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34年,季汉丞相诸葛亮带领大军北伐。

浩浩荡荡的北伐大军穿越秦岭,进驻五丈原。时日无多的诸葛亮非常迫切的希望能毕其功于一役,扫清季汉北伐的拦路虎,但是早料到诸葛亮意图的司马懿避战不出,与季汉军队展开了旷日持久的对峙。

司马懿拖得起,但是诸葛亮拖不起,夙夜忧叹的诸葛亮最终星陨五丈原,留下了“悠悠苍天,何薄于我”的千古遗憾。

《三国演义》播出的时候,这一幕让无数观众潸然泪下,也让无数人问诸葛亮为什么不能一统三国。

这个问题其实早就有答案了,毛主席曾分析诸葛亮不能一统三国的原因,并且总结出一个结论:“诸葛亮没有统一三国也是有原因的。在我看来,他最少犯了三个错误。”

这三个错误分别为:《隆中对》中的错误、用人方面的错误、街亭之战时的错误。

下面我们展开讲解这三个错误,看看战略家毛主席为什么会总结出这三个错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隆中对》中的错误

《隆中对》是诸葛亮向刘备描绘出的战略蓝图,也是诸葛亮登上政治舞台的首作。

这篇千古奇文为刘备确定了政治路线,同时为季汉制定了一条明确且完整的内政、外交政策、军事路线。而在之后,刘备按部就班执行《隆中对》的政治策略,形成了三分天下的政治格局。

对于诸葛亮的代表作《隆中对》,历史上的评价颇高,但是毛主席却认为诸葛亮首错就是《隆中对》: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亮三分兵力,安得不败。

在毛主席看来,诸葛亮取益州的策略是没有问题的,毕竟益州拥有成都平原,在农业社会算是较为发达的地区。但是诸葛亮取荆州的策略是错误的,而且这个错误导致诸葛亮在日后的失败。

如果抛开地图,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取荆州是错误的战略计划,但是我想说的是抛开地图谈军事其实就是耍流氓的行为。打开地图,我们会发现荆州和益州之间隔着一大片山,益州要想出兵支援荆州,只有沿着长江行军(秭归)这一条路。

吕蒙在白衣渡江之后,第一时间派遣陆逊攻占夷陵、秭归,切断关羽入川退路,同时阻断益州向荆州增兵的必经之路。抢占秭归其实就和解放战争时期抢占锦州差不多,都是为开展“关门打狗准备”做准备。

在平原地区,行军道路众多,所以不好开展关门打狗战略。但是在有些地区,利用地理地势,那么就可以开展关门打狗战略,包围敌人,继而歼灭敌人有生力量。锦州之战让解放军包围了关外的国民党军,然后逐渐分割敌人,消灭敌人,取得战略胜利。

东吴取荆州,一方面是吕蒙白衣渡江的成功,另一方面就是季汉无力增援荆州。在江陵城被攻破之后,分散在荆州南郡、武陵、零陵、桂阳等地的季汉守军难以组织大规模的反攻,季汉在益州的军队鞭长莫及,无法支援他们,以至于吕蒙关门打狗,逐渐吞食季汉所占领的荆州土地。

其实对季汉来讲,取荆州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决策,因为取荆州之后既要面临曹魏集团的虎视眈眈,又要面临东吴集团的背刺。这两方可以从多条路进攻荆州,荆州不得不分兵防守。本身守荆州就困难,更别说荆州是借东吴的,季汉取荆州会破坏东吴与季汉的合作关系,曹魏集团可以坐山观虎斗,欣赏一出二虎相争的好戏。

“东联孙权,北拒曹操”这是《隆中对》中的外交策略,也是《隆中对》中最重要的一环,如果不能联孙权,那么季汉就会面临两线作战的窘境。取荆州确实扩展了季汉的版图,但是却削弱了季汉的军事力量,季汉军队不得不分守两地,最后落得个两边都想要,但是两边都又得不到的下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毛主席看来,诸葛亮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理想过于美好,而且有些执着于扩张土地。毛主席并不认可这种军事思想,毛主席认为“存地”和“存人”之间,“存人”更加重要。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这是毛主席的一贯理念,诸葛亮显然没有这个认识,以至于落得个人地皆失的结局,而且还因为人地皆失的缘故导致刘备带领大军伐吴落得个夷陵惨败的下场。

可能会有人为诸葛亮开脱,把责任归结到丢失荆州的关羽身上,但是如果没有关羽,那么东吴就不会拿回荆州了吗?如果没有吕蒙白衣渡江,那么东吴就没有其他将军了?

很显然,只要季汉还占领着荆州,那就无时无刻不面临东吴的觊觎,这样不利于季汉与东吴的外交关系,而且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荆州就像一根刺一样让东吴与季汉互相猜疑、敌对。所以毛主席认为诸葛亮取荆州是错误的战略决策,导致季汉无法集中兵力北伐,面对曹魏军队一再再败。

用人方面的错误

当领导,首先就需要具备用人的能力,让部下各司其职是领导的首要任务。但是诸葛亮在用人方面,显然是有些不足的,以至于在五丈原的时候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而且还错用了关羽和马谡,导致季汉遭受重大损失。

古代先贤都有独特的识人法,比如李悝的“识人五法”、《吕氏春秋》的“识人六验法”、诸葛亮的“观人七法”:

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告之以难而观其勇,醉之以酒而观其性,临之以利而观其廉,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我们都知道,诸葛亮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令人感叹“诸葛在时,亦不觉异,自公没后,不见其比”。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像诸葛亮这样完美的,许多奇才、大才都会有一些怪癖,尽善尽美的人才在历史上屈指可数。诸葛亮的“观人七法”最大的问题就是太过追求理想化、完美化,从而导致许多人才被埋没。

