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管大小房产博主或者中介渠道们怎么摇旗呐喊,这几年中央政府对房地产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即坚持“房住不炒”,完善住房保障和住房市场两个体系,实现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年后从现行政策、市场反馈和同行交流来看,“房住不炒”的基调这几年不会变,想继续做好住宅产品不能再直接拿地开发了:要么太贵、要么太远

想靠产业立项拿地,做好目标区域内的差异化定位,就要从解决就业入手,就是要引入产业链,做产业聚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传统房地产开发商转型做产业地产商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就说说我自己在西安这几年做产业园全过程工作。最开始做产园区招商,后面做产业园运营,再后面做前期项目定位策划,现在开始做“招商租赁”之上的事情:内容创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先说说转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1、不熟悉产业链、不懂产业链招商、没有产业资源。

产业园方案都能做的非常漂亮,看起来“高、大、上、牛”,到项目实施阶段,却发现PPT造城的概念落不了地,与产业链上下游目标招商企业的真实诉求相差甚远,最终导致项目停滞或者给钱就租。

2、龙头企业有实力自己就能和地方政府谈产业立项拿地。

尤其是2023年过完年之后,好家伙,抢企业都抢到我家楼底下了。如果能承诺税收、产值、就业、专利技术等指标,绝对是地方政府的座上宾,根本不需要找开发商帮忙,一大波代建蜂拥而至,要啥造型都能给你捯饬出来,绝对比城里头的tony老师技术更好。

所以从2020年以后,代建突然变成了一条很不错的赛道,之前写过专门的文章讲代建,有兴趣可以往前翻翻。

3、懂地产又懂产业的专业人很少。

做一个产业地产项目,要做区域产业分析、找到区域产业比较优势、做产业定位、调研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需求、根据需求设计产业园产品、还要有招商政策、产业扶持政策、人才引进政策,之后还要有…等等各个环节,都需要专业人才支撑,且每个环节的人都要懂地产又懂产业,挺少的。

行业水货多,特别多。

4、项目收益越来越低。

产业地产项目不同于传统地产,在融资渠道上受土地性质、产权归属、资产评估、产业导入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而难融到资。即使融到资了,接下来又要面对物业变现周期长、租金收益增长慢、产业孵化少、产业投资打水漂等问题,从而导致资金成本居高不下。

一个区域的新产业从起步到成为支柱产业至少3年是起步,5年是发展期,7-10年才能成型,太考验房地产企业的资金能力了。

看看合肥风投的产业培育,平均是7年。

5、招商难。

招商是产业地产、产业园最关键的环节,也是最难的,也是最容易“做烂”的环节。

没有认真产业规划,急于求成,营销手段走传统房地产路子,忽略产业的培育,没有产业政策,服务意识跟不上,困难重重。从另一个角度讲,传统房地产开发商做“短平快”的项目习惯了,做产业地产项目还想“速战速决”,现实和预期就差距很大。

一定要重视产业聚集和产业链招商。

6、政府考核越来越严。

以前地好卖,土地财政下地方政府不太在意产业,重心搞基建开发,现在呢?“产业、产业、还是产业”,“好企业、好企业、还是好企业”,政府关心的是产业能不能落地?能不能持续稳定的贡献税收?能不能带动大量就业机会?而不是看漂亮的PPT。

只要是能贡献税收和就业,并且能实实在在落到地方,产业配地就很好谈。你承诺了我就按承诺考核,丁是丁卯是卯,考核做不到,一切都免谈。

搞关系糊弄越来越难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我自己的经验来看,传统房地产企业转型搞产业地产,可行的路径是:

1、重新组建独立的产业运营公司,挑选专业人才组建,不能按照房地产开发公司的标准、制度和流程来管理产业运营公司。还得注意团队培养也需要时间,这可不是招雇佣兵。

2、其次是要非常重视前期产业定位、产业链地图和产业链招商。

3、认真做好产业园运营工作,最基础的是物业服务,还要有对企业业务上的服务,还要有对企业家和企业员工的服务。

4、坚持做产业生态,努力把产业定位从普通招商变成地方支柱产业,这需要大量联动政府和投资机构、友商园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聊易聊”西安创业社群自有场地、自有宣发、自有拍摄、自有社群。关注小微企业和初创团队,搞好西安的创新创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