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长提醒:本文内容仅对合格投资人开放!

私募基金的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并且符合这些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一)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二)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

说明下,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最后,私募基金风险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哦~

厂长的话

又是绿油油的一天,4月磨磨唧唧涨了10多天,然后4天跌没,大A真的很难玩。由于近期资金基本聚集在AI相关板块,量化指增产品的超额也较为难做。然而在市场环境不好的时候,总会有些超额亮眼的指增产品脱颖而出。但这些产品真的值得大家入手吗?咱们到底该如何选择指增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又到了量化超额的瓶颈期

前两天,厂长刚聊过,量化是今年最受投资人欢迎的私募产品,3月备案较2月增长70%+。

不过从业绩情况来看,今年量化产品的表现有点差强人意。

截至4月20日,今年来有业绩展示的4844只量化私募产品,年内整体收益为3.69%,年内平均超额收益为-0.46%,正超额的产品占比仅为46.16%。

今年量化环境并不友好,一两个行业占用流动性,其他的行业没有太好的表现,超额也确实难做。

除了环境问题以外,单一产品较为拥挤也是事实,特别是500指增,截至去年底,500指增产品规模占量化总规模的50%以上。

用大白话说,就是玩的人很多,但在没有增量资金的情况下,蛋糕就那么大,只能越来越内卷。

可能有朋友说,内卷只是现在,以前还是很好赚钱的,这个话没错,但基金赚钱和投资人赚钱是两码事,许多投资人过往都是高点买入,至今还没解套。

比如厂长的一位朋友,2021年9月追高某头部量化私募的500指增产品,持有至今有超额但不及预期,账面依然处于亏损的状态。

数据来源:私募排排网

如果说去年量化指增是避风港,那今年至今,算是又遭遇了超额的瓶颈。

不过当前量化交易暂时还只占每日成交额的20%左右,而成熟市场比如美股,量化交易的占比已经在60%-80%。

从这个维度来看,指增产品的超额依然有较大空间,也完全有配置的价值。

如何选择指增产品

可以配,但是该配哪只呢?

这个问题几乎每天都有投资人咨询厂长。

其中大多会咨询近期超额收益最好的一只指增产品情况,这两天轮到了宽德。

自3月10日以来,宽德旗下各个策略产品业绩爆发,吸引了许多投资人的目光。

周末不少渠道、自媒体都在推宽德,就像挖到了宝藏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厂长只能说,事后诸葛亮谁都会,就怕事前猪一样。。。

经过长时间的调研跟踪后,厂长半年前就在知识星球里推过宽德和稳博的1000指增。

截至今年4月14日,自去年8月26日以来,稳博、宽德旗下的1000指增代表产品都做出了不错的超额收益,尤其稳博在这期间的超额达到15%+。

数据来源:私募排排网

看事情不能总用后视镜,当时看好宽德、稳博主要有以下几点因素:

1、管理规模远低于策略容量上限

彼时,宽德的1000指增产品线规模也就几个亿,且没有在渠道推,从当时调研的情况来看,宽德1000指增容量30个亿都没什么问题,双边换手依然能在100倍以上。

稳博1000指增虽然已经名声在外,但去年整体市场较差,他们的规模增长基本都靠业绩做出来的,且当时规模都不到百亿,一半以上是中性策略产品,指增产品的策略总容量都在百亿以上。

2、长期的超额稳定性

截至2022年8月,两家私募的1000指增代表产品月超额胜率都超70%,其中宽德甚至接近90%,在2022年的极端市场下经受了考验。

3、风控严格,策略更新较快

在调研以及后续跟踪的过程中,从业绩来看,宽德较为知行合一,严控风格暴露和行业偏离度,与指数相关性较高。

而稳博虽然策略因子偏小盘,但是在持股数量、个股持有上限这块儿有着严格的限制。

两家私募对规模的执念没那么大,策略更新频率较高。

这只是几个主要的维度,其余还包括团队稳定性、对投研的投入等等,选私募和产品需要做的事非常多,投资需要理性,拍脑袋做抉择的胜率普遍很低。

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私募的调研笔记,欢迎扫下面二维码加入厂长的知识星球观看,厂长也会在星球里回答大家的各类私募产品问题。

追涨不是不行,但收益预期得合理

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指增产品业绩好,到底能不能追呢?

量化在国内发展也有些年头了,每年、每半年、甚至每个季度都会有超额表现不错的私募,但如果在这些私募的“高光时刻”买入,后续持有体验大致是不及预期的。

短期业绩爆炸的指增产品有不少是因为风格暴露,通过冒更大的风险换来的收益,持续性较难保障。

还有些则是吃了高频的规模红利,之前也有量化私募规模从0到百亿只花了不到一年,后续规模大了超额水平也就下去了。

但这倒不是说量化私募的产品就都会有“均值回归”的规律,有部分产品的业绩确实是靠私募自身策略模型的“硬实力”做出来的,这类私募也值得大家信任。

所以年内业绩好的部分指增产品厂长觉得也可以入手,但是超额预期一定得合理,还想着每年30%、40%的超额是不太现实的。

建议大家多去从长期超额稳定性等要素去评判,而不是过多关注短期的爆炸超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