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现象,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患者被确诊癌症后,往往是家属比病人先知道诊断的消息的。然而很多时候,家属在震惊之余,选择了向患者隐瞒真相。前几天,我一个同学的父亲,被确诊为肺癌晚期,家里人害怕患者一时接受不了、想不开,做出过激的决定和行为。同样也选择了隐瞒,只是告诉他得了肺气肿。隐瞒患者后,他们又在积极的和医生及专家商量治疗的方法,但是医生认为肺癌晚期的患者,治愈的可能性几乎为0。

那么作为患者的家属,到底应不应该把实际病情告诉给患者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在大多数人的眼中,癌症是最让人感到恐惧的疾病之一。甚至有人说癌症就是给患者判了死缓。那么癌症究竟是一种什么病?癌症真的是无法治愈的吗?科学家和现代医疗技术能不能治愈癌症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扒一扒癌症的那些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知道癌症一词是怎么来的吗?据有关的史料记载,癌症一词的出现竟然和螃蟹有关。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到公元前430年的古希腊,这一年雅典发生了可怕的瘟疫,许多人突然发烧、呕吐、腹泻、抽筋、身上长满脓疮、皮肤严重溃烂。

在这场瘟疫中,一个名叫希波克拉底的医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正是在此时,希波克拉底提出了著名的"体液学说",他认为人体有4种不同颜色的体液,分别是黑色胆汁、黄色胆汁、血液和痰液。在他所著的《希波克拉底誓言》中,就描述了7类癌症。不过这些都只是体表可见的癌症,比如皮肤癌、鼻癌、乳癌等。他发现一些恶性肿瘤的实切面上血管向各个方向延伸,就很像螃蟹的脚,于是他就用希腊文中的螃蟹一词代替癌症。

到了西元30年左右,古罗马的博物学家赛尔修斯,通读了《希波克拉底誓言》后,将癌症一词翻译成了拉丁文,不过依然还是用螃蟹代替。直到200年后,古希腊的著名医生加仑,把良性的肿瘤称为“瘤”,恶性肿瘤依然用螃蟹代替。后来他给恶性肿瘤在称呼上做了调整,就此癌症一词正式诞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野蛮治疗

时间来到16世纪,西方医学史上发生一个重大的转折点,那就是允许医生解剖病人的尸体。在此基础上诞生一些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医生,比如当时的德国教授威尔赫姆·法布里,提出了乳癌是由于乳汁堵塞,造成的肿块而形成的癌变。荷兰医学教授弗朗索瓦·希尔韦尤斯认为,人体一切的疾病均是由人体体液的变化所导致的结果,比如酸性的淋巴液是导致病症癌变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然了这些都只是一些假设和猜想。虽然解剖病人尸体被允许,但是技术尚不成熟,所以并没有得到可靠的理论佐证。到了1775年西方医学在癌症的探索中,才有了突破性的发现,一个名叫皮西瓦尔·波特的英国医生,发现打扫烟囱的男子易换阴囊癌。这也是首次把癌症的病原同一种具体的因素联系了起来。但是当时的医生对于癌症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所以给出的观点也就各不相同。

直到18世纪,显微镜被广泛的运用,医生们发现,癌症毒素是通过淋巴结扩散和转移到身体的其他部位的。这种现象在医学上被称为“癌转移”。而此时手术治疗成为了西医治疗癌症的独家手法。但是治疗的效果很不佳。在当时30名乳腺癌患者,在手术后幸存的患者中,也很难有活过两年的。大部分的患者根本就没能活着走下手术台。

在当时的欧洲,不仅癌症病人很难走下手术台,一般的病人也很难活着走下手术台。当时英国一个名叫威廉·科里的外科医生,认为导致手术失败的原因,是因为没有消毒这个环节。很多病人因为伤口感染死亡。自此无菌操作开始被西医接受,很多外科医生也开始运用无菌手术,从此提升了患者术后的存活率。无菌手术治疗癌症也成为了主要的治疗方案。威廉·科里认为,无菌操作只是提升手术卫生的一个条件,手术是否成功和医生的技术有直接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19世纪末,法国著名的科学家居里夫妇发现了放射性物质镭,在此后他们在研究放射性物质时,无意间发现了不用手术治疗癌症的一种手段,那就是放射治疗。从此手术治疗癌症的方法,也不再是唯一的途径。

