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找国家经贸委综合司副司长王梓木谈话。

当时王梓木已经猜出朱镕基为什么找他谈话了,内心虽有坎坷但是却步履坚定。果然,见到朱镕基后,朱镕基就开门见山地说道:“你在经贸委干得好好的的,为什么要去筹建保险公司?”

因为早就知道朱镕基会问这个问题,所以王梓木准备十分充足,有条不紊的向朱镕基解释自己的想法:“中国的保险业还很落后,我们需要加快改革和发展,而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也需要有人来实践,在实践中闯出一条可行的道路来。”

因为要实践现代企业制度,而且自己做了充分的考察和研究,所以王梓木理直气壮,这让朱镕基有些诧异。朱镕基看出王梓木心意已决,自己再劝也白费口舌,所以就留给他一句话:“我就一个希望,别等出了事想起找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听完朱镕基的话,王梓木的心思飘到了考取党校研究生的时刻。

那一年,王梓木意气风发,考取了中央党校第一届研究生。在学校的时候,王梓木拼命的学习努力,就是为了不甘平庸。就这样,王梓木才华赢得了校领导的一致赞许。在王子鸣毕业的时候,中央党校就决定让王梓木留校任教。

在中央党校任教,这个工作可是别人求都求不来的美差。有稳定的收入,而且非常体面,这么有吸引力的工作,换谁都会动心。但是王梓木不禁反问自己,这种一眼望到头的生活是自己喜欢的吗?或者说这是自己的理想吗?

不,不是,这种生活不是王梓木的理想生活。一眼望到头的生活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种平淡的幸福,但是对王梓木来说,这无异于是噩梦般的存在,于是意气风发的王梓木在毕业留言簿上写道:做时代的弄潮儿!

此身恰似弄潮儿,曾过了、千重浪。这是著名诗人陆游所书,字里行间都透露出桀骜不羁的气质,也十分适合形容王梓木这样敢于在风险中拼搏的人。王梓木就是决心做弄潮儿,所以才放弃在党校任教。

出学校后,王梓木混迹官场,并且成功进入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成功上岸,这是多少考编人梦寐以求的啊。

但是很遗憾,官场的生活并不能让王梓木满意,即使是他成了国家经贸办综合司副司长(后续改为国家经贸委),他都心有不甘,仍旧不肯放弃那个做弄潮儿的梦。

在他辞职追梦前,不止一个人劝他,说下海难、经商风险大,何苦去冒那个险,好好的做副司长不好吗?稳稳妥妥,而且前途一片光明,未来必定大有可为。尤其是他的同志,另外两个副司长分别担任昆明、青岛市市长后,朋友和家人更是想让他打消下海的想法,留在经贸办。

为了让他放弃辞职下海的想法,朱镕基多次找他谈话,并且提了好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下海?因为王梓木并不像那些被裁员的人,他明明是有大好前途的,为什么要去下海经商。

众所周知,中国讲究“学而仕择优”,走仕途是知识分子的最好选择。两千年来,这种思想根深蒂固,影响颇深。而经商则是属于那种被人看不起的行业,基本上都是走投无路了,不得已去商海中拼搏,弃官从商这种事古来罕见。

王梓木不属于那种被边缘化、被排挤、被裁员的人,官途不说坦荡,那最起码也是未来可期。他辞职下海这件事让人怎么也想不通,只有王梓木意志坚定,因为他知道他需要的是什么,他需要的是完成毕业留言簿所写的梦想-“做时代的弄潮儿”

而且当时中国正在进行现代化,各行各业都有很大的机遇,保险业更是属于蓝海时代。所以他坦然回复朱镕基,并且重申了自己下海的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个问题就是哪来的股本金?朱镕基对这个问题很敏感,因为在他看来,一个官员突然有大动作,那肯定就有点猫腻。王梓木在经贸办工作,而且还有些权利,如果想要通过权力变现,那么积累本金是很容易的事,但是如果靠他的那点工资,那肯定是不够下海经商的。

王梓木就开始向朱镕基解释股本金的来源,并且列出股东的名单,其中大多都是国有企业。因为参股的企业拿出来的钱都不是很多,所以并没有特别大的股东,入股的企业足足高达60多家。

看到王梓木拿出的名单和解释,朱镕基又说道:“国有企业赚点钱可不容易,你可别以为国有企业的钱都是天上掉下来的,你不怕搞丢?”

从字里行间中不难看出,朱镕基对国营企业的情况还是非常了解的,当时国有企业比较窘迫,很多企业都迫不得已关停了,能再拿出钱投资那实属不易,赚了那还好说,要是亏钱了,怎么向人民交代?

