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场上,苏联提供了部分军火,这对抗美援朝战争起到了一定作用。苏联之所以提供军事支援,这是中国政府通过努力谈判得来的。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进入朝鲜前,毛主席曾派周总理去苏联与斯大林面谈,一方面是陈述中国政府的主张,另一方面则是希望苏联能够给予空军和军需物资的支援。

当时,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还在继续,周总理便来到苏联。见到斯大林后,周总理开门见山地说道:“中国已经决定出兵赴朝作战,以挽救朝鲜的局势,维护世界和平。”

实际上,在此之前,斯大林也一直关注着朝鲜局势的变化。不过,他并不看好朝鲜政府。斯大林认为:美军越过三八线后,朝鲜最多再坚持一个礼拜,与其进行毫无意义的抵抗,不如趁早撤退。

为此,斯大林甚至还为朝鲜想好了退路。他曾秘密建议金日成将主要力量、武器、物资和部分工作人员撤到中国东北,在这里组建“流亡政府”,至于境内的老弱病残,则撤退到苏联境内。

之所以选在中国东北,是期望日后条件成熟,能够由东北入朝。可以看出,斯大林实际上已经做好了朝鲜失败的准备,不过,他的态度却十分低调。

于是,当周总理向他说明了中国的立场后,斯大林又开始担心起来:中国出兵可能会引起世界战争,从而将苏联也拖下水,最终形成美苏两个大国的对抗。这样一比,还是组织朝鲜“流亡政府”更加安全。

斯大林将自己的态度告知周总理后,周总理立即电告毛主席。毛主席接到报告后,当即拒绝了这一提议:“不。中国出兵的主张绝不改变,这不仅是为了朝鲜利益和中国利益,也是为了整个东方世界的利益。”

相比于斯大林顾及本国利益对出兵援朝犹豫不决,毛主席则是立足于世界革命利益的高度来看待这一问题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世界而言,社会主义还属于新生事物,朝鲜是刚刚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刚从战乱中走出来,迫切需要国际社会的支援和帮助。这时,中国宣布出兵援朝,实际上代表的是东方在向西方帝国主义表达绝不屈服的坚定立场。其意义早已超越了事件本身。

后来,当毛主席坚定不移的将出兵决心告知斯大林后,斯大林也开始重新思考朝鲜问题。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斯大林对中国方面的意见也是比较尊重的。

周总理曾提出:“新中国刚刚成立,财力不足,武器弹药、运输都有困难,空军也刚刚组建,这些方面希望苏联提供支援。”

对此,斯大林表示:“物质上,如飞机、坦克、大炮,我们可以尽力提供。作战时,也可以出动一定数量的空军提供掩护。不过,只限在后方,不宜深入……我们多提供装备,可以在战争的情况下让中国部分部队得到改装。”

值得一提的是,苏联方面提供的军火援助,是他们作为对抗美援朝物资供应的贡献提出来的。不过,一直没能明文规定下来。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周总理原本计划在下次会谈时争取能够作出明确的规定,但遗憾的是,后来也没有机会再同斯大林谈及此事。

斯大林去世后,关于这部分军事援助便成了一桩悬案。再后来,中苏关系恶化后,赫鲁晓夫曾在中国经济困难的时期乘人之危,向中国索要这部分款项,这对当时的中国造成不小的负担。

11月30日,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威胁,宣称美国“不排除使用原子弹的可能”。12月16日,美国进入“紧急状态”,大有立即发动世界大战的势头。

毛主席看完美国方面的一连串动作后,却随意将这些情报材料一扔,淡定说道:“这对手真不高明,又玩起这老一套的报喜了……那些话都是吓唬人的,靠战争和原子弹讹诈,结果只能让美国更加孤立,最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周总理也十分赞成毛主席的意见,他说:“所谓的‘联合国军’也不是铁板一块,杜鲁门真的要打核战争,恐怕他的伙伴不会死心塌地合作。”

果然不出所料,还没等中国方面有所反应,美国的同伙便吓到了。联合国会议上,许多国家代表批评了美国,甚至还有不少国家要求在朝鲜停火。最终,见形势不妙,杜鲁门又推翻了自己此前威胁恫吓的言论,公开保证“美国不打算使用原子弹”,就这样,事情才得以平息。

这一闹剧充分证明了毛主席关于“原子弹是纸老虎”的论断。

第三次战役后,美军诱我军主力继续向南追击,对此,彭德怀立马断然要求停止追击。1952年7月,彭德怀在回顾当时的作战情况时,说道:“我打了一辈子仗,从来没有害怕过。但我军一过三八线向南走,环顾前后左右,一看到部队的实际困难情况,心里实在感到不安,我怎么能拿百万军队的生命作儿戏呢。”毛主席十分赞同彭德怀的意见。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正式签订,中朝两国人民取得军事外交上的重大胜利。美军代表克拉克在签署停战协定后哀叹:“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统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