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勒克儿

全国56个民族,估计没有哪个能像傣族风情那样能惠予摄影师那么多创意背景。这些别具一格的天然背景,成为诸多摄影师为人像写真可以信手拈来的脚本。尤其2023年疫情放开后,这种成本极低的脚本,为西双版纳写真拍摄成为最赚钱的手段而坚定背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傣族柔曼的风土人情和风靡东南亚的小乘佛教,两种元素相互杂糅并在热带雨林中分娩出的调性独特而稀缺,成为张扬青春靓丽的绝妙场景。西双版纳,顺理成章成为令人遐想的欲望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全国各地小姐姐们蜂拥而至。

自然而然,写真拍摄,意外地成为疫情放开后,西双版纳暴涨性消费环节中最赚钱的行业。

在很多外地人眼中,西双版纳就是告庄,告庄就是西双版纳。

告庄人满为患,吃喝玩乐啥都涨价,于是就骂西双版纳。

但是,当你一旦走出告庄,在景洪市区乃至周边走走,这才发现,告庄,不过仅仅是西双版纳绚丽妆容中的一枚簪子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旅游西双版纳拍写真,真正最具傣族原生态风情的,的确不是网红景区告庄西双景,而是傣王给王妃修建的后花园—曼听公园,以及景洪市周边一些傣族自然村落,比如景洪市勐罕镇的曼远村,勐养镇的曼掌村,嘎洒镇的曼丢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傣族村寨拍摄写真的各种小组。

这些村落是整个西双版纳上百自然村的先锋代表,特点有三。

一是它们都在刻意与商业化保持一定距离的基础上,努力拥抱乡村游而凸显传统的傣族生活场景。其颇具宗教色彩的传统傣式吊脚楼,门前屋后种植的菠萝蜜、木瓜、杨桃、牛油果、芭蕉以及各种吊蓝花卉等热带雨林常见植物,成为游客打卡拍照的前景和主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景洪市傣族村寨一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景洪市傣族村寨一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景洪市傣族村寨一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景洪市傣族村寨一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景洪市傣族村寨一瞥。

二是一村一寺庙,都有一个寨心。寺庙建筑各具特色,绝不重复。寨心不是地理上村子的圆心,而是村之灵魂所在。整个村庄的格局,基本都是三面坝区,背靠小山,山上是茂密的以橡胶树为主的热带雨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景洪市傣族村寨寺庙一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景洪市傣族村寨寺庙一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景洪市傣族村寨寺庙一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景洪市傣族村寨寺庙一瞥。

第三,它们距离景洪市区相对较远,没有班车更无公交,只有自驾。

景洪市周边各具特色的这些傣族村寨,成为写真拍摄的最佳天然露天影棚,而距离景洪市区最近、位于西双版纳国际旅游度假区内的曼贺纳古寨,成为当然首选——首先是距离最近,二是免费,三最重要,因为它是景洪市区曼弄枫九寨中城市化程度最低的绝版傣族古寨——现代与古老在这里完美握手——它的邻居,首先是西双版纳州际大酒店,其次是央企民企房地产的top1,他们新建的度假类别墅和高楼群落,像篱笆一样,把这个村寨围得结结实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左边度假商业楼盘与曼贺纳古寨大体位置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右边度假商业楼盘与曼贺纳古寨大体位置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曼贺纳古寨大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曼贺纳的隔壁邻居——西双版纳洲际大酒店一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曼贺纳的隔壁邻居——西双版纳洲际大酒店,貌似热带雨林公园。

曼贺纳古寨始建于公元780年,那时的名字还是曼撒阁。公元823年曼撒阁迁址于如今的南联山山脚下,并改名为曼贺纳。曼,寨子,贺,上头或上面,纳,田。傣族语的意思就是田地上头的村寨。曼贺纳毗邻勐泐王宫鼎盛时期建造的宣慰街,其村民自古就为宣慰领主制作傣族陶器和烟嘴等手工艺品,因而傣族陶器制作与售卖,是曼贺纳区别于其他傣族村寨的标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曼贺纳古寨一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曼贺纳古寨一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曼贺纳古寨一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曼贺纳古寨一角。

曼贺纳的布局与西双版纳很多著名村寨有一个不一样的显著特点是,村寨左右两边分别是国际旅游度假区的五星级酒店和别墅高楼楼盘,前后才属于它自己。前是澜沧江支流流沙河,河滩是他们的蔬菜瓜果种植基地;后背是南联山,山上漫天遍野的橡树林,是村民们的另一财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曼贺纳每月一两次的赶摆,吸引着无数游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曼贺纳的赶摆,与告庄星光夜市完全不同的是,没有东北人的摊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曼贺纳的赶摆,正宗傣族的烧烤总是不断诱惑着游人。

曼贺纳矗在榕林大道上的寨门,远比很多傣族自然村寨阔绰,这得益于城中自然村的稀罕性为其打call。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曼贺纳的赶摆,吸引着无数游人。不论男女老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曼贺纳的赶摆,每个摊位都有自己独有的东西,只要你认真去发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曼贺纳古寨赶摆,是吃货们的当然节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曼贺纳赶摆,吃货们吃美食是不拘小节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曼贺纳古寨赶摆,摩肩接踵,热闹非凡。

10多年前,当云南省和版纳州准备把西双版纳景洪市曼弄枫片区确定为国际旅游度假区时,一些先知先觉的商人,看准了曼贺纳古寨与流沙河畔农田之间的那片缓冲平坝的价值,于是,略带傣族文化元素的大量钢筋混凝土小楼,在商人与村民各自权益与义务双双协商和妥协下拔地而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下半部房地产建筑,是曼贺纳村民和全村共有致富的基础保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曼贺纳古寨前的“曼贺纳新村”,是村民与外来资本合资的房地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曼贺纳古寨前的“曼贺纳新村”,是村民与外来资本合资的房地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曼贺纳新村一角。

