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通识课》之一,《西南联大哲学课》是由当代最有名的哲学家冯友兰、汤用彤、贺麟主讲的讲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该书以中国哲学的发展时间为轴,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冯友兰讲子学时代。

孔子、墨子、孟子、老子、庄子、荀子。

第二部分,冯友兰讲汉代儒学。

这里主要讲西汉的董仲舒,以及元、天、阴阳、五行,四时,人副天数、性情、灾异……

第三部分,汤用彤讲魏晋玄学。

这里主要讲到魏晋玄学流派、《周易》《论语》新义,向郭义之庄周与孔子,谢灵运《辨宗论》书后。

第四部分,汤用彤讲隋唐佛学。

有隋唐佛学的特点,西行求法运动,唐太宗与佛教,玄奘法师,韩愈与唐代士大夫的反佛。

第五部分,贺麟讲宋明理学。

第六部分,冯友兰讲清代思想。

翻开中国古代的历史书籍,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国古代的哲学与学说,无论是老庄、儒术、法家、阴阳家,还是其他派别,都深深地融合着哲学元素。

在中国古代,哲学家们纷纷涌现,广泛讨论各种问题,研究兴趣之浓厚,讨论范围之广,都是其他朝代所无法比拟的。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思想逐渐被地位崇高的文化普及大众——儒术所取代,这时候,哲学的影响便开始消退。

然而,在隋唐时期,人们开始兴起了“玄学”这一哲学思潮,这里的“玄学”是指以老庄“虚无之论”为基础,探讨有关宇宙和生命的新颖见解。

到了宋朝,哲学方面的探究更上一层楼,先后出现了王安石、王船山、王阳明等贤士,他们作出了巨大的哲学贡献,拓展了中国思维的边界。

其中,王安石的废科举、推行新法令等举措更是对当时政治、制度乃至哲学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时至今日,像“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样的流行语还在人们的口中回响,但我们也要承认,宋朝哲学这种侧重“礼教”的思想体系,对妇女再嫁的看法是错误的,这间接证明了哲学是在时代背景下发展的。

与此同时,对于佛教等外来思想在中国的影响,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们与本土思想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进一步扩大了中国哲学思想的版图。

总之,中国哲学的历史,既充满了丰富的思想探讨,也潜藏了不少“病态”,但这种多元文化交流背后蕴含的是在时代变幻中滋长的人类精神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像贺麟教授所说的那样,我们可以在《西南联大哲学课》中寻找如何正确认识中国哲学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