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因限购、限贷、逃避债务、特定购房优惠、隐藏真实财产、减免税收、获取贷款等原因,借用亲人或他人名义购房的情况屡见不鲜,因借名买房引发的纠纷也是层出不穷。
借名买房,顾名思义,就是指借名人(房屋实际出资人)具备经济能力但没有购房资格,委托出借人(有购房资格的人)以出借人名义实施购房行为。现实中,无论对于借名人还是出借人来说,借名买房都存在很多法律风险。今天我们结合英淇律师代理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女士是某市退休职工,原本一家三口幸福美满,在某市某小区住着一套180平米的大房子,几年后,丈夫老张因病去世,只剩下王女士与儿子小张相依为命。后来,王女士的儿子小张到了而立之年就结婚搬出去了,小张以他媳妇的名义在离王女士较远处的另一个小区买了一套80平米的住房。小张认为,母亲一个人住着180平米的大房子实在没有必要,于是,提议母亲把180平米的大房产卖了,换个小一点的房子居住,用剩余的钱来养老。母亲听后,也没想太多,就同意了。于是,小张就在自己居住的小区为母亲找到一处65平米的小房产。

没过多久,小张就要求与母亲一起去办理房屋买卖合同,以300万元出售180平米大房产,同时签署购房合同,以120万元购买65平米小房产。但是,待王女士签完售房合同后,小张告诉母亲,因180平米大房产还没有过户,母亲因一些原因不符合购买第2套房产的资格,建议母亲借自己的名义买房,承诺2年后会将65平米小房产转移至母亲名下。为了避免承担15余万元的违约金,王女士只能同意了儿子的提议。

当日,小张代王女士签署了购房合同,王女士先后支付了5万元定金和115万元的剩余购房款。另给予小张10万元的装修费用于装修,待装修完毕后,王女士就一直居住在65平米的小房产中,并支付水电、取暖等生活费用。

2年后,王女士要求儿子小张按约定将65平米小房产过户至自己的名下,但遭到儿子的拒绝。后来,小张表示65平米小房产登记在自己名下,属于他个人所有,并与母亲吵了起来,还动手打了母亲。看到昔日很懂事,如今却变成了六亲不认的儿子,王女士决定不再心软,于是,找到北京英淇律师事务所,请求英淇律师代理此案,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确认65平米小房产系自己所有,要求儿子协助办理过户手续。

接受委托后,英淇律师了解案件的来龙去脉,帮王女士分析案情,认为这是一起借名买房纠纷案件。于是,英淇律师为王女士制定了详细的维权方案,并指导王女士收集证据。

在庭审中,针对英淇律师提出的“借名买房”说法,小张辩称房产系母亲自愿赠与自己的房产,母亲现在想反悔要回房子,无事实理由。英淇律师认为,王女士借名买房有限购的现实原因,且65平米小房产是王女士的唯一住房,不可能赠与儿子,最终法官采纳了英淇律师的意见,判决小张应于判决生效七日内协助王女士将65平米小房产产权转移登记至王女士名下。就这样,在英淇律师的协助下,王女士终于追回了属于自己的住房。

律师说法:

通过以上案例可知,借名买房的法律风险巨大。本案中,这套65平米小房产虽以儿子名义购买,但是由母亲出资购买的,购房的原始票据等材料都是母亲持有,且一直是母亲在居住使用。关于借名买房的背景、经过,母亲都进行了详细说明,确实有限购政策的现实原因。且儿子也认可由母亲出资。虽然儿子主张这是母亲对自己的赠与,但是没有提供证据证实。最终,法院支持了母亲的主张。

因此,通过本案可以看出,法院一般会根据房屋的出资、房屋的占有使用、购房票据及产权证书等材料原件以及对于借名购房有无合理解释等进行综合判断。

那么,借名买房有哪些法律风险?

1、站在借名人角度考虑。如果出借人反悔,否认借名买房,且主张是借款用于买房的情况下,借名人未能提供充分证据证明成立借名买房合同关系,可能难以取得房屋所有权。换言之,如果借名买房合同被认定为无效,其中关于合同义务、解除条件等约定也将归于无效,借名人只能请求出借人返还出资本金及利息,并主张相应责任,如此一来,法院往往不会支持房屋归借名人所有。另外,因房屋登记在出借人名下,如果出借人有其他债务,债权人诉至法院并申请财产保全,法院查封了该房屋,借名人则要承担房屋被执行的风险;或是出借人擅自处分房屋,买受人善意取得房屋,借名人亦可能无法追回房屋。因此,借名买房要慎之又慎。

2、站在出借人角度考虑。一旦借名人逾期或无力偿还贷款,那么出名人作为名义上的贷款人将因此承担责任,个人征信也可能因此受到不良影响。因此,房屋交易中应增强法律意识,充分认识借名买房存在的法律风险。

借名人如何追回房子?

如果借名人以出借人为被告提起诉讼,直接要求确认房屋归其所有的,通常不予支持。但借名人要求出借人履行借名买房合同,办理房屋过户登记手续,如果符合登记条件的,可以予以支持。此时,借名人除了要证明出资事实外,还需举证证明双方之间存在借名买房的约定,且该借名买房的约定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借名买房约定合法有效的情况下,法院可以判决房屋过户至借名人名下。

现实中,除了借名买房,还有借名买车、借用银行卡、借用证券账户等情况,这些“借名”同样面临巨大的法律风险。因此,如果您遇到类似的法律问题,欢迎后台回复咨询,由专业律师出面为您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