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者按]1969年11月7日,总后勤部企业部副部长张学礼在湖北蒲圻县大礼堂宣布中央军委和国务院命令:2348工程指挥部全盘接管中南化工厂筹备组,将这里改建一座大型纺织城。由此,总后蒲圻纺织总厂在距离县城10公里的荆泉山下拉开了建设序幕。

2348工程指挥部下辖:第一筹建处(岳阳石化总厂)、第二筹建处(蒲圻纺织总厂)、第三筹建处(长岭炼油厂)。

《代号2348》一书是三线子弟、蒲纺总厂原职工王老建的泣血之作,他以非虚构方式挖掘出很多真实的人物和故事,全景式描写了蒲纺从三线建设到国企改革的全过程。这是一部三线建设的演化史,也是一部国有企业经济史,以蒲纺为例,位读者呈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改革史。

京广铁路以西

京广铁路南北贯穿中国。在没有武汉长江大桥之前,京广铁路分两段组成,北京(解放前叫北平)至汉口称“平汉铁路”,1897年动工1906年建成;广州到武昌为“粤汉铁路”,1900年动工至1936年才全线通车。“粤汉铁路”建了36年,期间中国发生了很多事情:庚子事变、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民国政府成立、九一八事变、共产党红军长征到陕北、西安事变……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两个黄金发展期,分别是晚清末年洋务运动和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至“七七事变”前,有人把平汉铁路和粤汉铁路的铮铮铁轨分别作为这两个时期经济表现的象征物,是很有道理的。粤汉铁路开通了,但日本人也盯住了。继“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后,日本人接着占领热河省,把持长城要塞,长城往南,京广铁路直通华北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衡阳盆地、南岭和珠江三角洲。在粤汉铁路全线贯通后,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当月29日北平和天津失守,日军接着越过华北平原往西攻打娘子关,8月13日另一路日军从海上进攻上海,国民政府在渗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后节节败退,1938年10月广州和武汉相继沦陷。日军在16个月时间里占领北平、石家庄、郑州、武汉和广州各大城市,只要再攻下长沙和留关,铁路南北大动脉就可以全线打通。

日本人没想到,这一打竟是六年之久。

在占领武汉后,从1939年8月至1942年1月日军三次围攻长沙,浩荡悲歌的长沙会战,一寸山河一寸血,在这期间还发生了上高会战、枣宜会战,日军虽所向披廉但就是打不下长沙,反而在中原受到从陕北杀出的八路军不断袭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于1944年出台孤注一掷的“一号作战计划”,急于彻底打通粤汉铁路。1944年6月18日长沙失守,日军接着用11万人围困衡阳,衡阳城内国民党只有第十军1.7万人守城,双方兵力和武器装备相差悬殊,蒋介石急调六十二军和七十九军分别从西南和西北两路增援,日军固守打援,增援部队虽距衡阳七八公里也不能靠近。蒋介石连发数道命令,一方面要援军突进,一方面要守城部队拼死固守,8月2日国军飞机向衡阳城空投进蒋介石的手令,蒋介石对军长方先觉说:“此次衡阳得失,实为国家存亡仪关,绝非普通之成败可比……惟必须吾人以不成功便成仁,惟有以死报国之决心以赴之……上帝必能保佑我衡阳守军最后之胜利与光荣。”情急之下蒋介石把上帝都搬出来了,可见衡阳城战略地位之重要。

方先觉的第十军坚守衡阳47天后,几近全军阵亡,8月8日衡阳城破。

之后日军挥师西进占领湘桂铁路,桂柳战役后从广西北上攻打独山,独山若失守贵阳城难保——贵阳往北,就是国民政府的临时首都重庆。

在衡阳战役激烈进行中,偏隅于西北的毛泽东时刻关注战局变化,当年8月12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毛泽东亲笔写的社论《衡阳失守后国民党将如何》,他以战略家的眼光指出:“衡阳的重要超过长沙,它是粤汉、湘桂两条铁路的联接点,又是西南公路网的中心,它的失守就意味着东南与西南的隔断,和西南大后方受到直接的军事威胁。衡阳的飞机场,是我国东南空军基地之间的中间联络站,它的失守就使辛苦经营的东南空军基地归于无用。”不仅如此,“衡阳位于湘江和来水的合流处,依靠这两条河可以集中湘省每年输出稻谷三千万石,还有极其丰富的矿产,于此集中,这些对大后方的军食民食和军事工业是极其重要的,它的失守会加深大后方的经济危机,反过来却给了敌人‘以战养战’的可能性。“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这是毛泽东于1927写下的《菩萨蛮·黄鹤楼》中的诗句,其中的“沉沉一线”正是指京广铁路,他对“茫茫九派”的山川地势也早已烂熟于心。几十年后,毛泽东对中国的三线建设圈定了这么一个区域:

山西雁门关以南、甘肃乌乌鞘岭以东、广东韶关以北、京广铁路以西。

这个区域包括云南、贵州、四川(含重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七省区的全部,和广东西北部、广西北部及湖南、湖北、河南、山西西部的部分地区。这居中国腹地的“7+6”13个省区有318万平方公里土地,离海岸线最近处也有700公里,其北、西、南三面有太行山、吕梁山、燕山山脉、祁连山脉、贺兰山、青藏高原以及南岭山区的地理险势。三线建设区域划定,北、西、南三面很好理解,令人疑惑的是其东面以“京广铁路以西”划界,这里很多是平原和丘陵地区,并无太多的天墅可守,为什么会是这样?当我们熟悉日本“一号作战计划”并读了毛主席的文章,我们知道京广铁路不是一条普通铁路,它暗喻了中国东西部之间最广阔的山川地貌特征,这条交通大动脉便于调兵运输,必须固守,退一步即使守不住,也不能将京广铁路让敌对方肆意利用。京广铁路以西有第二道屏障进可攻退可守,在抗战时期已经无数次演练过:在北部,日军曾欲越过八百里秦川从古老的蜀道南下重庆,但是他们没有打过潼关;在中部,日军沿长江到宜昌,面对长江三峡望而却步;在长江以南,日军打下常德,再次面对湘西和黔东的万千大山一筹莫展;在南部,日军直到1944年底才攻下桂林、柳州和独山,“临时首都”重庆才面临危险。

审视日本侵华时期沦陷区版图,除了人迹稀少的青藏高原和新疆沙漠,借大的中国只剩下云,贵,川、陕、甘,宁以及湘、鄂、豫、晋部分中国三线建设所划定的“7+6”省区与抗战时期非沦陷区非常相似,地区了。

这里隐含着某些历史逻辑。

没有人从这个角度讲三线建设,我也不敢说中国三线建设区域的划定与抗日战争山河固守的战争实践有因果联系,但客观上的情况确实是:将介石退守重庆,大批国军在西南地区保存实力,一直到日本投降后才倾巢出动去抢地盘;而共产党的根据地在陕甘宁边区,八路军在东渡黄河后,依托吕梁山、太行山渗透到华北平原打游击战。

在战备概念上,我国把沿海沿边一带称为一线地区,多山的内陆腹地叫三线地区,在此定义下,介于一线和三线之间的地区属于二线地区。三线建设分两个阶段进行,期间有过区城布局调整,第一阶段主要防止美国袭击,防御重点是东南沿海地区;中苏关系恶化后,北部边境也成为防御重点,此后为第二阶段,宁夏、青海、甘肃、山西四省区北部变成属于一线的“三北地区”,青海的荒野大漠主要是核武试验场地,如此以来三线建设的主战场变成四川(含重庆)、贵州、陕西、云南全省和广西、广东、湖南、湖北、河南、山西及甘肃、宁夏、青海部分地区的“4+9”格局,其中建设项目布局最多的省份是四川(含重庆)、贵州、陕西三省。也正是因为这种原因,当邓小平预测“第三次世界大战暂时打不起来”后,国家在成立“三线建设调整改造规划办公室”时,把这个机构的常设办公地点放到了四川省成都市。

1983年12月3日国务院发出《国务院关于成立三线建设调整改造规划办公室的通知》,在第一条中说:“规划办公室的任务是,从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出发,本着合理配置生产力布局,促进专业化协作,促进部门、地区、企业之间相互联系的要求,提出三线现有企业的调整和技术改造规划。在规划批准后,对规划的实施进行检查督促。规划的范围是,先对云南、贵州、四川(包括重庆市)、陕西四省和豫西、鄂西地区的企业、包括国务院各部门在上述地区的直属企业……”1984年1月和11月,“国务院三线办”完成对上述区域三线建设项目摸底并提出“调整方案”,调整方案包括“关、停、并、转、迁”的一些大动作,也陆续出台对三线企业技改投资、税收减免等政策。