朱镕基有些担忧,但是王梓木为了打消朱镕基的担忧,开始向朱镕基介绍、分析保险业的经营情况,在讲了一大堆办好的理由后,朱镕基也没有反对的想法了,但是最后还是留给他一句:“我就一个希望,别等出了事想起找我”

我曾听一位长者说:“一个人的命运,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王梓木辞职下海一方面是因为要圆梦,做一个弄潮儿;另一方面则是时代所趋,也就是所谓的历史的进程。

要知道,当时是1996年,而在四年前,邓公南巡时发表了一系列的讲话。这些讲话回答了长期束缚民众思想的许多认知问题,并且重申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国家需要改革开放,人民需要改革开放,谁不改革谁下台!

发展才是硬道理!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这些振聋发聩的言论言犹在耳,给当时的民众开辟了一条致富路,吸引了无数弄潮儿,也让许多公务员都趋之若鹜。此时举例邓公讲话已经过去四年了,公务员下海经商也有了一定的成绩,早就蠢蠢欲动的王梓木更加按捺不住。

如果是早十年,或者是晚十年,那么王梓木下海的想法应该就不会这么坚定,但是巧就巧在他辞职下海的想法与时代不谋而合,于是他辞去了工作,开始进入商海。

这其实就是时代的背景,也就是历史的进程,在这艘时代的大船上有无数的弄潮儿,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里拼搏出一片天。比如在90年创办新东方的俞敏洪、91年借钱经商的冯仑、92年下海创办慧聪的郭凡生、92年放弃竞争副县长下海创办汇源的朱新礼等等。

有篇文章的标题是这样写的《上世纪90年代12万公务员下海,不成功可回体制》,从这个标题中,我们就能感受到当时下海的激情。12万公务员下海创业这么庞大的场面,古今罕见。

在那个“摆个地摊就能发财的年代”,王梓木选择了保险业。

中国保险行业诞生于清末,当时英国人在香港设立了保安保险公司,并且于次年在广州建立了广东保险公司。在这个阶段,保险行业基本上都是由外国人垄断经营,一直到洋务运动之后,招商局于1876年创办了上海仁和保险公司,开创了民族保险业的先河。

在建国之后,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但是因为当时的环境,中国的保险业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发展,几近空白。一直到改革开放,中国的保险业才开始逐渐发展起来。

作为金融行业之一,保险业的前景巨大,未来可期,于是许多人开始涌入保险业。中华联合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这些知名保险企业都是那个阶段成立的。

在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和社会,你要是能察觉到市场的前瞻性,那就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取得你想要的成果。

王梓木就是看到了这点,他认为中国的保险行业还是处于落后的阶段,与西方国家的保险业相比,中国保险行业现代化之路还十分遥远,这个赛道大有可为。而且金融行业又不需要什么先进的设备和技术,直接照搬照抄制度就好,没有什么技术门槛。

自己年少时期的梦想,长期参与制定国有企业现代化的工作,外加上乘上时代的大船,这三条因素可以说是构建了王梓木的信心,怀揣着无限的激情,王梓木发起并组建了华泰保险公司。

他对华泰可谓是倾尽心血,担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一干就是二十年。在这二十年里,他艰苦奋斗,带着员工们一起建设华泰,最终成功把华泰的总资产做到486亿,净资产148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看到他的奋斗经历后,对他很是佩服,我并不是佩服他能成为董事长,而是佩服他能完成年少时的梦。

我经常在网络上看到有许多人说“没有一个少年的梦想是买房”,诚然,大多数人的梦想可能是当一位清官,励志效仿包拯海瑞,赢得生前身后名;也可能是做一位老师,教书育人,挑李满天下;更有可能是做一位学者,皓首穷经,为往圣继绝学。

但是出学校以后,他们渐渐放弃自己心中的梦,开始为了生活奔波,以至于哪天回想起来少年指点江山时留下无尽唏嘘。能说出豪言壮语的那真是太多了,但是真正能做到的有几个。我们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副司长,你会选择留在体制内还是下海拼搏?

我们回到正文,朱镕基曾担忧王梓木下海失败,但是现在看来,王梓木显然是成功的,朱镕基也无需为王梓木担忧。从政的朱镕基最后赢得了民众的赞扬,下海的王梓木也取得自己的一番成就,这个结局显然还是美好的,同时笔者也希望大家能做“时代的弄潮人”,取得自己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