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6月,华野突击队突破敌人防线,几乎全歼整75师第16旅的一个团。前线阵地被突破,敌人也开始乱了阵脚,而华野部队抓住机会迅速扩大战果,并且开始漫山遍野抓俘虏。

六纵的一个连长(印永鑫)在战场上找准机会,登上了国军的战车,并且骑在战车的炮管上逼迫敌人投降。战车并没有怎么反抗就投降了,印永鑫这次捞到了大鱼。

一辆战车就足够立功了,令他没想到的是,战车里面竟然还有意外惊喜。敌中将司令官、敌少将兵团参谋长都在里面,好家伙,这让印永鑫高兴坏了。

在印永鑫高兴的时候,敌中将司令官缓缓走出战车,中将并没有被俘的觉悟,反而是趾高气昂地说道:“带我见老朋友粟裕!”

好家伙啊,粟裕是你想见就能见的吗?连长都没见过几次,更别说你一个俘虏了,于是连长没有搭理他,反而是教训他要有点自知之明。

但是粟裕得知中将身份后,还特意设宴迎接,以礼相待。这让连长有点摸不清头脑,当然想必读者也有点疑惑,为什么粟裕要以礼相待这位被俘的中将?

其实很简单,这位中将的舅舅大有来头,而且这位中将和粟裕也算是老朋友了。在宴会上,这位中将还用两句话教粟裕打仗。没错,这位中将就是区寿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区寿年扬名于抗日战争时期,当时蒋介石迫于九一八事变的压力下野,粤系的陈铭枢担任京沪地区总司令,为了更好保卫好上海,陈铭枢调第十九路军到上海。

第十九路军领袖为陈铭枢、总指挥为蒋光鼐、军长为蔡廷锴。这支部队战斗力极强,在北伐、抗日战争初期一度独领风骚,被誉为“铁军”,区寿年的第七十八师就是隶属第十九路军的部队(ps:叶挺也是第十九路军的)。

在一二八事变前,日本驻上海领事馆要求中国军队后撤30公里,以避免两军的摩擦。面对这一无理的要求,甚至可以说是命令,区寿年断然拒绝。但是国民党高层却认为应该听从日方的要求,部队后撤三十公里,避免摩擦,避免战争扩大化。

这种观点在国民党上层很是流行,他们甚至都忘了“以地事秦”的悲剧,今日后撤三十公里,明日后撤三十公里,若干日后,上海还有中国部队的立锥之地吗?这种抱薪救火式的忍让根本就不利于和平,只会扩大日本的狼子野心,助长日军的嚣张气焰。

何应钦不管这些,作为军政部长的何应钦亲自到上海要求第十九路军后撤,以至于招来第十九路军的不满。第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挨个询问下属们的意见,到区寿年的时候,区寿年平静但又坚定地说道:“如果真要撤退,那就不要做军人了,干脆回家种红薯好了。”

中国有句老话“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同样的道理,军人不能保卫国家领土,那还不如回家卖红薯。区寿年的这番话既表达了自己抗日的决心,也让蔡廷锴坚持了宁战不退的想法。

看到第十九路军不撤退,日本人也有点意外,毕竟国民党上流都同意撤退了,这些坚持在前线的军人还有什么理由不撤。于是,日方派陆战队登陆上海,试图用武力压迫第十九路军撤退。

中国不全然都是软骨头的,败类肯定有,但是有血性的军人也不缺。区寿年率领第七十八师坚守阵地,一次又一次打退了侵华日军的进攻,一连让日军多次易帅都没能前进一步。因此,区寿年声名大噪,在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一笔浓厚的色彩。

但是随着蒋介石的复出,驻扎上海的第十九路军就陷入了困境,因为蒋介石的路线就是希望在日军扩大战争的时候寄望于国际调停解决战争的,而不是通过中国的实力来抗击日军。对蒋介石来说,在日军扩大战争的时候,利用南京政府以及黄埔系的优势清洗国内“反蒋势力”才是大事。当然,粤系第十九路军也在清洗的范畴内。

而且放弃抗击日军是国民党上流的主要思想,在一二八事变时,驻扎上海周边的海军部队无视第十九路军的增援信号,整场战争一枪未开。

真是离了大谱,战争都开始了,海军还优哉游哉的晒太阳,于是在战后海军遭到了弹劾,也就是民国22年海军弹劾案。但是弹劾也是高高抬起,轻轻落下,对于涉事的海军并没有多大的惩戒。而且蒋介石复出之后,上海一二八事变就以谈判而告终,随后第十九路军就被调到福建去围攻红军部队。

