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体报道,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正迎来多项人事调整,华为车BU COO、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总裁王军已被停职,而余承东将独掌智能车业务。

此前,宣称“三年内不造车”的华为选择了“曲线救国”的两条路线:一个是由王军负责的 HI 模式,和车企共同定义、联合开发,使用华为的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另一个则是余承东负责的智选车模式,华为深度参与产品定义和整车设计以及渠道销售。

此次人事调整的背后,不管是内部组织架构调整或是模式胜败之争,一定程度上或许也体现了华为对当下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思考与战略调整。尽管华为表示人事调整并不影响汽车业务的战略方向。但其实,不管是HI模式还是智选车模式,最后都得落脚于业绩。

毕竟,HI模式业务开展以来,成绩大大不及预期。HI模式下,华为先后与北汽、广汽等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以北汽旗下的极狐为例,作为首个搭载华为HI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汽车品牌,其交付日期一再推迟且市场反响平平,2022年累计销售仅为1万余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较之下,华为智选车模式则表现亮眼。华为与赛力斯合作推出的AITO问界,在品牌元年一举成为成长最快的新能源汽车品牌。AITO问界系列从 2022 年 3 月开启交付,销量一路上扬,去年 8 月开始连续三个月销量过万,2022年全年销量超7.5万辆,首年交付量已经超越“蔚小理”三家首年交付量的总和。从市场表现来看,显然第一阶段的比拼以智选车业务完胜而结束。

事实上,华为与拥有二十年整车制造经验以及智能制造能力的赛力斯开展跨界业务合作,双方发挥各自优势打造的AITO界品牌,一直是华为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最重要也是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战略,而且合作成效已经初显。

在2023年竞争愈发白热化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新老玩家加速入场展开贴身肉搏,留给华为的时间窗口以及机会并不会太多。当前唯一能做的是,通过快速响应市场和技术变化,持续形成难以替代的特色优势,提供消费者认可的产品及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不排除后续华为的资源将更多向“智选车”模式倾斜,毕竟若想在当前局面下进一步站稳脚跟,势必要集中优势力量与资源,推动问界快速抢夺市场蛋糕。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春节期间余承东频频现身赛力斯集团总部,与赛力斯团队共同体验新产品。

赛力斯方面也表示,与华为长期深度跨界合作关系及合作模式均没有发生变化。未来双方将进一步深化合作,推出更多受用户欢迎的、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对于赛力斯来说,自身硬核的技术实力以及智能制造能力,叠加华为更多资源的加持,无疑将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最大赢家,AITO问界的发展潜力不容小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