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进展,养老问题持续恶化,80、90后未来也许就会负重前行。

一边要努力工作赚钱养家,一边是要尽好子女的义务,多给父母陪伴,子女们夹在中间难抉择,为了缓解养老压力,不少人开始尝试采用新的养老方式。

殊不知,有些时候子女认为的两全其美,让父母从物质和情感上都得到满足,但对老人来说,却是有苦难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配图均源于网络,图文均无关

一种新型养老方式蔓延

那就是,把父母“圈养”在自己身边!

表面上看,这种贴身陪伴能让父母有个幸福的晚年,可以及时满足他们的各方面的需求,但实际上长期在儿女家小心翼翼看着脸色做人,可能比无人养老更令老人心酸。

王大娘就深受其苦,她今年六十二岁,子女是村子里的为数不多走出去的大学生,而且都事业有成,在一线城市扎了根。

今年情势大好,各地都放开了,子女也特意回家把王大娘接到大城市去住,旁人都羡慕大娘福气好,子女如此出息,让她到了晚年还能去大城市看看。

起初,王大娘也是兴奋的,想着过去三年,见孩子的次数屈指可数,这次可以到他们家去陪伴,总归是好的。

可真住在那里,大娘反而觉得挺不自在。面对城市的繁华,她无所适从,在家很多智能电器不会用,想要看个电视,都不知道按哪个键,生怕一不小心就弄坏了。

又不敢出门,这里的楼房太多,而且长得都一个样,估计下去就走丢了。可她体谅儿子工作的辛苦,又不好意思开口提这些。

更关键的是,儿子已经结婚成家,跟城里的儿媳也没办法交流,对方听不懂方言,虽然看着她挺客气,但终究还是存在隔阂。

在儿子家住了一周,大娘总感觉自己就像老家的家禽,被困在笼子里,每天小心翼翼,看着主人家的脸色过日子,她提出去想要回老家,可儿子却并不愿意,总觉得母亲不过是到了新环境不适应,过段时间就会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给母亲在城里找到更多小伙伴,他还私下报个老年班,让她过去交交朋友,这更让大娘感到难受,她到了这个年纪,只想活得自在点,可最后因为心疼钱,还是忍着难受去上。

“在这提心吊胆地过日子,还不如在老家一个人自在呢!”大娘偶尔也会抱怨,可每次儿子都并没有理会母亲的心声,只用自己的方式对她好。

其实,这种情况在现在也挺常见。很多子女成家立业以后,为了方便养老,会直接把父母接到自己身边,可有一部分人却忽视了老人内心的真实需求。

寄人篱下的难堪,比无人养老更可怕

对于老一辈人来说,他们对老家、对生养自己的故土,总是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很多人并不愿意离开这里。

可年轻人也许不太理解父母的这份眷恋,他们从求学开始,也许就过上了四处奔波的日子,工作以后更是背井离乡,在外闯荡,所以能比较快地适应环境变化。

父母年老以后,年轻人自然而然地想要把他们接到身边来,一是希望能让父母见识更广阔的世界,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荣誉,证明自己有能力让爹妈过上好日子。

二则是因为工作原因,没办法经常回老家看看,那就让父母过来,这样好时时陪伴在老人身边。

然而,他们却忽视了老人自己是否愿意,离开自己待了大半辈子的舒适圈,又进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一切都是那么陌生,很多老人特别容易焦虑抑郁。

再加上老年人的学习能力会比较慢,大城市里的交通工具、交通路线、智能电器,都让他们感到陌生,无法适应。

而且人越是上了年纪,有时候越胆小,因为他们已经没了赚钱的能力,经常感觉到自我价值在慢慢降低,在子女面前,说话更是没了底气,住在一起也会小心翼翼,看着孩子们的脸色过日子。

面对子女的伴侣时,更会尴尬不已,面对这种情况,其实对老人来说,心里更加不舒服。

再者,无论是孩子还是老人,大家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但很多人出于爱意,往往会以“我都是为了你好”的方式去让对方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

举个例子,孩子小时候,父母会用我为你好的方式,要求孩子们不要做危险的事情,拒绝他们有怪异的想法。而到了父母年老,子女又会反过来要求父母听话,看不惯父母节俭,不懂父母的固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明小时候反感被掌控的日子,可长大以后我们却活成了父母的样子,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要求来生活,我们以为的“为你好”,也会成为父母的枷锁,导致他们过得痛苦不堪。

【最后总结】

其实不管是父母还是孩子,都要学着尊重对方的生活方式,养老其实并不是给父母多少钱,或者每天都要陪伴在他们身边。

关键还是要学会走近父母,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需求,然后再尽力给他们想要的就好了。当然,父母也要适当地理解子女的难处,一家人互相包容,才能相处得更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