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2月19日,新中国第二代核心领导人邓小平因病离世,享年93岁。

邓小平的离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落幕:自1977年开始,他便进入中央主持工作,在他的带领之下,国家实现了改革开放等诸多壮举,为现代化发展打下了坚固的基础。

而除去在政治上的建树以外,邓小平留给我们的还包括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时间里,尽管已经宣布退休,但邓小平仍旧关心着国家未来的发展,并留下了七条警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让人不免好奇,这七条警示分别是什么?如今是否发生?

警示一:“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

1977年,改革开放呼之欲出,但此时此刻的邓小平忧心忡忡。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沿用的都是计划经济,现如今转向市场经济,完全是一条全新的道路,未来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这一点难以估计。

在诸多问题当中,邓小平最为担心的莫过于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1980年6月27日,在中央发布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时,邓小平还特地要求强调:“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现在这个稿子没有很好体现原来的设想。”

对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邓小平有着极其深入的见解,他曾经说过:“历史上不是没有人想在中国搞资本主义,但是,搞来搞去几十年下来,仍旧是行不通,由史而鉴,特色社会主义才是中国唯一的出路,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

这一看法邓小平坚持终生,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一次邓小平会见外宾,谈及这一问题时,他还表示:“中国是不可能进行全面西化的,上世纪五十年代四个现代化的实现就是很好的例子,如果当时中国搞资本主义道路,那么四个现代化一定实现不了。”

邓小平在关键时刻的表态,对于我国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至今日,我国仍旧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之上,而这一切与当年邓小平的努力是脱不开关系的。

警示二:坚持法治,严打经济犯罪

改革开放不是一蹴而就的战略,在实施初期也暴露出来了诸多问题。

一些不法商人利用市场机制不完善的漏洞,坑蒙拐骗,伺机攫取大量的财富。

这些不规范经营的行为,对于改革开放而言,在信心上是一次巨大的打击,长此以往,从民间到官方,人们很难建立起改革开放的决心。

邓小平很早就注意到了这一现象,为了能够以儆效尤,在1982年4月10日,发表了《坚决打击经济犯罪活动》的讲话。

讲话当中,邓小平强调一定要“刹住经济犯罪这个风,要从快、从严、从重。”

邓小平指出,经济犯罪在目前是一个从未遇到过的新问题,也是我们国家必须面对的问题。

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规律上来看,如果任由不法经营的现象横行,那么终将伤害的是本国的人民。

邓小平还曾经将经济犯罪与毒品问题做过比较:“吸鸦片烟、吃白面,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彻底根除,国民党办不到,西方美国人也办不到,事实证明,唯有中国共产党能够彻底消灭毒品,我相信,我们也能够有效的消灭经济犯罪问题。经济犯罪活动不同于寻常犯罪,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如果我们的国家没有进行足够的重视,这股风便会越吹越大,到那个时候就晚了。”

邓小平的及时纠正对于国家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就已经将经济犯罪作为重大问题,常态化进行关注。

每隔几年都会结合当下现状对相关法律规定进行调整,从结果上来看,这些举动也极大的遏制了国内经济犯罪行为。

警示三:“死刑不能废除,有些罪犯就是要判死刑”

1979年,共和国对《刑法》进行了调整,此次调整变化最大的便是,在新一版本刑法当中,死刑罪名被削减到了只有28个。

之所以会出现如此情况,主要原因在于1979年刑法制定的时间是十分短暂的。

该版本刑法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修改,从正式推出,也只有几个月的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能够尽快建设改革开放的配套制度,邓小平曾经交代过:“当下的工作量是很大的,立法部门的人手也匮乏,因此法律条文开始可以粗一点,不要等待‘成套设备’。有一条成熟的想法,就搞一条。”

刑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更是国家精神的象征。

这次修法之后,在国内外引发了不小的关注,当时恰逢国际废死的浪潮,如英国在1969年宣布废除死刑、美国也在1972年废死刑……

因此有人推测,此次修法是为了未来废除死刑作准备。

然而这一想法,与邓小平的内心想法可谓背道相驰,邓小平理论的法治思想除却包括“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外,也包括“死刑不能废除”的重要观点。

为此在一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邓小平特地强调:“死刑不能废除,有些罪犯就是要判死刑。”

从人类文明诞生开始,任何文化任何民族都不约而同的选择采用了死刑,这既是维护法制道德的根本,也是对犯罪者的惩戒。死刑在历史上仍然发挥了正面意义的。

西方国家之所以废除死刑,是出于一种对所谓“人道主义”的刻意曲解,也不符合中国法制建设的未来,正因如此,邓小平才会要求一定要保留死刑。

这次会议结束以后,邓小平对立法工作进行了敦促,在他的指引下,到了1997年刑法全面完成修订时,死刑罪名已经增加到了68个,据此,中国废除死刑的谣言再未被人所提起,这一习惯也延续至今。