一二八事变结束了,上海真的就和平了吗?没有,谈判并没有取得真正的和平,日军在1937年8月13日攻击上海的虹口基地,掀开了“八一三”淞沪抗战的序幕。事实证明嘴巴不能说服日军,只有枪炮可以,谈判抗日不及武力抗日。

第十九路军到福建之后,他们就有了反蒋的想法,因为老蒋调他们去福建打红军,显然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消耗反蒋势力,等红军和第十九路军拼个两败俱伤时,中央军趁虚而入,上演一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好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陈铭枢就开始联络李宗仁、陈济棠等人,商议对抗蒋介石集团。但是当时蒋介石势大,所以商议并没能取到结果。在多次尝试未果后,陈铭枢、李济深、蔡廷锴、蒋光鼐等人宣布起事,武力反抗蒋介石集团,此事也被称为福建事变。

福建事变声势浩大,但是却因缺少各方支持,在面临蒋介石优势兵力时孤立无援,最终宣布失败。在福建事变失败后,蔡廷锴、陈铭枢、李济深等人就纷纷出国避难,而区寿年也前往德国学习军事。

在1936年的时候,不断扩张的桂系就开始拉拢那些反蒋势力。第十九路军虽然被撤销了番号,但是十九路军的主要人物都在国外避难所以逃过了一劫,而且他们在国内有不小的影响力,于是桂系就开始拉拢蔡廷锴,并且重建了第十九路军。

蔡廷锴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远在德国深造的外甥区寿年,于是就让区首年回国担任第十九路军第78师师长。在李宗仁麾下,第十九路军陆续参加了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也是一支有名的抗日劲旅。

但是,就在他们坚持抗日的时候,区寿年被告了黑状,李品仙举报区首年通共。至于证据,很遗憾,没有证据。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李品仙就举报区寿年通共,原因是区首年积极响应共产党的抗日号召,对日作战积极性高。

好家伙,真是开眼了。国民党内斗竟然还能到这种地步,就连积极抗日都会被举报通共。蒋介石知道李品仙没有证据,但是蒋介石需要的是一个由头,一个把第十九路军打压下去的合理理由。

所以通共的这个罪名很好,虽然没有证据,但是不妨碍蒋介石剥夺区寿年的职务,并且把区寿年送到陆军大学将官班背中正训导了。好家伙,抗战初期因为福建事变前往德国学习,全面抗战爆发后因为通共被送到南京学习,时间都用来学习了,还怎么抗日。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段经历,区寿年和叶挺的友谊更加深厚。因为早年叶挺就在第十九路军待过,所以也认识区寿年。在学习期间,区寿年经常拜访这位老战友兼老乡再兼老领导,两人关系也日渐加深。

在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又开始准备打内战,于是蒋介石就以谈判的名义把毛主席骗到重庆,然后谈判时期各种拖延时间,只为备战做准备。军事实力扎实的区寿年在粤、桂系的保荐下,出任第六绥靖区副司令官。在之后,还吸纳了国民党的一些被打残的部队,联合组建第七兵团,担任第七兵团司令官。

区寿年的军事能力并不差,他早年因为舅舅蔡廷锴的缘故,能够就读私塾,而且还在舅舅的帮助下,前往陆军讲武堂学习。后来又在战争锤炼自己,抗战时期还有留学德国、陆大将官班的经历,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战经验,都不欠缺。

在豫东战役时期,区寿年兵团与黄百韬兵团、孙元良兵团、邱清泉兵团、胡琏兵团一同援助开封,各部队齐头并进,让解放军难以寻找突破口。最后华野考虑到区寿年与解放军作战经历较少,所以决定以区寿年为突破口,粉碎敌人的增援计划。

现在看,这个决策没什么问题,毕竟华野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是如果仔细看那就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区寿年战败的主因是孤立无援,而不是军事实力差。

6月27号黄昏发起攻击,叶飞指挥华野一纵、四纵、六纵的突击队包围区寿年,遭到攻击后的区寿年迅速组织部队利用工事固守防御。

但是之后几次冲锋,华野的突击队都没能攻破区寿年的防御阵地。根据陈士章的回忆,当时两军相隔不到十里,炮火相连,但是双方始终无法突破防线。区寿年难以突围,而叶飞也难吃掉区寿年,最后双方部队开始没日没夜的血拼。

