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尺,要有度。

感情如面,别越界。

保持距离的觉悟,是尊重别人的独立人格。

人要活成什么样是每个人的选择。

你不是人生导师,还不够格替别人做选择。

导读:有人说“就算是再好的朋友,你也不要指手画脚干涉对方的生活”你认同这句话吗?为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与身边一些人有着接触与交流,比如说,我们的亲人、朋友、同事等等。

与此同时,在你来我往的人际交往之中,我们应当注意把握一个“度”,也就是说,要注意交往的分寸。

以朋友来举例的话,虽然说我们要“将心比心”,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把自己的脚伸进别人的鞋子里”。

就算是再好的朋友,也不要指手画脚干涉对方的生活。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且有着自己的私人空间。

我们是好友的陪伴者,但绝不是好友生活的替代者。

过度干涉可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被需求感。

人与人的交往通常要有一个安全的“自我边界”,不要越过边界肆意对他人的生活指手画脚。

当好友遇到困难时,出于情义,我们可以以“旁观者清”的角度来给出自己的建议。但是,采不采取,还是要看朋友自己心中那杆秤的衡量结果。

如若在给出建议一段时间之后,问起朋友“哎我上次给你那个方法你觉得有用吗?后来怎么样了?”就有点容易使人尴尬了。

给出建议是好心,是为了帮助好友,为好友着想。

但是再进一步干涉下去,就很有可能潜在地,在满足自己对事件进展的好奇心与自己的被需求感了。

过度的干涉,从侧面上影射出你潜意识里“对方需要我”,“我的办法一定很有用”等观点。

用力过猛的帮助,就是过度的干涉,就好比衣服破了个洞,你修补完之后却想将其他完好的部分也一起补了。

诚然,帮助他人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到朋友一些,还可以给自己带来一定程度上的成就感,这个成就感来源于“好朋友需要我,我也帮到他(她)了”。

但是,过度的干涉很有可能会给好友带来困扰,虽然你的被需求感得到了满足,但是这已经违背了你想帮助好友的初衷。

建立在好友觉得不舒服的基础上得来的被需要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被需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好的朋友,也需要留有独处的空间

好朋友是可以一起大哭大笑、一起疯闹的存在。

好朋友可以在你伤心时给予温暖的怀抱,可以在你开心时陪你肆意大笑庆祝,可以在你遇到困难时成为黑夜中的点点星光……

好朋友是次于家人恋人般的亲密存在,在他们的面前,我们可以彻底地“放飞自我”。

无论我们和好朋友是何时相识,我们的情谊总是似骄阳般热情,似雪中炭般温暖。

但是,在与友人相处的时候也请记得给对方保留有独处的空间。

骄阳过火就会使人感到汗流浃背,雪中炭过旺可能会使人不适,同样地,对好友过度的干涉就会使你们的友情变质。

就算是再好的朋友,我们也不应该指手画脚地去干涉他们的生活。

尽管好朋友之间总体上是相互合拍的,但是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同,敏感点、雷区等也可能有所差异,我们不能仅凭自己的经验去一味套用在好友身上,也不能尝试用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好友身上。

就好比有些父母挂在嘴边的“我这是为你好”会使孩子们觉得过于强势,朋友之间的过度干涉也会使人窒息。

就算是家人、恋人之间也尚且需要互相尊重、留有余地,那么,朋友之间也应当留有“美的距离”。物极必反,过度的干涉也会使朋友直接产生隐形的隔阂。

勇敢向过度干涉说不

朋友是需要相互理解的。如果觉得好朋友对自己的关心已经上升到了过度这一个层次,那么就可以找一个恰当的时机,和好友说一声。真正的朋友会理解你,并且对自己的加以调整。

记得曾经有一个老师朋友和我提起过,她身边就有人会过度干涉他人的生活,偶尔问问大伯家的儿子成绩怎么样,有时再去问问身边的好友最近有没有什么烦心事等等。

私以为,这种人就是咸吃萝卜淡操心。

究竟是自己的生活过于平静需要来点波澜,还是真的想要帮助别人。

如果是前者,这种行为可以说是“精神骚扰”,如果平平淡淡的日子需要什么来点缀,那么方式可以有很多种,比如说,学一样新的技能,看一本没看过的书,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如果是后者,那么过度干涉这种行为可以说是大可不必。

若是好友需要帮助,该会找你就会来找你倾诉或者寻求意见,又何必皇帝不急太监急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要尝试去做他人生活的掌控者,而自己的生活如果被过度干涉到,也请向对方说不。

距离产生美。分寸感,可以使他人与你相处时舒适,也可以使自己生活中,少点烦心事。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能为别人的人生做主。

别人的事也许和买来的旧衣服一样,穿脱随意,用不着多动心思。

真正的善良是温暖的,是含蓄的表达和体贴,并给他人留足体面。

文/老夏分析师

有时候,虽然素未谋面。却已相识很久,很微妙也很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