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HankKo发布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显示,我国3岁以下孩子由老人照顾的比例为70%左右3岁以后也有40%由老人照顾

可见,目前我国众多家庭里,老人是带孩子的主力军!不过,根据网络民意调查显示,老人带孩子引发诸多家庭矛盾利弊皆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黄年初生下二宝后,实在没有精力照顾2岁的大宝,于是跟老公决定安排在老家的婆婆到家里一起照顾。而婆婆到来的第一时间提出我只带大宝”分工带娃提议。当时老公也安慰她:“要真是小宝的事情忙不过来不可能袖手旁观。”

然而,婆婆说到做到每天上、下午只负责带着大宝到楼下花园溜达晚上更是以“我打呼噜吵到孩子”为由,将大宝推给儿子儿媳

而给小宝喂食、换尿不湿,包括煮三餐的事情都是小黄自己做完。所以有时候她也忍不住跟朋友们抱怨“婆婆真是分工明确”,尤其是邻居们夸赞有一个能干的婆婆时,她更是五味杂陈

不过,真正让小黄生气的是,就在前两天她带大宝去体检的时候,医生居然说孩子视力异常,特意叮嘱别给孩子玩那么久的手机,不然小小年纪就近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时她还很纳闷,平日里她和老公没有给孩子看手机的习惯,婆婆在家也几乎不看手机医生怎么会有这样的结论呢?

没想到,当晚她说出疑惑的时候,大宝终于忍不住说出真相:“奶奶带我去花园散步的时候都是让我自己玩手机,她跟其他奶奶们聊天。”一旁的婆婆连忙辩解:“我又不懂教孩子学什么手机里什么都有!”面对婆婆如此敷衍完全不顾是否对孩子不利的举动,小黄既生气又无奈。

其实,早前搜狐网发布的《老人带孩子现状调查》显示,在老人带孩子普遍的国情下,逐渐流行起一种“假装带娃”的现象,即外人看来尽责带孩子的老人实则态度敷衍,甚至做出对孙辈不利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假装带娃”逐渐在老人圈里流行?这些举动要注意

  • 只做表面功夫,对孩子的教育敷衍了事

含饴弄孙中国传统文化幸福晚年生活状态,但也有不少老人期望有自己的生活。只是为了分担孩子的负担,只能勉强帮忙看顾孙辈

因此,他们更偏向于口头表达关心做一些表面功夫,并不想花费过多时间、精力对孙辈进行实际行动照顾

如老人声称监督孩子写作业,实则只是坐在一旁不会主动指导,甚至孩子分心玩文具,他也不会制止。若是父母问起来,老人就会用“我又不懂”为由搪塞

  • 在孩子面前不注意言行,树立不良榜样

正如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所说:“孩子最好的老师长期陪伴他的家长。”老人带孩子时间并不短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力自然不会低于父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对于“假装带娃”的老人来说,他们并不会在意自己的言行是否起到不良示范效果。如直接在孩子面前讲脏话、骂人、举动粗鲁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也会学到这些不良举动

  • 不会在意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给孩子

“假装带娃”的老人不会注意给孩子营造良好成长环境,就像文章开头小黄的婆婆为了能与邻居们闲聊,选择用手机打发孙子般,一些老人还会带着孙辈参与打麻将与邻居说长道短、跳广场舞等。

虽说这是老人娱乐生活一部分,他们可以随意安排自己喜爱的娱乐方式。但对孩子来说,不少环境过于嘈杂,又或是接触的人过于复杂等,实在不利于他的成长

从上文不难看出,“假装带娃”的老人对于照养孙子辈几乎都是抱着敷衍了事的态度,没有认真考虑是否利于孩子成长。而这也是许多年轻父母们老人“隔代带娃”一事发生矛盾原因之一,最终令家庭关系不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知名育儿专家武志红《为何家会伤人》里建议到:“老人带孩子能否利大于弊年轻父母做法是关键。”也就是说,年轻父母如何应对、平衡关乎规避“隔代教育”、“假装带娃”弊端

如何规避“隔代教育”、“假装带娃”弊端?不妨试试这些方法

父母要成为带娃主力

密歇根大学菲考斯卡教授康奈尔大学丹尔丰教授一起研究后发现,相比于祖父母带大的孩子,由父母亲自养育的孩子青春期情绪会更稳定成年后出现的社会问题也会相对少一些

所以,有老人参与照养第三代的家庭里,父母不能成为“旁观者”,而是成为照顾、教育孩子的主力军每天都要保证抽出足够的时间、精力陪伴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老人保持良好沟通

老人帮忙照顾孙辈并非义务,如子女用命令式的态度强迫他们加入到照养孩子的事情中,那么这种处于强迫的心理,哪怕老人再如何宠爱孙辈,也失去主动性积极性

因此,作为子女不仅要以感恩之心对待老人帮忙照顾孩子的事情,平日里也要注意与老人保持良好沟通交换彼此的育儿想法。同时,也能及时发现老人带孩子的难处共同解决,而不是让他们敷衍了事

多向老人科普育儿知识

生活在不同的时代成长环境、接受的信息等都有差异。之所以出现隔代教育弊端主要还是因为老人未能及时更新育儿观念知识,而这也是子女与老人就教育问题爆发矛盾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故而子女不妨多向老人科普适合现下育儿知识,不管是购买书籍还是参加讲座等。只要注意沟通的态度,如先肯定老人辛苦付出育儿想法,再逐渐摆事实、讲道理,相信为了孙辈老人也会愿意做出改变、提升自己

普遍数据显示至少1800多万随迁老人为了照顾孙辈,还不包括在老家带孙辈的老人。所以,如何避免老人带孩子的弊端,尤其是“假装带娃”现象逐渐兴起的现状下,是年轻父母不可忽视问题

老人带孩子的家庭,年轻父母们还要注意这些

此前,羊城派记者对数百名需要帮忙照顾孙辈的老人进行采访时发现,超过88%的老人表示“带娃压力大”,甚至有几位老人因带孩子而患上抑郁症。而主要原因就是过于劳累、子女不理解、担心自己没照顾好孙辈等。

这也提醒了子女们平日里主动关心老人的身体、心理状况不可将照顾孩子重任全部交给老人们。如主动承担家务辅导孩子学习,同时也要对老人嘘寒问暖陪伴他们。毕竟,“百行孝为先”,老人不仅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更是年轻父母们的爸爸妈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引导孩子一起孝敬老人,以感恩之心对待,如此才不会让老人寒心。而这需要年轻父母做好孝敬老人示范以身作则教导孩子,也能利于培养孩子成为一个有孝心、责任、懂得感恩的人。

结语:

李玫瑾教授认为:“老人不应是照顾孩子的主力尤其是6岁以前,父母的陪伴才是关键。”而“假装带娃”之所以引发诸多家庭矛盾,主要还是因为年轻父母过于依赖老人带孩子或是没有与老人拥有良好的沟通。如果能以正确、合理态度方法处理老人带孩子的事情,规避弊端并非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