警示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攻坚全面脱贫

1993年,改革开放已经进入到了第十五个年头,随着国家经济建设逐步见效,国民积蓄也显著提高,全国上下都沉浸在一种过度乐观的状态。

但邓小平经常关注不是纸面上的数字,而是普通百姓是否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

在这一时期,邓小平在宣传上提出了“先富带动后富”的口号,在实际行动上,通过对于富裕个人企业加税,对贫困人口和地区进行补充建设,来使得更多人享受时代的红利。

邓小平还在多次大会上要求:将“扶贫”事业,一代代的做下去。

“共同致富,是我们改革的初衷,也总有一天会成为中心课题,这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立国之本。”

在政治层面,邓小平把脱贫定为了国家战略,要求全党全国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历史变迁来看,邓小平的这一主张得到了很好的实现,2020年,我国完成了全面脱贫,人均GDP达到了7.18万元,相较于1978年的400元,翻了180倍。

警示五:保留武力统一台湾的选择

邓小平对于台湾问题一直十分重视,1975年,蒋介石曾经邀请毛泽东前往台湾进行访问,是两岸关系转折的一次重大节点。

当时的毛主席已经到了迟暮之年,身体抱恙,最终委托邓小平代为访问,只可惜,此次邓小平奔赴台湾之时,蒋介石已经去世,回归一事,终究未能成功。

这次事件对于邓小平而言是一个极大的遗憾,因此,从进入中央领导层以后,邓小平便将“台湾回归”提到具体的日程上来。

在1978年,邓小平再度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为台湾的回归开创了新思路。

邓小平是渴望能够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但也从不避讳武力手段,在面对美国外交官时,他曾经直言:“解决‘台湾问题’总归是要靠两只手,力争用右手争取和平方式。用右手大概要力量大一点。实在不行,还得用左手,即军事手段。”

邓小平这一发言,引发了不小的轰动,后来在会见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时,邓小平曾经做出过解释:“现在的台湾和我们还算有着一些共同点,认同一个中国。但如果有一天蒋经国不在了,台独势力可能真的就会上台,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怎么能承诺不使用武力?对台湾问题不能排除使用武力,我们要记住这一点,我们的下一代也要记住这一点。”

在邓小平的心目当中,台湾问题一直是重中之重,1989年5月16日中午,时年已经85岁的邓小平会见戈尔巴乔夫时,还曾经颇为遗憾的说:“我这一生只剩下一件事,看来恐怕做不成了,就是‘台湾问题’。”

警示六:中国的问题,主要是出在内部

邓小平的一生可谓经历过无数的大风大浪,三起三落。

晚年的他虽然已经宣布退休,但依旧对国家的运转保持关心,在他看来,中国的主要问题永远不是在对外上,而是在对内上。

晚年的邓小平最为担心的一点便是当时的干部老龄化。

在1992年的南巡谈话中,邓小平再一次强调,要注意培养人才,争取建设一支“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干部团队。

讲话结束之时,邓小平还真挚的对所有人说道:“我们说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要长治久安,靠的就是人才,就是要靠这一条战略。”

警示七:坚持现代化路线,从军队做起

1984年11月,中央军委召开了一场例行座谈会,这场会议的主要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即将实行的全国大裁军。

百万大裁军是解放军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其目的在于对整个军队进行精简整编,向着现代化军队的方向前进。

但从另一面来讲,实行这一举措是要面临诸多压力的,需要思考部队人员安置,装备迭代等诸多问题,是一件棘手的任务。

当时裁军的消息已经呼之欲出,但所有人都认为这将是一个持续数年乃至十几年的工程,谁曾想,在这次座谈会上,邓小平立下了三年之内,裁军100万人的目标。

这一消息传出,引发了全球的关注,解放军在3年内裁军100万。不但在人数上一口气裁撤四分之一,原本的11个大军区更是一下子减去7个,放在全世界,这也是前所未有的“巨型工程”。

但邓小平对此的态度十分坚定:“裁军是个得罪人的事,我来得罪吧,不把矛盾交给新的中央军委主席。”

邓小平强调,不单单是要在人数上进行裁减,更重要的是对内部结构进行优化,只有这样才能够适应未来战争。

邓小平对后世的七大警示振聋发聩,这是这位老人一生经验的总结,也是中国步入富强的必经之路。

虽然这些话距离如今已经过去了三十年的时间,但其中的道理仍旧对当下有着重大的参考价值。

邓小平用自己的一生,为中国梳理出了未来发展脉络,这一点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参考资料:

1、邓小平对后世的十大警告 - 台湾新闻网

2、80年代上海正法“官二代” 邓小平称判得好(图) 城市晚报

3、邓小平——对台讲话回顾.台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