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网友发帖称「资助 8 年的女生毕业后选择做家庭主妇」,并表达失望与沮丧,如何看待发帖人的想法?”,感想如下:

被资助的感觉其实并不好,尤其是亏欠别人太多,如果堆压时间过长,就容易生浮躁气。

这就像小时候穷想长大,那种心思压都压不住。可一旦长大你就知道的,就开始怀念小时候了。但这其中不容忽视的是中间有个过度阶段,而这个阶段是最煎熬的。

眼看着有机会“还债”了,结果你却说希望我能有大发展,有大成就,然后把这份爱传递给更多的人……我能说什么呢?

我首先得是个“自由”身,我得先站起来,然后我才能做到与“贵人”平齐啊(精神上)。放在这里的意思是,我得先具备那些条件我才能做到“贵人”说的那个层面。

这自然可以说我自私,说我没格局,说我辜负期待,说我如何如何只顾自己……当你趾高气昂地要求的回报虽然不是报答于己身,然后你就真的配得上“无私”的大义和道德制高点吗?

我知道,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教育”大多都是,只要自己不沾利益,然后给到更多人利益,那就是无私,那就是道德高尚。但这里忽略的一点是什么,前提是给到更多人的利益从哪里来呢?

诚然,最开始的时候,“贵人”是那个给出利益的人。但此时的回报却变成了希望把更多人从大山里带出来……如果真的那么想完成“它”,自己当初就应该走那条路,而不是携恩图报、携恩报私。

这里的意思是:当你做不到的时候,请不要要求别人;当你能做到的时候,也别觉得人人都能做到。……当然,这是我的道德律。

这就像,请允许她先是一个普通人,你再来谈资助。否则,那叫投资。投资和资助性质是不同的。

就像你做公益和做慈善,那是不同的。虽然都是做好事,是善举,甚至都可以说是无私。但实质却是一个是自己去做,另一个则是交由他人去操作。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因为你投入了金钱,你可以适当地提出合理要求,比如要求“监管”钱的去处,以保证钱是真正“需要”,是落到实处去的。而这样去做,对于“受资助的人”感激并不会减少。反而,一味地推崇“信任”,实则是“偷懒”(等同放纵),容易养出“恶人”。甚至还可能反目。

而这里的问题在于什么呢?不仅反目,还把自己弄得一身“脏”了。这也是在根源上没有做好规划,太过依赖她人的自觉、自主和爱的能力了。实则,在这个过程中,大可以立个“君子协议”,或者“监管钱的去处”,又或者给到具体的合理的“要求”,也就是说适时让对方也参与进你的善事中来……记住一点,不要等对方强大再去要求对方去付出(等着等着是很容易出问题的),而无论多大能量都有其发挥价值的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