6月28日晚开始,解放军战士连续猛攻三天三夜,最终于7月1日破晓,艰难突破区寿年的前线阵地,区寿年的防御阵地开始溃败。而此时增援区寿年的黄百韬兵团距离区首年不过十里,只差一步就可能扭转战局。

在战争过后,区寿年总结战败原因:

当我在龙王店被围时,我曾五次命令离我十五里的铁佛寺七十二师全力出击,但他们一步也不动。而在部队间又互有矛盾,作战时不能协同一致。这次邱清泉兵团不能东援,主要原因当然是由于解放军强有力的阻击,但我认为邱和沈澄年之间的矛盾也很有影响。我这次能当上兵团司令,也是与邱、沈的矛盾有关的。在鲁西南作战时,邱曾呈报统帅部说沈不服从命令,“擅自脱离战场”。两人从此就不能相容。六月下旬,为了解开封之围,统帅部就很仓促的命我来组成这个兵团。但我到职不过两天,其他僚属和直属各兵团都还留在商邱进行编制中,我和我的所属将领也还没有一一见过面,就突遭解放军包围了。

徐永昌在上报何应钦的时候,认为邱清泉第五军仅距三十华里,三日未动。固然亦有小敌阻扰,但其观望不进,徒事自保,尚有何说!”

区寿年匆忙上任,连所属将领都没怎么熟悉就投入战场,而在开战之后,友邻部队不动如山,最终不得不落得个阶下囚的下场。不过阵地能坚持三天三夜,可见其能力之强。而且皮定均在回忆豫东战役时,更是表示:“此战我们仅杀伤敌军一个整师,但是我们“叁弟兄” (华野1、4、6纵)都残废了。”

后续就是开头的那一幕,区寿年被俘后求见粟裕,而粟裕在战争结束后,还特意设宴迎接他的这位老朋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起来区寿年还真是粟裕的老朋友,两个人在南昌起义的时候还有过一段交情,但是因为南昌起义之后第十九路军选择投奔陈铭枢了,所以区寿年与粟裕就越走越远了。

在宴会上,两个人也开始推杯换盏,交流感情。在聊到一定程度了,粟裕就开始询问区寿年怎么看后续的战役。区寿年对解放军的战斗力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也知道蒋介石集团支援开封的决心,外加上国民党主要兵团还没有被歼灭,所以他用两句话劝粟裕:“打仗要见好就收,不要有太大的胃口。”

对于区寿年的“忠告”,粟裕笑了笑,并没有听。因为在粟裕看来,在战场上要顺势而为,此番击败区寿年兵团,那么国民党各部必定投鼠忌器,在面临友军求援时畏首畏尾,所以别看豫东的国民党兵团多,但是真正能发挥出战斗力的少之又少。

尤其是在区寿年兵团被歼灭后,国军战士们的作战意志必定会蒙上一层阴影,如果不抓住机会扩大战果,那么后续还能不有这样的机会就难说了。于是解放军乘胜追击,不断扩大战果,最后取得大胜利,国民党以损失九万,丢失开封,第二绥靖区被完全孤立的结局告终。

战斗结束后,区寿年对解放军的胜利感到意外,同时也佩服粟裕的指挥,并且对自己教粟裕打仗一事感觉有点惭愧。但是粟裕不以为意,反而是优待区寿年。至于为啥优待区寿年,除却老朋友的原因,就是因为区寿年的舅舅大有来头,不得了。

蔡廷锴是追随孙中山的老革命,同时也是粤系中较有影响力的人物,而且最关键的是蔡廷锴还反蒋。南昌起义时反蒋,福建事变时带领第十九路军反蒋,抗战时期依靠桂系的力量反蒋,可以说是一个坚定反蒋的革命党人。虽然在早期的时候,曾经带领部队围攻过红军,但是那也是蒋介石的命令,而且在之后蔡廷锴还积极联络过中国共产党。

在南昌起义时,因为共产党军队的离开,所以前往广东投奔陈铭枢。但是这不能否定他参与南昌起义的事,对于这样的革命党人,中国共产党认为应该及时拉蔡廷锴弃暗投明,于是制定了一系列的统战计划。

区寿年作为蔡廷锴的外甥,所以也受到了一定的优待,且不说粟裕对他的以礼相待,在战争结束后区寿年都没有被关功德林,只是经过短暂的两年改造就让区寿年回归正常了,并且还让区寿年担任广州市政协常委,让人参与到政治中。

在1957年的时候,区寿年因为长期胃溃疡医治无效离世,这位坚持抗日的将军没过几年和平日子就走了,这也是一个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