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主任一辈子做了几千例手术,从来没有失约过,这是第一次!”

著名医学专家华益慰的同事含着眼泪说道。

华益慰医生之所以失约手术,是因为他患了胃癌,而这一切都要从一次手术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无法动手术的医生

2005年7月,72岁高龄的华益慰,仍在手术室里给他的病人做甲状腺肿物清除手术。手术很成功,他凭借多年的经验挽救了病人的生命。

但是,这次手术之后,华益慰发现自己的饭量降低了不少,消化也不太好。身为医生,他敏锐地察觉出不对劲,于是去做了个胃部检查。

检查结果出来后,华益慰发现自己所患的就是胃癌,并且已经是胃癌晚期。按照常规处理来说,应该把全胃切除,华益慰相信专业的判断,却是因此害了自己。

手术之后,华益慰发现后遗症反而比得病前更严重。食道反流问题总是让他喉咙如灼烧一般疼痛,是以经常发炎。

切除胃部之后,身子根本无法完全躺下,只能半躺着,才能够稍微舒服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这只是开始,按照正规的治疗流程,华益慰需要进行热腔腹化疗,一个月要做八次之多。

也就是从做化疗开始,华益慰的体重每况愈下。

他的家人都以为忍一忍化疗就可以结束了,却没想到这是他身体恶化的开始。

癌症末期带来的痛苦,加上做治疗带来的副作用,让华益慰的身体难以承受,自然不能替他的病人做手术了。

“麻烦你替我的病人说一声,我不能给他做手术了。对不起……”华益慰知道自己得了病,心里仍旧想着病人。

不仅如此,这次得病之后所遭受的痛苦,让华益慰明白了一个道理:即使要抗癌,也不能过度治疗。

“以前我的病人得了胃癌,我都建议他们做全胃切除。直到自己身上的时候,我才意识到全胃切除有多么痛苦。”

他将自己得病的感受,结合自己多年的行医的经验,告诉给他治疗的医生:“以后如果要做胃切除,能不全切就不全切,至少要保留一点。”

华益慰的这种时刻为病人着想的思想,从他行医的第一天就已经开始了。

二、想捐献遗体的医生

华益慰,1933年出生于天津,他的父亲、爷爷都是医生,在华益慰很小的时候,他总是能听到病患家属敲响家门,而每次,父亲都会披上外衣,无论风雨,一定提着药箱出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益慰在这样的熏陶下,从小也立志成为一名医生。在华益慰父母去世之后,他们按照父母的遗嘱,将他们的遗体捐献给了医疗机构。

父母的器官做成了标本,骨灰也没有保留下来。华益慰在内的四名兄弟姐妹,每人都只保存了父母100片组织切片。

可以说,这样的家风塑造了如今的华益慰。

在华益慰从事过的医院——北京军区总医院中,患者间流传着一句话:“谁做华医生的病人,谁就有福气!”

有一次,华益慰替一个小孩做阑尾炎手术。很多人都觉得不是大手术,对此事并未上心。但华益慰还是从头到尾仔细检查了一遍,并且问旁边的助理医生:

“你给他查了凝血酶元活动度了吗?”

助手没反应过来:“一个小手术,不需要做这种事吧?”

华益慰指了指孩子身上:“你没发现他身上有很多小红点吗?快查!”

结果查出来,这个孩子果然有凝血机制障碍,如果贸然动手术,可能会产生大出血,最后孩子失血过多而死。

许多专家,在做手术的时候,只做关键的肿瘤切除手术,其他的手术流程都交由助手负责。

但是华益慰却全程都参与了手术流程,从第一针开刀,到最后一针缝线,绝对不会假手于人。

正是华益慰的这种全心全意,让他在面对病人的时候,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

三、帮家属签字的医生

某年的除夕之夜,华益慰正在家中与家人共享天人之乐。突然一个电话打到了他家里:“华医生,出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来,医院急诊室收了一个患急病的老人,初步诊断他是化脓性胆囊炎。老人当场发高烧休克,需要立刻动手术。

急诊室值班的医生,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华益慰。华益慰不仅是胃肠、肝胆、甲状腺方面的专家,他对病人的认真态度也堪称全院之最。

华益慰果不其然,宛如他的爷爷、他的父亲一样,收到消息的同时,立马披上了外套,赶往了医院。

到了医院之后,华益慰才发现一个大问题,原来这个老人身旁并没有家属陪伴。但是通常来说,没有家属签字,医生是不能随便动手术了。

华益慰等得了,但是这个老人却等不了。

他一把抢过了护士手中的钢笔,在家属手术同意书上龙飞凤舞地写着:

“我来签,先救人!”

