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中国数据库领域的快速技术进步,国内数据库生态蓬勃发展,并不断涌现出极具创新力的产品,推动了数据库应用的遍地开花。同时随着政策的不断推进,国产化替代也正在加速演进,Gartner预测,“到2025年,中国分析型数据库市场来自海外厂商的将只剩下30%,交易型数据库市场海外厂商市场也只会剩下50%左右。”

那么在当前的国内市场,国产数据库现在发展如何?未来发展趋势是怎样的?在CSDN 《开谈:中国开源数据库新格局》栏目中,OceanBase CTO 杨传辉对国产数据库的发展进行了简单梳理,并对相关问题与数据库专家进行了探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产数据库百花齐放,OceanBase优势尽显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对于国产数据库商业化而言则是卧薪尝胆20余年,在这条道阻且长的进击之路上不断耕耘,终于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据统计,2022 年 1 月,中国数据库大约有 190 多家,到了 12 月,达到了 249 家,并且还在往上涨。

对此,杨传辉表示,国产数据库百花齐放可能会有两个走向:一是“低水平重复建设”,二是“高水平竞争”。在不同技术路线上数据库厂商越多越好,大家可以一起探索,高水平竞争;反之,如果在一条技术路线上有过多厂商竞争,这就很容易出现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不利于数据库行业的发展。

就拿OceanBase来说,从零开始自主研发,在“真枪实弹”的业务场景中磨砺成长,其过程踩坑无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已经在在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南京银行、人保健康险、西安银行、招商证券、广东农信等众多行业机构上线。而随着其商用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在交通、铁路、航天等领域也都出现了OceanBase的身影,这些突破及案例背后,无不彰显了OceanBase的产品和技术优势。

One size a bunch,OceanBase重新定义数据库

2000 年之后,分布式数据库开始发展,“分布式”这个词在市场上刚推开时,大家在选数据库时只有厂之分,没有类型之分。一开始,用一体化架构来解决所有问题。像 Oracle 什么都能做,不管是 TP 还是 AP 还是时序,即 One size fits all。

但经过残酷现实的考验后,发现 “一统天下”的关系数据库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最终应该是 One size a bunch,即一类数据库不是只解决某一个专用的场景,也不是解决所有的场景,而是解决一批的场景。

据杨传辉介绍,今天 OceanBase 的 HTAP,并不是说什么场景都能应用,而是某些 TP、AP 的交集部分,OceanBase 可以做到最好。这个场景比原来 TP、AP 的范围更大,但不包含全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未来积极开源,打造良性数据库生态

对数据库市场来说,未来得生态者得天下。如今发展了40多年的数据库已经不是新兴行业,该领域关键壁垒体现在生态上。通过开源,特别是内核开源,把自己的核心能力跟合作伙伴共享,并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信任、共同成长,从而快速建立属于自己的生态。

为了打磨产品以及加速生态构建,OceanBase采用了开源策略。从 2021 年儿童节开源到现在的一年多时间,用户采用开源的效率要比商业版高很多,并且扩散速度也非常快。

对此,杨传辉表示,开源可以说是加速生态建设的必然选择,因为对于数据库这样的基础软件,其实都是用出来的。没有人写的代码是没有 bug 的,也没有人能想到所有东西。在开源社区,每个用户会以各种形式参与进来,可能是贡献代码,可能是贡献需求,最有价值的用户给厂商提供最有价值的东西是场景。

总的来说,这是技术创业者最好的时代,也是国产数据库最好的时代。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数据技术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IT支撑,而作为数据技术底座的数据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这个最好的时代,国产数据库既有百花齐放的机遇,也暗含赢家通吃的风险,但归根结底大小厂商还是要找到自己的位置,一起探索努力,推动国产数据库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