经“国务院三线办”摸底统计,三线建设共有1945家企业或项目。

不知是什么原因,这份名录里没有我们厂。

当时我们厂产销两旺,没有人关心这事,甚至也没有人知道有“国务院三线办”这个机构。随着经营状况日渐衰败乃至生存艰难,人在落魄时不免想爹想妈,在四处求援时就想到“国务院三线办”——13年后我们去找它,他们问:你们是三线企业?主管机构是谁?请证明你妈是你妈。于是,时任蒲纺总厂党委书记于国臣就去总后开证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蒲纺是1996年去总后开证明的,除了于国臣书记亲自跑,时任总厂工会主席屠礼华在一段时间“驻守”北京。蒲纺被移交二十多年了,虽然很多人记得蒲纺曾是总后嫡系,但开证明这样的出公函的大事,需一定程序,时任总后企业部综合计划局局长温尧忧大校亲自去总后西山大库调阅档案,证明开出后拿到国家计委,国家计委经审批后由“三线办”发文,蒲纺才挤进三线企业税收返还名录中,列最后一名。2019年7月我在成都见到温亮忧,他清楚地记得这事,记得雷爱民、于国臣、屠礼华的名字,往事并不如烟,曾经的历史忧在眼前,温老托我向蒲纺的老军工战士们问好,他口里说出“军工战士”的词汇,我感到字字珠现。

总后建了2348项目不久就走了,我们厂职工最初的委屈就来自这里,当一段时期没被认定为三线企业,所有人的郁闷就变成了憋屈。

当时也有各种说法。“国务院三线办”的管辖范围是“先对云南、贵州、四川(包括重庆市)、陕西四省和豫西、鄂西地区……”有人说蒲纺在湖北南部,不属于“鄂西”。这种说法很快被驳斥了,因为三线建设在划定区域时,说的是“湘、鄂、豫”西部地区,它是与“云贵川陕”全省范围对应的,即不含全省的意思,在特定的语境里理解不应有误。

这一条站不住脚另一种说法又来了。三线建设的范围是“京广铁路以西”,但蒲纺在京广铁路以东。蒲纺确实在京广铁路以东,总后的2348工程是一个整体项目,2348的第一、三筹建处即岳化、长炼都在“京广铁路以西”,只有蒲纺在京广铁路以东,从红旗桥到铁路的直线距离只有5公里,不可能一个大项目中还分得出三线和非三线的区别吧?

于是又有人说,三线建设有大小三线之分,“京广铁路以西”是“大三线”,蒲纺是“小三线”。

三线建设确实有大小三线之分。但大小之分不是以铁路划界的,严格的定义是发起人主体概念,在国家层面领导的项目叫“大三线”,各省、区办的项目叫“小三线”,毛主席也说过“其实,大三线我有点担心。小三线我不担心,反正省里搞嘛,他搞多少就多少”,这句话的意思也是各省搞的项目是小三线。

统计资料显示,截止到1981年,全国共建设地方军工(小三线)企事业单位258个,累计投资31.5亿元,拥有职工28万人。

小三线总投资31.5亿,有职工28万人。我们一个厂总投资近1亿元,有职工(累计)2.2万人,如此规模体量是小三线?

三线建设时期,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对各项目统一采用数字编码保密系统,我们厂属于“05单位”,我们是小三线?

当年,中南化工厂是国家化学工业部牵头的,2348更是由“小国务院”总后搞的,我们是小三线?

没有被及时纳入“国务院三线办”名单,它使我们厂失去了技改支持、异地“调迁”等政策关照,虽然十几年后挤进名录中,此时能享受的仅是税收返还——此时工厂已处于不景气状态,税交得也不多,虽有政策护身,但也只能“望洋兴叹”。

所以有人说,蒲纺只顾埋头拉车,不懂抬头看路,对国家早已出台的政策,在生意兴隆、利税丰盈时不觉得,没人去争取,到后来体制转换迟疑不决、生产经营困难重重、乃至发不出工资时,想找人倾诉衷肠都不知从何说起。

我们厂很多事情真是兜来兜去要费很多口舌才说得清楚。(未完待续)

(本文源自《代号2348》第二章2348不是番号,由作者王老建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