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始今天的课程之前,先问一个问题:你在写稿时,第一步会做什么?之前我也问过很多小伙伴,很多人的回答是“撸起袖子就是干”。

没错,这就是大部分新手作者的现状,打开word直接写。但能不能写出来,会不会写偏、写散,有没有前后内容冲突等等,全靠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想要最后的稿件漂亮,离不开最初的谋篇布局。说详细点就是文章的主旨是什么,如何在文章中体现,文章分几个部分,部分和部分之间的逻辑,每个部分内写什么……

以上所说的谋篇布局,其实就是这节课我要讲的文章结构。形象点比喻,你可以把写文章想象成修房子,修房子需要各种材料,需要打地基,需要搭建框架……

素材是材料,选题是地基,而结构就是框架。材料决定房子的外观,地基决定房子是否牢固,结构决定房子的用途。

对于文章来说也是如此,结构决定你盖出来的是草房还是楼房,是三个房间还是五个房间。这也是为什么说,结构是动笔写文的第一步。(选题是地基,准备阶段。)

在课程的第2讲中,我介绍过目前最常见的7类人物稿。你可能会问我,是不是7类稿件,就是7种结构呢?事实上,这7类人物稿,虽然长度、形式各不相同,但底层逻辑一致,所以只要学会基本的结构,再根据每个类型的特点进行微调,就能写出相应的稿件。

所以今天这节课要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文章的基本结构。因为这个结构本身有明确的规律可循,所以非常容易上手。而且这个结构,可以非常轻松地说清楚人物的故事、事件的始末。

这个最易上手的人物稿结构只有四个字:起承转合。

1、 什么是起承转合?

起承转合这四个字是不是看起来有些熟悉?没错,语文老师在讲古诗的时候,一定提过“起承转合”。

事实上,起承转合这个结构非常通用。它和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尾”类似,因此特别适合讲人物故事、事件。只不过“开端、发展、高潮、结尾”是从读者的角度看内容,而作者写文时的角度,用起承转合更清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么说,你可能还是觉得理解起来不那么清晰。没关系,下面我用一个人物的故事为例,来看看它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尾”是如何与“起承转合”结合的。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刘秀祥这个名字?他出身贫寒,曾经因为背着疯娘上大学而被广泛报道。但他拒绝捐款,勤工俭学完成学业,毕业后又拒绝企业给他开出的50万高年薪,选择回到贵州大山教书。

这样一个励志的人物,因为他有很多打动人的点,所以也很适合写人物稿。那么如果以刘秀祥的故事为例,什么是起承转合呢?

【起】:起是起话头,在人物稿中可以理解为引入人物,也就是故事的开端。就像说书一样,先交代出场人物身上的闪光点、高光时刻、打动人的地方、一个惊险的画面等等,留下悬念,这样能成功引起读者的兴趣,原来今天要讲的是这么一个人物。但同时因为想知道具体的细节,还会继续听下去。

对应到刘秀祥的故事,“起”的部分就是引出刘秀祥这个人物。你可以写他的各种引人好奇的事迹,你也可以写他人生中的一个场面,你还可以从一个关联的热点切入……

不管怎么写这个开端,你的目的只有一个,告诉读者,我要开始讲这么一个人物了,这就是“起”。

“起”的部分不必太长,它更多的是作为一根引线,带读者进入故事,并期待下面的故事。所以在你的结构搭建时,对这部分写什么内容,写多少,和下面内容的关联,都需要考虑。

【承】:是承接,在人物稿中可以理解为故事开始发展,它在文章中是承上启下的作用。

当前面起头引出人物,这时候读者获得的人物信息还很有限。不可能上来就放大招,比如什么人得重病、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如果直接放这样的重磅内容,会让读者觉得莫名其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承”这部分要沿着开头,来逐步揭开人物的神秘面纱,开始讲人物的故事。

对应到刘秀祥的故事,“承”就是讲刘秀祥的经历,在“起”的部分你可能提纲挈领地讲到他身上那些动人的点,但没有展开。比如他小时候很苦,“起”只会讲“一边上学一边照顾疯娘”,但“承”要给细节,要写他是如何一边上学一边照顾疯娘的,勤工俭学的苦,无人理解的苦,不得不扛下去的苦。

