文化创意产业展品,以及超过四千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数据显示,首届文博会成交额为357亿元,第十四届文博会成交额达2338亿元;第二届文博会出口额为98亿元,第十四届文博会出口额达185亿元……

文博会文化产业招商大会现场

在文化产业的资源充分汇集在深圳的基础上,一个产销、产融全面对接的交易合作平台正在搭建成型。

越来越多的文化产业项目开始在文博会上寻找其所需求的资金、信息、人才等资源。而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产品在文博会这个舞台中得到了展示的机会,也为文化走向世界各地打开了一扇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全面对接让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向更广阔的世界迈进。

向世界打开的“文化之窗”

以文博会来说,深圳作为文化交流的窗口,它所带来的作用是双向的、立体的。中国需要一个世界级的文化展会,作为中国文化产业出海的瞭望站和展示厅,也可充当外国文化产业入华的跳板和通道。

许多文化产业项目在文博会上寻找所需求的资金、信息、人才等资源

窗口对外,不仅以一种开放包容的姿态,将世界文化在此接轨,让前来参观的人能一站式感受到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魅力,不仅展现了深圳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更体现了中国对文化多元尊重与认可的表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许多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产品在文博会中展现

其次,这也是一个中华文化对外输出的窗口,以《千里江山图》为基础的文创设计、用空灵的琴声展现“丝绸之路”、景德镇的精美彩绘瓷器……许多具有代表性的中华传统文化产品以它博大精深的形态展现出来,本次文博会有着来自108个国家和地区的2万名海外专业观众获邀,通过线上或线下的形式参会,世界正在看着我们。

本届展会国际化水平提升,国际参展机构数量创新高

窗口对内,这是一场现代文化产业展实力、秀肌肉的表演,各文化产业的龙头企业悉数参展,此外共有3596家政府组团、文化机构和企业参与其中,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国外的文化尽数荟萃其中展现、交流、碰撞,迸发出一种种全新而富有活力的文化形态。

观众能够通过参与各种活动,上手体验文化产品

另外,对深圳来说,这座城市丛林不仅有高密度的摩天大楼、CBD写字楼,更有世界前列的顶尖高新技术企业,这些自带经济、科技属性的产业巨人也正借助这扇窗口,向内实现自身的文化软实力。只有拥抱最鲜活的文化,才能办成最伟大的文化企业,也才能举办最成功的文化展会。

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国外的文化尽数荟萃其中展现、交流、碰撞

“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疆。”正如当代著名作家冯唐所评论的:“谁说深圳是文化沙漠?富庶之地从来文艺”。深圳的自身实力并不仅有经济力量,而是从内而外、软硬兼顾的综合实力。其实深圳当下也正在通过自己的逻辑,以经济对文化软实力实现一种反哺,这样的文化不是小众的、区域的、落后的,而是全国的、现代的、前瞻的。

深圳正在实现文化与文化产业共同繁荣

先有文化,还是先有文化产业?对深圳来说,这不是一个问题。

文化的繁荣是以文化产业的发达作为支撑的,在过去19年举办的文博会中,深圳的文化创意产业保持了平均20%的增长速度,在2022年首次突破了2600亿元,占深圳全市GDP的8%。文化产业在深圳市拥有超过100万从业人员,如今的深圳不仅是科技和创新之城,同时也是时尚之都、设计之都。深圳正在通过自己的产业链优势与经济凝聚力,实现了文化与文化产业共同繁荣的盛况。

深圳是国内年轻人口在占比第一的城市

另一个无法忽视的地方是,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最重要的是需要依靠年轻一代来完成,深圳作为年轻人口在国内占比第一的城市,能够也必须挑起文化强国建设的大梁。

正如它40年前所完成的“经济神话”一样,这种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正是深圳最根本的文化基因。

深圳已是一片文化绿洲

对于曾经深圳是如何被扣上“文化沙漠”这顶帽子的,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过程。

几乎所有对深圳使用“文化沙漠”一词的人,都是为了否定这个名词,但正是舆论上的“否定”,加剧了它的传播。以至于一提到深圳,大家就立马联想、默认了这个词,而忘了面对深圳高速的经济发展,如何去回头去观察和思考深圳的文化。

深圳二十四史书院

其实,文化沙漠与文化绿洲并非绝对化的,而是相对的。要说能够代表深圳文化的底蕴,那便是最早的“开拓、创新、团结、奉献”的城市精神,以及那句“来了,就是深圳人”。

可以说深圳的文化历史,就是这座城市的移民史。

在改革开放短短数十年时间里,一千多万逐梦者有如候鸟一般,从四面八方迁徙而来,他们组成了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次规模盛大城市移民。这一千多万的移民,创造了这座城市的经济神话。

改革开放数十年时间里,深圳创造了世界瞩目的经济神话

在中国,深圳是继北京之后,第二个汇聚了全国所有民族的城市,多民族在深圳融合的过程,也是深圳近代移民文化形成的过程。这是一种多元的、丰富的、无所不容的文化,它让深圳成为了中国最具包容性的城市。

尽管单从文化底蕴的角度来说,深圳没有北上广那样厚重的历史积累,但是作为中国制造第一城,作为中国国际化现代化中心城市,美学和哲学在深圳已然成为一个日常生活中的概念,文化更是成为这里鼎盛的产业支柱。

美学和哲学在深圳已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深圳正在成为全国和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的强有力杠杆支点。

去年12月22日,深圳歌剧舞剧院创排演出的舞剧《咏春》在深圳保利剧院首演,即获巨大成功。此后登陆B站“2022最美的夜”跨年晚会,直播当晚人气峰值达到3.3亿。《咏春》正是深圳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一次成功探索。

舞剧《咏春》剧照

今年3月30日,深圳戏院制作的国内首部人工智能题材舞剧《深AI你》,在深圳滨海艺术中心首演。这是诞生在深圳这座创新之城、科技之城、未来之城、梦想之城的故事,得到了观众热烈的认可。如今,《深AI你》也已启动全国巡演,并获得超出想象的成功。

舞剧《深AI你》剧照

4月27日,2023深圳设计周开幕式上,首发的一部只有短短三分钟的城市形象视觉片《敢闯敢试》不仅立刻燃爆全场,更迅速“出圈”刷屏全网,被评价为“很深圳”,简单的3个字,深刻揭示了深圳的文化供给与城市气质同向而行相互成就的深层逻辑。

深圳城市形象视觉片《敢闯敢试》

经过40多年的发展,深圳文化建设正迎来厚积薄发的重要历史时期和全新的起点。这些年,深圳始终沿着发展文化的道路踏实前行,不断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扩大城市文化的影响力,用一步步坚实的足迹将“文化强市”镌刻在城市的发展史上。

深圳不仅与科技共生,还能推门见山海、诗意栖居

事实上,文化并不是简单的积淀,而是丰富的流动。文化在流动中产生了巨大的力量,不断迸发新的可能。人们都说深圳是最能够“搞钱”的城市,但通过这次文博会发现,坐实了深圳同样也是最会“搞文化”的城市。

正是因为深圳这座城市敢闯敢试、开放包容的精神,才能生长出像文博会这样壮丽的文化绿洲,这是对深圳自身最丰厚的奖赏。

图片来自@文博会、部分来自网络

谈谈你对深圳文化的体验与感受?

留言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