为与传统古寨区隔,这片新建筑形成的区域,被当地政府命名为曼贺纳新村。这个新村其实很小,长约400米,宽约200米。其三纵六横的格局,集合了酒店客栈、茶庄酒坊、风味餐馆、生鲜超市、药店诊所、五金装修、美发美甲、酒吧咖啡乃至蔬果市场等业态,成为它隔壁邻居——各种商业楼盘居民和来自全国各地过冬候鸟们的日常生活消费场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曼贺纳新村一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曼贺纳新村一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曼贺纳新村一角。

每天络绎不绝到曼贺纳拍写真的队伍,许多穿戴得花枝招展的小姐姐们一踏进曼贺纳新村,大多数都把上当受骗的懊悔写在了脸上。但当她们耐着性子被摄影师带着穿过乏善可陈的曼贺纳新村后,面对古朴的曼贺纳古寨风韵,原先的苦脸秒变笑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赶赴曼贺纳古寨拍摄写真的小组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赶赴曼贺纳古寨拍摄写真的小组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赶赴曼贺纳古寨拍摄写真的小组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赶赴曼贺纳古寨拍摄写真的小组之一。

掩映在椰林旅人蕉菠萝蜜热带花卉中的这一古寨,几乎清一色傣族吊脚楼,均为两层栏杆式民居,绝大多数是木楼,屋顶为歇山顶式瓦片风格,屋檐和房顶,分别装饰着傣族的金、银和绛红色图腾。最原始的傣式竹楼和茅草屋顶款式,仅有两三栋象征性地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曼贺纳古寨建筑装饰一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曼贺纳古寨典型傣式民居一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曼贺纳古寨建筑装饰一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曼贺纳古寨典型傣式民居一瞥。

这也难怪。

曼贺纳古寨的吊脚楼,百分之七八十是近十年在原址重建。从家家底楼都停有小汽车来看,当地村民比较殷实。富有的基础,大多来自整个村寨左右两边的大片土地出让,这从曼贺纳寨心竟然处在村子的最边缘处可窥端倪。

富裕起来的村民,谁还住那挡风遮雨相对较差的竹制茅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曼贺纳古寨建筑装饰一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左下部贺纳古寨民居与右上部的曼贺纳新村,画风迥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曼贺纳古寨建筑装饰一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曼贺纳村寨村委会。

在得到大量土地出让费用和林木赔偿金后,重建的傣楼竟还能基本一致保持傣族传统风格,这得益于它隔壁邻居——一家全国著名旅游地产大咖对其布局规划和整体调性的说服教育。尤其村子里年代久远的老式吊脚楼,不是孤零零一栋两栋,而是成片作为古寨的“证据”而存在。最难得的是,这些老吊脚楼依然有原住民在此间栖息,地气接驳,毫无痕迹!正是这村子保留下来的稀罕“古”韵,惹得全国想拍写真的小姐姐们趋之若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曼贺纳最老的民居得以完整保存,民俗民风在这里得到最大张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曼贺纳老民居的古朴与现代女性的摩登,成为旅拍写真的当然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曼贺纳老民居的村民。他们相聚喝酒,举杯必喊“水!水!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曼贺纳老民居的古朴与现代女性的摩登,成为旅拍写真的当然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曼贺纳最老的民居得以完整保存,民俗民风在这里得到最大张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曼贺纳老民居的古朴与现代女性的摩登,成为旅拍写真的当然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曼贺纳最老的民居得以完整保存,民俗民风在这里得到最大张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曼贺纳老民居的古朴与现代女性的摩登,成为旅拍写真的当然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曼贺纳最老的民居得以完整保存,民俗民风在这里得到最大张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曼贺纳老民居的古朴与现代女性的摩登,成为旅拍写真的当然选择。

而曼贺纳古寨近几年新建的木制傣家楼,在政府开拓乡村游的政策指引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铺垫下,一些变成了摩旅客栈和民宿,一些人家把底层做成了傣味餐厅、傣陶坊、甜品屋、服饰店,以及古寨内充满文化韵味的古井,专门开辟的传统制银、织锦技艺,保留下来的傣族酿酒坊等民族文化,使之成为景洪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模板。

作为最近才成为云南全省旅游名村之一的曼贺纳,疫情放开后,它迅速成为了西双版纳的网红免费景点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曼贺纳今年开始成为游客旅行西双版纳的必打卡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曼贺纳古寨不仅仅是网红村寨,也是旅行社的摇钱树之一。

曼贺纳古寨之所以能成为景洪市区乡村游的一面旗帜,还得益于它有别于其他村寨的独有文化内涵——古纳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曼贺纳古寨-古纳卡。

古纳卡,傣语意思是“吉祥如意”。曼贺纳古寨还有一个别名,叫西双版纳古纳卡文化园。古纳卡单单赋予曼贺纳古寨,或许是傣王和傣族先辈对这个曾经专为傣族王宫服务的村落的祝福与期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曼贺纳古寨-古纳卡。

在古纳卡-曼贺纳古寨,傣族人民过着简单朴实的生活,与自然相处融洽,他们拥抱自然,尊重自然并感恩自然,大自然也给予最美的回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曼贺纳古寨,一些民居专养傣族土鸡。这些鸡最大毛重最多3斤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5元一斤,百把块一只鸡炖汤,小时候的鸡肉味道,回味无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曼贺纳古寨,摩托玩家大有人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赶摆的村民,三朋四友聚集搓一顿,是她(他)们的生活常态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