这样的细节,一是提供更多的人物信息给读者,一是通过这些信息为下面的转做好铺垫。

【转】:是转折,是出人意料。在人物稿中可以理解为故事的高潮,也是最吸睛的部分。比如高处跌落、彻底决裂、杀人放火……这样的内容,都可以安置在“转”的部分。

这是因为前面的“承”已经铺垫了很多,水到渠成。如果这里不用“转”,读者就会失去兴趣。因此,在铺垫到位的情况下,这里的大招,会让读者有种终于来了的感觉。

对应到刘秀祥的故事,“承”讲了他很苦,经济苦、精神上苦。如果还继续写他很苦,读者可能就会想,苦苦苦,就没有变化吗?这一辈子就都这样吗?所以这里“转”来了,按照常理,大学毕业,应该能过上好日子。但是刘秀祥居然拒绝高薪,回到贵州大山,这就很出人意料。

“转”一方面可以释放前期堆起来的情绪,另一方面因为转折、出人意料,会让人想知道,最后的结局如何,也就是继续留钩子。

【合】是总结,是首尾呼应。在人物稿中可以理解为故事的结尾,这时候高潮的余韵仍在,可以再往前推进一步,比如对人物故事的评论、感悟等等。其实也是在“合”读者的情绪,比如惋惜、义愤填膺、引发思考……

对应到刘秀祥的故事,大家可能希望了解他的现状,并且隐隐期盼他苦尽甘来。所以这里的“合”,就可以写他成了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幸福生活。也可以加一些对他的励志故事的感悟,替读者发声。

“合”是大结局,决定了文章能不能再上一层楼。如果结尾仓促,就会给人戛然而止的感觉。如果收到恰到好处,就会回味悠长。

看到这里,相信你已经明白,起承转合结构每部分的作用,以及每个部分可以写什么,也明白它和故事的内容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

不过别忘了,既然是结构,就一定有布局。故事本身并没有详略,但在结构部分,你需要对内容进行规划。

就像小时候写作文,经常有小朋友事无巨细地交代一天的日常。这不仅是素材的问题,更是在文章设计阶段出的结构问题。

对于人物稿来说也是如此,既不能用一大半的文字写“承”,也不能只用十分之一的篇幅写“转”。就像大家读书看剧,经常会抱怨前面内容太拖沓看不下去,或者后面怎么一下就结束了?

拖沓就是因为前面铺垫太长,没有起伏,导致读者疲倦。而后面一下就结束,实际就是“转”的部分特别短,读者还没有充分释放前面铺垫带来的情绪,因此就会觉得憋得慌。

那么对于一篇人物稿来说,“起承转合”每部分大约占多少篇幅比较合适呢?以我的经验,为了让故事紧凑有看头,比较合理的布局是起占10%左右,承和转占80%左右,合占10%左右。

比如一篇3500字的文章,“起”的部分最好保持在300-350字,结尾“合”的部分也在300-350字(有时可以略短),剩下的部分都留给“承”和“转”。

在文章中,“承”和“转”没有明确的占比分布,不过一般而言,它们的字数基本平均,写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去均衡两部分的字数,这样文章结构出来也会更好看,阅读体验更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如果“承”的部分比较平淡,而“转”的素材又特别丰富,就可以稍微缩减一些“承”的部分。反之,就可以略微拉长“承”的部分。

当然,这是针对常规长度的文章。在不同类型的人物稿中,会有一些差异。比如微头条,“起”的部分尤其重要,因为篇幅短,整体节奏更紧凑。不过,只要掌握“起承转合”这个基本结构,多加训练,各种类型的人物稿都不是问题。

不过在不同的故事中,“起承转合”的用法也有一些区别。比如讲人物故事,可以讲一个人完整的生平,包括他的家庭、事业、婚姻。也可以讲一个人的侧面,比如他的婚姻,或者他的事业。还可以讲单一的事件,当然这个事件要足够丰满。

因为故事的浓度不同,“起承转合”就要灵活应用。下面就来看看,在不同的故事中,如何使用“起承转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