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尽皆过火,尽是癫狂。

香港电影已经陪伴了观众很多年。

而随着其衰落。

「港片已死」,似乎成了一个被不断提及的话题。

但始终未成现实。

那么,香港电影的「不死」。

有没有什么奥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世纪九十年代最后一年。

年冠电影《喜剧之王》未破三千万,为整个十年最低。

但这仅仅是衰落之始。

两千年代的十年,除了周星驰的《少林足球》、《功夫》和《长江七号》,以及横空出世的《无间道》,其他年份的年冠,最高也仅三千万层级。

香港十大票房排行榜的最后一名,甚至连续数年跌破千万层级。

回头来看,《无间道》与《寒战》都有「救市」之寓,但实际上并未能令香港电影实现复苏。

而在香港市场被好莱坞全线攻陷之时,内地影市反而成了香港电影的避风港。

2012年,《寒战》率先在内地冲破两亿票房。

在当年《泰囧》大爆突破12亿票房的盛况下,《寒战》这个成绩可能会被很多人忽视,但实际上如果放在前一年,就是年度前十以内的水平,比好莱坞的《蓝精灵》和《速度与激情5》更高。

它的看点是什么?

起码有六大元素。

其一是首次深入、正面描写了香港警队的高层人物,其二是剧本跳出了传统警匪窠臼,其三是后起之秀郭富城与影坛名宿梁家辉的首次正式交手,其四是一以贯之的明快节奏,其五是扑簌迷离的悬疑元素,乃及其六,凌厉好看的枪战动作场面。

这是香港电影继《无间道》之后的一次进阶。

其后兜兜转转,《风暴》的票房破三亿、《澳门风云》和《杀破狼2》破五亿、《寒战2》和《使徒行者》破六亿、《澳门风云2》破九亿,《澳门风云3》破十一亿、《无双》破十二亿,《扫毒2》、《拆弹专家2》和《怒火·重案》破十三亿。

其实这些电影,与前述《寒战》的六大看点皆有关联,比如顶级阵容、动作场面和明快节奏,这几个要素几乎从来不会缺席。

而这本来也是香港电影的传统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截至目前。

随着《怒火·重案》创下香港电影在内地的全新票房纪录。

似乎已经到了某个瓶颈期。

换句话说,在《澳门风云3》和《无双》的基础上,后续几部电影虽然同样冲破十亿,却有一种负重难行之感。

坦白讲,目前过十亿的六部香港电影,只有《无双》的口碑几乎无可挑剔。

而好电影,本身就可遇而不可求。

再撇开此前电影市场不太正常的时期不谈。

近期上映的两部香港电影,又皆遭遇商业与口碑的双重滑铁卢。

延迟五年上映的《风再起时》,香港新锐导演翁子光,手握郭富城和梁朝伟两大港影巨头,内地票房居然不破五千万,香港市场也仅堪堪冲破千万,另一部新导演作品《断网》,集合郭富城、林家栋和任达华三大影帝阵容,上映即被指剧情薄弱,票房应声疲软。

那么,香港电影是否「凛冬将至」?

这种观点已经在蔓延。

近段时间,有为数不少的香港电影纷纷释出全新消息。

包括有寰宇电影的《扫毒3:人在天涯》、英皇电影的《金手指》、《内幕》和《海关战线》、《爆裂点》,以及无限动力和爱奇艺合作的《临时劫案》,还包括《恶行之外》、《送院途中》和《谁变走了大佛》等电影。

但在大片《风再起时》以及中等投资规模的商业片《断网》骤然遇冷的现实下,很多人其实都调低了对上述香港电影商业票房的预期。

与之对应的是内地电影在商业表现上的蓬勃。

春节档双强《满江红》和《流浪地球2》双双冲破四十亿大关,动画电影《熊出没·伴我“熊芯”》近十五亿,谍战电影《无名》破九亿,喜剧电影《保你平安》剑指八亿,犯罪嫌疑电影《回廊亭》将破两亿。

而在内地市场,与香港电影堪称难兄难弟的,还有好莱坞电影,巨制《阿凡达:水之道》不到十七亿,新近上映的《雷霆沙赞!众神之怒》总票房或不到五千万。

再结合此前《追龙2》、《追虎擒龙》等典型港式商业电影的票房、口碑疲软,小众电影又无法令内地观众共情,似乎香港电影确实已至末路。

然而实际上,情势并非如此。

前述种种态势,只说明一个问题。

巨星时代已经成为了历史。

其实这种征兆,并不是最近才出现,甚至可以追溯到一零年代前后。

电影《风云2》、《未来警察》及《我知女人心》,这三部电影都是阵容不弱的典型商业类型,但内地票房均在六千万上下。

原因当然在于质量不足。

而很多人又提到,刘德华在2013年有一部《天机·富春山居图》,可谓众口一词的烂片,但当年票房破了三亿,这难道不是明星票房号召力的证明?

烂片高票房情况当然有,但绝大多数都是孤证,也即「仅此一例」的意思。

当然并不否认刘德华的号召力,他从影以来,一路在商业电影的路线上狂奔,确实以占绝对比例的商业娱乐片,培养起了一定数量的观影群体,这也是他长红数十年的原因之一,与他相似的演员还有古天乐和郑伊健。

反观郭富城,则必须要依靠电影质量的突出,才能获得高票房的回馈。

这是演员选择和影路的根本不同。

但仍然不要去迷信演员的个人票房号召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回《风再起时》和《断网》。

前者问题在于颠倒了剧情和人物的主次关系,且大幅削减了主角磊乐的关键戏份,后者则流于形式且剧情经不住推敲。

举个简单的例子。

电影《风再起时》中有这么一幕,磊乐率众截住反目的严洪,在磊乐的紧逼之下严洪狗急跳墙,拿枪顶住磊乐的额头,而最终磊乐以气场慑伏严洪。

这场戏显得非常无厘头。

对于一个走投入路、狗急跳墙的亡命之徒而言,气场是什么?

在电影而言,你必须要有前情交代,比如磊乐的心黑手狠、杀人如麻,或者向来就是悍不畏死,而严洪也一定会有一些或性格或人物关系上的软肋,这才是顺理成章。

比如很简单,严洪拿枪顶住磊乐额头的时候,做一个黑白剧情的前情回顾,也即磊乐如何慑伏黑道群雄,又是何等心狠手辣,甚或这里才真正该用上那头欲择人而噬的黑豹,两厢交叠,才能形成冲击并令观众共情。

这个例子,当然只是电影问题的冰山一角。

《断网》则是典型的经不住细看和复盘,逻辑漏洞和剧情薄弱处比比皆是。

在这样的基本盘之上,电影在商业和口碑上的崩塌,情理之中。

所以也不需要太过悲观。

回到题目。

香港电影不死的奥秘是什么?

一以贯之的商业娱乐性,它包括紧张刺激的动作、追车、枪战和爆破场面,也兼及内地电影较少见到的犯罪元素,还有凌厉的视觉和明快的节奏。

更进一步理解,可以概括为戏剧张力和压迫力。

它来自香港百年影史的积累和沉淀。

在这样的基础上,如果剧本质量、技术处理和表演水准皆高,商业表现自然出色,反之则必如《风再起时》和《断网》一般崩塌。

而前述待映的香港电影,谁将破旧立新,谁又会重蹈覆辙?

唯在时间里见真章。

这或许就是未来的现实。

而其实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正向的促进。

没有好电影,何来好票房?

所以请认真对待电影。

因为所有的努力。

都将被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