时间来到1913年,美国15名个体医生和商人,在纽约市成立了美国癌症学会。这是一个民间组织的研究癌症的机构。在该机构成立13年后,世界上的第一篇有关于癌症的研究论文才被发表。作者通过对500名患有乳腺癌的患者,和500名具有相同生活方式的健康女性进行了类比,虽然此次的研究,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发现,却为癌症的科学研究拉开了序幕。

癌症档案

到了1968年,被称为反烟草危害运动"教父"的理查德·多尔,在英国牛津大学创立研究癌症流行病学的实验室,利用先进设备,率先在全球范围内,收集癌症病例的数据。其目的主要是研究影响癌症发病率的环境和文化因素。

理查德·多尔是第一个将大量癌症资料建档的科学家。他创立的癌症流行病学的实验室也成为了第一个将大量癌症资料建档并分析的地方。在这之前他还发表了题为《与吸烟有关的肺癌及其他死因》的论文,该文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英国王室鉴于理查德·多尔做出的贡献,在1971年时被封为爵士。2004年获邵逸夫奖生命科学与医学奖。

前面我们就讲了,率先对癌症进行研究的基本都是个体医生和民间组织,官方都没有参与到癌症的研究当中。那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癌症被官方关注了呢?这事儿还得从二战时期的日本说起。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军分别在广岛和长崎两地投下了震惊世界的原子弹,瞬间将两座城市化为废墟。随即日本天皇裕仁在8月15日发布诏书,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经过原子弹的洗礼后,日本医学家有了新的发现。他们发现受原子弹危害的人,其骨髓彻底被摧毁。由此日本医生认为,既然原子弹的辐射可以摧毁骨髓,那么反过来,癌变的骨髓也会被辐射消灭。这一想法成为了后来为白血病患者移植骨髓的治疗方法,奠定了理论基础。自此对癌症的研究不再局限于个体医生,而是成为了国际医疗体系的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并且发现癌症的发病率存在很大的国际性差异。

当然这些发现,也为癌症的治疗方式,提供了改善的空间。不再是粗暴的手术疗法和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乱放射治疗。而是通过流行病学和国际合作找到更有效的癌症疗法,使得癌症的治疗方法更加的微观化、标准化和全球化。

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以英国科学家安东尼·爱泼斯坦为首的科研团队,在1968年识别了第一个人类致癌病毒——爱泼斯坦-巴尔病毒;英文读作Epstein-Barr,简称EBV,这是一种大的双链DNA病毒,属于γ疱疹病毒亚科,与鼻咽癌、儿童淋巴瘤的发生有密切相关性,被列为可能致癌的人类肿瘤病毒之一。也是第一个被人类发现致癌病毒。

癌症法案

三年后,也就是1971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颁布了《癌症法案》开始对癌症防治研究投入大量资金。有关资料显示,美国自1971年以来,在癌症研究方面的投资就超过了2000亿美元。巨大的资金投入,只换来微不足道的回报。

据统计从1950年到2005年的50年间,美国的癌症患者的死亡率才下降了5%。有科学家认为,这下降的5%,很有可能是美国人均寿命的提高,拉低了癌症患者的死亡率。值得说明的是,这项研究并不是一无是处。有相关统计资料显示,美国社会每5名癌症患者当中,就有3名患者的年龄在65岁以上,这说明患癌人群的年龄在上升。

尽管如此,癌症依然是美国的第二大死因,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数字。一串串数字是人们对癌症产生恐惧的根源,以至于很多人把癌症定义为死缓的原因。实际上癌症有超过100种的疾病,比如肺癌、脑癌、食道癌、胃癌等等。

不过所有的癌症,都有一个相同特点,都是异常和失控的细胞生长。这种异常和失控的细胞在医学上被称为癌细胞。癌细胞与正常细胞不同,有无限增殖、可转化和易转移三大特点,能够无限增殖并破坏正常的细胞组织。说的直白些就是癌细胞癌细胞由“叛变”的正常细胞衍生而来,经过很多年才长成肿瘤。

