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歌神”之称的张学友,在音乐界的地位毋庸置疑——他的歌声感动了几代人,歌迷年龄横跨老、中、青、少四代人,他的魅力跨越了国界和年龄,就连音乐天王周杰伦、林俊杰也是他的忠实粉丝。

然而,如此实力彪悍的他,在接受香港谈话节目《马时亨‧香港情》采访,谈及为何屡次拒绝高达9位数报价的选秀节目导师邀约时,竟称“因为我不懂”、“我没本事做导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选秀出身张学友,深知比赛不易

第一个原因,因为我是比赛出身,我觉得比赛很不容易,每一个敢上台唱歌的人,我觉得他已经很厉害了,又不是专业歌手,对不对?我不忍心去说『这个不好』、『这个不行』。

1984年,张学友23岁,那时候的他,还只是航空公司的一个小小票务员,偶尔心血来潮会在朋友面前一展歌喉唱唱歌,听过他唱歌的朋友都觉得他“唱歌很好听”,所以当首届香港十八区业余歌唱大赛的消息传出来之后,朋友纷纷劝说张学友参加。

拗不过朋友的热情劝说,张学友抱着报名玩玩的心态,参加了比赛,凭借着一曲《大地恩情》,从20000多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一不小心就拿了冠军,一脚踏进了娱乐圈。

正是因为自己亲身经历过比赛的考验与残酷,张学友非常能与在舞台上表演的选手共情——在镜头面前、在这么多人面前,被人犀利点评的滋味,没有亲身体验过的人是很难想象的,因此自己不忍心去点评参赛者。

纵使如今已是光芒万丈、众人敬仰的超级巨星,张学友依然不觉得自己与普通人有什么不同。别的导师看选手比赛,是作为一个有经验的老师,去评价选手的舞台表现;而他并不把自己当成一个老师,仿佛他和舞台上的选手没什么两样一般,他还依然能从选手中感受到39年前的自己参与比赛时的忐忑与不安,所以不管表现好坏依旧赞赏他们勇气与勇敢。

我们作为没有参加过歌唱比赛的观众,确实很难体会被人点评的滋味。但对于张学友来说,这种感受确实不好,他不愿意自己被这么对待,因此拒绝了参加《我是歌手》综艺节目;同样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被如此对待的事,他也不想如此对待别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本事”的“歌神”?

然而,站在导师的立场上,站在观众的立场上,每一个选手都要为自己在舞台上的表现负责,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如果导师不能犀利地指出选手舞台表演的缺陷,只顾着体恤选手的情绪,说安慰、鼓励的话,甚至违心夸奖表现不好的选手,是行不通的。这也是为什么,张学友拒绝当选秀导师的第二个原因——

要做导师或教唱歌,我不知道怎么去教,我真的不懂,我完全不反对大家去参加比赛,只是我没本事去做(导师)。

张学友谦虚表示,自己并非自正统音乐学校出身,没有系统性地学习声乐,所以不懂得如何去指导选手,在唱歌方面并没有什么值得传授的技巧。有多大能力做多大的事,既然自己才疏学浅、没本事,他就不愿指手划脚、误人子弟。

这一番话,不知打脸了多少在选秀综艺节目中德不配位的“导师”们。毕竟,在“流量至上”的娱乐圈,只要有流量、有粉丝,谁还在乎导师是不是能真正地去指导选手呢?张学友曾说:「做明星做久了,就容易不把自己当人看。」

就连章子怡,也没能避免这种情况。以演员的身份出名的她,在担任《中国最强音》的评委,跨界点评唱歌类节目中的选手时,在节目中与音乐专业的问题上与罗大佑争吵起来。隔行如隔山,章子怡争执不过,情绪激动之下还落泪了,最后按捺不住情绪离场。

更有甚者,连“明星”都不是,就不把自己当人看了。以毒舌出圈的乐评人丁太昇就是其中一个代表。凭借着音乐幕后工作的身份,他频频出现在音乐竞技综艺节目中,虽然自己并没有代表作,但是批判起别人来倒是不遗余力,甚至非常嚣张、过分——

他炮轰《天赐的声音》中与黄玲一起合唱《易燃易爆炸》的萨顶顶“我在萨顶顶身上看到了僵硬、矫揉造作,破坏了歌曲的完整性,带着表演成分,而且她的脸上还涂5cm厚的粉”。如此刻意的攻击,完全称不上是导师评价。真正的导师既能看到选手表演中存在的问题,也能有中肯的建议,而不是只会说所谓“犀利”甚至带人身攻击的负面评论

不仅如此,丁太昇还对萨顶顶穷追猛打,炮轰萨顶顶与周深在中秋晚会上合唱《左手指月》的表演“俗”、“一如既往的矫揉造作”。如此言行,显然是不适合做评委与导师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懂得很多,尤其是稍微有一点成就之后更是如此。而娱乐圈的明星,其成就是非常具现化的——粉丝的夸赞、他人的追捧,这很容易让明星对自己的实力产生误会,变得膨胀、飘飘然,而人膨胀之后,就容易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固执地认为自己就是“权威”。

但有句话说得好,越是厉害的人,越懂得谦卑。张学友就是这样的人。对于「歌神」的美誉,他付之一笑:“我是一名歌手”,不是什么歌星,更不是什么歌神;“如果非要形容我的话,我常说自己是金庸笔下的郭靖,因为我所有的功夫都是练出来的”;“没有唱得好不好,只有练得够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