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究竟是通缩还是通胀?

三月份的经济指标出来之后,很多人都大呼进入了“通缩时代”,也有人认为“富人通胀,穷人通缩”,也有人认为这“不是通缩,只是滞涨”……

那么当下经济究竟是通胀还是通缩呢?

不得不说,人类的词汇永远无法把社会和自然界中的事物、现象精准地描述出来。作为一个数学老师,在教学中更多地是把数学当作一门更好地描绘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语言来教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复杂的社会现象,很多并不存在于过去的教科书中。当下我们的经济现象也是如此。

通缩是市场经济的一种现象,当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减少,人民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之下跌,造成通货紧缩。长期的货币紧缩会抑制投资与生产,导致失业率升高及经济衰退。

通货膨胀在现代经济学中意指整体物价水平上升。一般性通货膨胀为货币之市值或购买力下降。

显然通缩带来的危害要远远大于通货膨胀。这也是一些经济学家提倡适度通胀而不愿意面对通货紧缩。通胀一般情况下是经济问题,通缩往往会带来失业等社会问题。通胀的可见美国当下教科书般的应对方法,其效果也是非常有效的。

当下我们的经济究竟处于什么现象呢?

和前面说的那样,我们的经济是非常复杂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由市场经济中的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无法完整表述我们当下的经济现象。

我们的经济中有一部分通货紧缩的特征,也有一部分表现出通货膨胀的特征。

经济学奇观:通缩和通胀同时存在

按照通货膨胀的定义,市场上纸币发行量过多超过了商品流通的量就会带来通货膨胀、物价上涨。

从货币的视角来看,我们发行的纸币已经很多了,也确实带动了物价上涨,尤其是“房价”的上涨,也包括石油、烟草、白酒等价格上涨。其涨幅给日常出行、居住确实带来了非常大的困扰。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处于通货膨胀阶段也不为过。当然这种通胀被经济学家们认为是对社会有益的“适度膨胀”。

通缩,往往认为是因为市场上货币量不足、购买力下降导致产品滞销,企业利润下降导致裁员,失业导致购买力进一步下降,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从这个视角来看,我们现在的市场并不是总的市场上货币量不足,而是一些行业需求不足造成的行业性货币量不足。比如说,粮食、服装、餐饮、旅游等增长率非常低,价格也越来越低,甚至曾经比较火的 IT 行业竟然出现了裁员。

有些行业的通胀和有些行业的通缩同时存在,颠覆了我们对经济学的印象。

通缩早就存在,全球化成为良药

钱进入市场流动,总是和人们的需求有关系。如果一个市场的消费者具有自主消费意愿的话,大概率和西方市场经济差不多,各行各业的货币量由人民的荷包所决定。如果在市场行为中,人民获得的货币少(工资低)的话,在一个封闭的市场系统中,一定会带来紧缩,而一个不受制约乱印钱的政府一定会带领通货膨胀。 人们需求不足,往往是因为在市场中工资收入太少造成两极分化。毕竟掌握太多货币的有钱人的消费能力与其掌握的货币不可能成正比就,这就导致社会总需求减少,市场上流动的货币量减少,物价下跌、企业倒闭、工人失业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解决通缩必然伴随着社会分配的公平性的问题。社会公平公正这个历史性的问题之难,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我们按照刚才关于通缩的伴随现象应该知道,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通缩一直都存在于整个社会发展中。内需不足的问题,也不是第一天存在了。那么过去人们需求长期不足为何没有造成通货紧缩呢?怎么没有企业倒闭、工人下岗呢?

其实我们关注到通缩是“封闭”市场经济特有产物的时候,就应该知道“开放”和“全球化”的价值了。尽管在国内市场,人们由于低工资没有形成足够的消费,也没有能力消化掉日益扩大的生产力带来的产品,但是我们的企业生产的产品并没有滞销,价格也没有下降。这是因为全球化之后,那些本来国内市场无法消化的产品被出口到其他国家消化掉了。

可以说,全球化成为了解决通缩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也正是如此,我们的市场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制造工厂。

逆全球化——通缩又回来了

由于种种原因,全球化的进程被终止了,逆全球化成为潮流。我们的市场从过去一个开放的系统逐渐变成了一个封闭的经济体。这种情况下,需求不足带来的问题立刻显现了。通缩的特征很快出现,产品滞销、企业倒闭、工人下岗现象也时有出现了。

甚至在房子、教育、医疗的压力下,消费欲望进一步被压抑,躺平一代在各行各业的出现,让这次通缩来得愈加猛烈。

从这个视角下,通缩的预期可能会更大一点。在没有全球化打破“通缩”的“封闭市场”的条件下,如何破局通缩就非常考验整个社会的应对危机的能力了。

钱进入市场形式带来了不同的结果

这两年印发的货币可谓是惊人的,可是这些钱似乎并无法解决市场上货币量不足的问题。也就是有些人说的“钱到不了老百姓手里”,那么钱到哪里去了呢?

我们的经济一直都是用“内需”、“投资”、“出口”三两马车来比喻,印发的钱显然大部分都以借贷的形式进入了“投资”环节,看看房地产中的货币价值,看看各地的债务,看看人们的债务,或许就应该明白很多了。

通胀和通缩同时存在是怎么样产生的呢?货币以债务方式进入了市场,带动了某些行业的通胀,这种通胀同时也进一步压缩了人们的需求导致某些行业的萎缩。当然这些行业大多数属于垄断性的企业。比如说油、电、教育、医疗等。

债务危机是如何形成的?

国人债务据说已经超过了美国,这有几个原因。首先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非常迅猛,人们对未来的预期也非常好,这是敢于冒险借贷的原因之一;其次适度通胀的策略导致人们产生了货币贬值、工资上涨的预期,这种预期使得借贷成为了一种风险投资;庞大的、超出偿还能力的地方债背后的原因就不再赘述了。 突如其来的通缩预期和一些不可描述的现实,让一些通缩行业的人和企业债务出现了危机。

经济顺畅循环需要更多市场之外的要素

通胀带来的物价上涨让消费欲望受到遏制,甚至有些穷人会因为粮食价格上涨饿肚子,但是物价上涨很少带来社会危机,如果干预及时也很少造成经济循环不畅。

通缩则不然,企业倒闭、工人下岗会带来恶性循环。

当下我们的经济比之西方市场经济中的通缩,又增加了天量货币空转、海量债务危机、垄断行业对需求的挤压、分配不均衡下的内需不振……

在逆全球化背景下,此时此刻经济顺畅循环的难度要远远大于改开之后的任何一次危机。

人们需要更多的经济之外的措施来提升对未来好的预期。比如,更多的安全感(法治),更多的上升渠道(按劳分配),更优良的社会兜底措施(养老、医疗、教育),当然也包括更好的营商环境(内部和外部)……

当然,这一切离不开所有人的努力。

利用通胀解决通缩是不可能的

通胀和通缩同时并存并不是偶然的,记得在很多年前就写过一篇类似的问题,那时候问题还不那么严重。我们希望通过印钱的方式解决市场上货币量不足的问题是一厢情愿的,因为最终经济的循环还是以来“消费者”来带动,消费者安心的消费是经济循环的核心所在。法治、社会保障体系是让消费者安心消费让经济循环非常重要的方式。

现在看来,印发的货币在消费者没有消费信心的情况下完全无法解决通缩的问题,反而会造成某些垄断行业的通胀,进一步加剧通缩。

作者:虹野

编辑:虹野

图片:来自于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