同时癌症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和任何年龄,但是癌症又和流感、艾滋病、新冠等传染病不同,癌症并不具备传染的能力。癌症通常是由于个体细胞内部的基因发生变异或者损害所形成的。与正常细胞不同的是,癌细胞的分裂速度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要比正常细胞快很多。

科学家指出,癌细胞在分裂或转移过程中,会遇到非常多的困难。首先要经过数十次的变异,这种变异在医学上被称为细胞叛变。“叛变”细胞脱离正轨,自行设定增殖速度,这是非常缓慢的过程。癌细胞大概要累积到10亿个以上我们才会察觉。癌细胞的增殖速度用倍增时间计算,1个变2个,2个变4个,以此类推。

癌扩散

癌症最令人恐惧的一点,是转移的可能性。在转移过程中,数百万只恶性细胞从原发肿瘤释放到血流中。在此期间癌细胞还要改变形状穿过致密的结缔组织。成功逃逸后,癌症细胞将通过微血管进入血液,这些细胞中的大多数在血管壁内穿行过程中,被产生的创伤杀死,在那里它还可能遭到白细胞的攻击。

经过重重劫难后,癌细胞才会通过微血管来到一个新器官。新环境对癌细胞的到来也并不友善,大部分的细胞会葬身在新器官之中,大概只有亿分之一的癌细胞会成功的存活下来。并完成分裂。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也觉得癌症也并没有那么的恐惧了?

在我们了解的大部分的癌症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基本都会出现头发脱落的现象,这是因为一些抗癌药物不仅会影响恶性细胞的分裂速度,同样会影响正常细胞的分裂速度。头发的脱落就是抗癌药物妨碍了发囊细胞的正常分裂。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当恶性细胞加快分裂时,它们通常会形成一团新的组织,科学家将其称为肿瘤。肿瘤由附近血管里的养分喂养,同时会产生一种被称为肿瘤血管形成因子的物质。这种因子会刺激肿瘤的独立供血源的生长。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肿瘤都是癌症, 因为肿瘤也分恶性和良性。何恶性?何良性呢?简单的说,良性肿瘤不会转移到身体的其他部位,一旦切除通常是不会复发的。恶性肿瘤则截然相反。

抑癌基因

科学研究发现,癌症的成因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其中最常见的一个原因就是,肿瘤抑制基因的变异。顾名思义,肿瘤抑制基因,就是抑制肿瘤的形成和生长。最为典型的就是p53抑癌基因。它是生物体内一种抑制细胞转变癌细胞的基因。肿瘤抑制基因,通常会阻止具有异常DNA的细胞存活。

当p53基因有缺陷时,这些具有异常 DNA的细胞就能够存活下来并且完成繁殖,这样就增加了发生癌症的可能性。而人体的p53基因定位于17号染色体p13上。p53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与人类肿瘤相关性最高的基因。过去一直把它当成一种癌基因,直至1989年才被证实野生型p53是一种抑癌基因。

还有一些癌症和染色体有关,在之前的视频中,我们就了解到染色体位于细胞核内,是真核细胞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时,DNA存在的特定形式,由染色质丝螺旋缠绕,逐渐缩短变粗形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基因。当基因丢失,染色体就会变得不稳定,并且会发生移位。从而导致癌症发生。比如白血病、恶性肉瘤、淋巴癌和其他癌症,都与染色体异常有关。

除了上面提到抑癌基因变异和染色体异常会导致癌症之外,一些物质也会导致癌症的发生,这些物质被称为致癌物质。比如砷、石棉和镍,它们可造成肺癌等癌症;苯,可造成白血病;甲醛,可造成鼻癌、鼻咽癌等。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所将致癌物质分为四大类,由于篇幅的原因这里就不一一的介绍了,感兴趣的小伙请自行百科搜索“致癌物质”了解详情。

不过有一个好消息是,科学家在大量的实验中发现,人体内的每一个细胞膜上都存在着一种叫做环式磷酸腺苷的物质,英文缩写为C-Amp。这是一种控制和调整细胞新陈代谢的主要成分,它最显著的一个功能是,让癌细胞变成健康的细胞。科学家表示:癌细胞的表面有一种肿瘤抗原(CEA),它能生成相应的抗体阻止癌细胞的生长和发展,这种自我免疫力是癌细胞与生俱来的又一个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