在毛主席看来,诸葛亮在用人方面有两个错误,一个就是用错关羽和马谡,另一个错误就是缺少培养(发掘)人才的能力。

用错马谡的事我们在下面会结合街亭之战来讲,在这我们先说说用错关羽和缺少培养人才的能力。

“让关羽守荆州是一着错棋呢!关羽骄傲呢!关羽从思想上看不起东吴,不能认真贯彻执行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战略方针,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诸葛亮的战略意图,结果失掉了根据地、丢了荆州,自己也被东吴杀掉了。”

很明显,毛主席认为诸葛亮让关羽守荆州是错误的,在上面我们就讲过了,毛主席本身就不看好诸葛亮取荆州,因为风险太大,荆州容易守不住。而关羽的性格又比较高傲,一贯看不起东吴,张口闭口就是“江东鼠辈”。这样的人无法执行“东联孙权,北拒曹操”的外交方针,必然会让季汉陷入被动之中。

这是诸葛亮的一错,还有一错就是缺少培养、发掘人才的能力。诚然,诸葛亮培养姜维一事广为流传,但是除了姜维还有谁?千古笑谈马谡吗?诸葛亮太过追求完美,不能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与曹操的“唯才是举”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诸葛亮是怎么去世的?年纪大了是一回事,另一回事就是诸葛亮操心太多,累死了。诸葛亮与司马懿不同,曹魏集团可以做到各司其职,司马懿不用太多过问军中事务,但是诸葛亮不行,季汉军中事无巨细都要经过诸葛亮的过问。

“诸葛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很明显,司马懿认为诸葛亮长期操劳,命不久矣。而在之后果真应验,诸葛亮星陨五丈原。如果诸葛亮能让部下各司其职,腾出更多的休息时间,那么不说活到八十,最起码还能延年益寿,不至于终年53岁。

为什么诸葛亮要这么操劳?季汉缺少可用之人是关键。“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是季汉的窘境,也是诸葛亮不辞辛劳过问军中琐事的原因。

曹魏集团人才辈出,而东吴也是人杰地灵,大都督换了那么多都没事,季汉换了一个诸葛亮就开始走下坡路,这么对比起来,是不是就显得季汉无人了。

在战争时期,唯才是举才是最重要的事,不应太过追求完美。而且如何让部队各司其职这个问题就很关键,事无巨细的过问并不利于军队的发挥,蒋介石在淮海战役时的微操就是一个代表性例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街亭之战时的错误

街亭之战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战争中一场决定性战事,在季汉北伐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也是后人津津乐道的一场战争。在这一场战争中,诸葛亮就犯了错误,而且是非常严重的错误。并且因为错误直接导致第一次北伐以失败而告终,使季汉的军事力量大大受损,对战局有较大影响。

在这场战争中,诸葛亮意识到自身军事能力的短板,并且特意委任熟读兵书的马谡防守街亭。能认识到自身的短板并且承认不足,这很难得,但是让马谡防守街亭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吗?毫无疑问,让马谡防守街亭是他的一大败笔。

“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这是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评价,诸葛亮的军事能力要弱于其政治能力,而且诸葛亮也知道自己的短板,所以他一直想要弥补这个短板。马谡熟读兵书,在与诸葛亮讨论军事的时候对答如流,吸引了诸葛亮的注意。但是刘备曾经评价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显然是担心诸葛亮重用马谡会对季汉造成影响。

诸葛亮思前想后,最终决定让马谡守街亭,并且为了做到万无一失,他还让老成持重的王平担任其副手。诸葛亮想要让马谡弥补他的短板,但是这显然是错误的决定,他不该放弃只指挥这么重要的战争,就算想要锻炼新人也不该在关键时刻任用新人。

“马谡是一个人才,可惜诸葛亮用错了他。诸葛亮不应该在关键的时候放弃战役的指挥权。”

这是毛主席对诸葛亮的评价。马谡确实是一个人才,但是马谡主要是理论水平高,实战经验少,不该委以重任,应该先下放军队锻炼锻炼。街亭之战很重要,诸葛亮不该放弃战役的指挥权,要知道季汉北伐“每出,亮必在军”,一向谨慎的诸葛亮在重要战役时放弃指挥权,启用新人马谡,这显然是错误的决定。

重要地方让性格高傲的关羽来守,关键战役让新人马谡来指挥,这两点都是诸葛亮所犯的用人错误,而且都对季汉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严重影响季汉的未来发展。

而且上面我们说过了,诸葛亮过于追求完美化,对于那些有过错的人才都是弃之,马谡就被诸葛亮斩了,以至于蒋琬感叹“天下未定而戮智计之士 ,岂不惜乎!”。

尽管诸葛亮是为了维护军法,但是此举也让季汉失去了一位人才,而且诸葛亮追求完美,不用犯错的人才导致季汉后期几近无人可用。我们反观曹魏集团,曹魏集团可从来没有这样对待败军之将,夏侯渊屡战屡败还能升官发财。将军难免马上死,征战一生不吃败仗的名将在历史上都不多,如果都追求完美,那么战史上至少有一大半不合格。

结言

诸葛亮确实犯了一些错误,而且这些错误也对季汉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克复中原”的梦想也遥遥无期,直到诸葛亮星陨五丈原都未能完成。但是我们不能要求尽善尽美,太过追求完美化也会让我们陷入困扰之中。毛主席就对这点深有体会,他认为诸葛亮虽然犯过错误,但是仍旧是一位优秀的领导,而且他还希望“我们党能多一些像诸葛亮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