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弥敦道以香港第十三任总督弥敦爵士命名,是九龙第一条道路。尽管只有3.6公里,这条连接旺角与尖沙咀的大街上却不乏著名景点。

半岛酒店的奢华、九龙清真寺的肃穆、重庆大厦的神秘、冠南华的幻彩以及雅兰中心的繁忙,移步换景之中,香港的面貌映入眼帘。

如果说弥敦道的样貌正表现了香港灵魂的型态,那么这条街道的一个角落绝不可被忽视,那就是位于450号的中华书局油麻地分局,走到这家外表平平无奇的书店,香港那古旧、深沉而庄重的一面一目了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书会友

用文字与城市产生联结

如果将中华书局油麻地分局“拟人化”,那便是店长朱炽坤的模样。

每一个到访的读者都对这位头发花白的“叔叔”印象深刻:风度翩翩的他戴着一副黑框眼镜,优雅沉稳,尽管总是在店里默默忙碌,却不会有拒人千里的感觉。

初次到访的读者向他询问图书,他总是立刻走到书的位置,拿给客人,似乎比电脑还快;面对熟客,他既可闲话家常,又能风花雪月。

成为书店的最佳代言,也正是来源于朱炽坤在书店的工作经历:他长期于店内二楼的文史哲类书籍区当值,源源不断地阅读让他从一个不太了解香港本土作家的“港漂”,逐渐转变为香港文学的爱好者。

而他当值区域的读者又以教师、律师、本土作家等文化人为主,与他们的交流中,朱炽坤与这座城市产生了更深的联结。

民国往事

中华书局的家国情怀

如今,朱炽坤已经为中华书局油麻地分局奉献了近十年青春,正如中华书局陪伴古老的香港走过近百年的悠悠岁月。

回望历史,中华书局源于1912年在上海创办的中华书局,1927年在香港独立注册。

“我们书业虽然是较小的行业,但是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却比任何行业为大。”正是带着这样的理念,中华书局的创办人陆费逵以振兴教育促进国家进步,他提出“用教科书革命”的口号,改革旧式的帝制教材,编印适合共和体制的全新教科书。

中华新式教科书,立刻风行全国,从此奠定中华书局在近代中国出版界的地位。

当时的中华书局亦十分重视期刊对社会的影响,曾编辑出版二十几种深受读者欢迎的刊物,包括最著名的八大杂志,除杂志之外,中华亦出版了一系列中国经典古籍和世界名著,《辞海》、《四部备要》等都是影响深远的传世之作。中华书局的中华血统始于诞生之日,流淌至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化传承

走向世界的中华名片

承载着悠然历史,继中环皇后大道中的中华书局之后,油麻地分局于70年代设立。

朱炽坤坦言,其实这家书店在香港社区里竞争力并不占优势,因受地理位置影响,它的交通不是最方便的,附近也缺少大型购物中心,人流相对较少。

那么走过45个年头,中华书局油麻地分局长盛不衰,历久弥新的秘诀究竟是什么?

事实上,在中华书局油麻地分局二楼当值,朱炽坤几乎全权负责所有订货工作,他说,许多文史哲书籍在内地已经绝版,与此同时,店里也供应诸如文房四宝以及玉石之类的文化产品,种类齐全。

到访者为这些极具中华特色的书籍与物件慕名而来,又带着他们走向世界各地。今天的中华书局油麻地分局已然成为连内地与世界的一个支点。

安静地座落在弥敦道450号,中华书局油麻地分局不是最耀眼夺目的建筑,但在华文世界里,它早已声名远扬,并且正迈向下一个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