紧接着,他连忙去做手术准备,在第一时间从老人的胆囊中排出了200毫升的脓,成功挽救了老人的生命。

事后,医院和家属自然没有责怪华益慰。他的“出格”正代表了他的医德和仁心。

华益慰为了病人,会接许多医生“不要”的手术。

有一次,一个病人患了肠道方面的疾病,通过X光片照出,他的肠子全都黏在了一起,手术难度之大,许多医院都不肯接收。

但是华益慰却选择了接这个病人,当他打开了病人的腹腔时,看到这个病人的肠子,就像吸水过度的面条,全都团在了一起。

这个手术华益慰做了整整七个小时,七小时之后,他的手术袍下全是浸湿的汗水。

这个病人也在华益慰的悉心照料下,成功渡过了生命的难关。离开医院时,他紧紧握着华益慰的手:

“华医生,如果没有你,我早就没命了!“

华益慰的医者仁心,不仅体现在为病人全心全意,还体现在清正廉洁。他从来都不收病人的红包。

四、从不收红包的医生

华益慰不收红包的事情,可以说是全院皆知。无论是离休干部,还是农民,无论红包金额多少,华益慰都是两个字:“拒绝”。

有些无法退掉的红包,华益慰就会拜托别人转交退掉。这样病人或者其家属,就不好意思把钱留在中间人手上,只能自己拿回去。

一开始,华益慰是找医院的协理员。但是协理员觉得这事应该被报道出去。华益慰为人低调,不喜欢此事,于是他又拜托了护士长章晓莉。

“一定要在手术之后再退,手术前退红包,怕患者和家属心里不安。”华益慰甚至连这种小事也想到了。

关于华益慰和“红包”的斗智斗勇,还有一个感人的小故事。

1999年,老人冉桂芳得了小肠癌,在华益慰的妙手回春下,治愈好了疾病。她的老伴张秋海,对华益慰十分感激,于是包了1000元的红包给他。

在那个年代,1000元是个大数目了,可见张秋海是打心底对华益慰感到尊敬。可是,华益慰却严词拒绝,张秋海好几次要把红包递给他,他都还了回去。

后来,张秋海想到了法子。他把红包递给了华益慰之后,拔腿就跑。之后,他们一家又搬了家,张秋海以为,华益慰这下子就没办法“还钱”了。

可是他却没想到,华益慰居然记挂这1000元直到现在。

2006年6月,华益慰在床上仍旧弥留之际,张秋海却遇到了华益慰的妻子张燕容。她将一个存折递给了张秋海:“这些都是你们的钱。”

张秋海打开存折,里面抬头居然写着他的名字。原来华益慰见还不了张秋海的钱,就以他的名义将钱存了起来,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把存折一并给他。

那是七十岁的张秋海,人生第一次嚎啕大哭。这个老人活了大半生,从未有过如此感动的时刻。

他们万万没想到,这么好的人,居然在2个月之后,就此撒手人寰。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替华益慰上一炷香。

华益慰去世之后,社会各界蒙受了华益慰帮助的人,纷纷用他们的方式吊唁华益慰,“华益慰”三个字,马上就成为了搜索热词。

五、六万信息量的医生

在华益慰去世前一个月,他在网上可以出来的信息仅30多个,在他去世之后,“华益慰”三个字带的信息量逾六万件。

其实,早在华益慰去世之前,许多受他帮助的人,听到了他病重的消息,不断地寄信、寄鲜花来到华益慰的病房前。

有一个患者苏二女,去医院复查的时候,听说华益慰病了,于是前去探望他。

结果,华益慰看到苏二女的第一句就是:

“来复查了?检查结果怎么样?给我看看……”

苏二女不告诉他,但华益慰始终记挂在心。每次苏二女的检查医生来看华益慰的时候,他都会问一句:“苏二女的检查结果怎么样了?”

华益慰的这片心,让人们对他肃然起敬、不舍他的离去。

8月13日,是华益慰的吊唁活动日。那日,北京阴雨绵绵,北京军区总医院的活动现场,上千人聚集于此,他们都神情悲戚,泪水模糊。

华益慰的事迹,霎时间被许多人报道,为人所知。

华益慰的妹妹华幼慰提到哥哥的时候,说道:

“我们家是不相信有灵魂的,但是我想把人们在赞颂哥哥的事迹收集起来,全都烧给父母,想让他们知道,他们的孩子有多么令人骄傲!”

华益慰和张燕容育有两子:华俭和华新。就像华益慰的父亲看着爷爷、华益慰看着父亲一样,华俭和华新,从小也看着华益慰披星戴月、救死扶伤。

华新犹记得,华益慰临终前,向家人表达了他要捐献遗体的愿望——如他的父母一般。他让华新将自己所说的话用录音机录下来,用颤抖的手签下了同意书的名字。

将心灵奉献给医学的华益慰,终于也将他剩余的全部奉献给了医学。

结语:

作为一名医生,华益慰没有做过特别伟大的研究,也没有特别高深的学术造诣,但他却认真对待每一个病人,全方位地为病人考虑。

即便是他生病的时候,他也会以己度人,希望通过自己生病的体验,让更多地患者获得更好的就医体验。如此医者仁心之人,实乃世间伟人。

参考资料:

[1]中国共产党新闻.《闪耀在手术刀上的道德光芒》

[2]新华社.《英雄烈士谱|华益慰:值得患者托付生命的人》

[3]解放军报.《好军医华益慰——他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