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天安门广场迎来了20世纪规模最大的一次阅兵。10时整,伴随着震耳欲聋的50响礼炮鸣放声,护旗队沿着天安门中轴线向国旗基座挺进。

15分钟后,阅兵正式开始,在17个徒步方队顺利通过西华表后,伴随着《战车进行曲》,我们自主研制生产的第三代主战坦克开来了,看到这一幕,观礼台上有一位老人,热泪盈眶。

这个老人就是我们抗美援朝的大英雄,反坦克英雄谭秉云,他那威严的军装上挂满了奖章,每一个奖章背后都有一个让人肃然起敬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谭秉云其人

1923年谭秉云出生在四川省江津县十全镇的一个农民家庭。因为家境贫寒,谭秉云很小的时候就给地主家干活,当起了放牛娃,后来再大一些,就开始干一些体力活。

出生在战乱年代的谭秉云,并没有因勤劳而改善生活,反而经常饿肚子。不过生活让谭秉云学会了勇敢坚强。

从小谭秉云就有一个英雄梦,想上战场杀敌,建功立业,可是很多家人不舍得孩子去冒险。谭秉云就这样把这个梦一直埋在心里。

1949年1月,谭秉云终于离开了家乡,成为了一名解放军。1949年5月,在上海解放战争中,根据战略部署既要保障上海市民的安全,又不能让敌人跑掉的要求,作战部队需要把敌人引到上海外围来。

谭秉云也参与到了其中,他跟随部队快速跃进,因为自己熟悉水性,勇敢地跳到河里,突击部队架桥。经过几个昼夜的战斗,上海顺利解放了。谭秉云第一次获得了三等功的荣誉称号。

1950年10月,谭秉云作为我国的志愿军进入了朝鲜。到朝鲜的8个月时间里,他经历了五次战役。在战场上,谭秉云总是表现英勇,他认为能够为国家而战,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

金化战役390高地的战斗奇迹

而在390高地的战斗的经历,可以说是让谭秉云真正成为了中朝两国人民的大英雄。

在390高地的战斗也是第五次战役快结束的时候,联合国军发现志愿军战线延伸太长,于是出动大部队北犯,想通过与摩托化部队一起来斩断江南志愿军的后撤之路。于是,在北汉江以南的我军急需火速北撤。

当时的北汉江上被敌机轰炸,根本没办法搭桥,能渡江的舟又少,于是我军只好砍伐树木,并用绳子连起来,放到江面上让不会游泳的士兵爬着过江,可想而知危急之下,牺牲了很多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给江南部队争取更多时间,中国人民志愿军9兵团27军80师239团从东线赶到金化东南40公里处的390高地,构筑野战防御工事,谭秉云也是27军里的一名班长,这次谭秉云班里有21个人,还有威力巨大和磁性超强的苏制RPG-43反坦克手雷。

5月24日傍晚,谭秉云带着战士毛和在390高地下面的公路旁边挖好了散兵坑。这里的公路很窄,一边是汉江的一条支流,另一边是陡峭的岩石,公路只允许一辆坦克车通行,只要有一辆坦克车坏了,其他车就会被堵住。

当时,一千多的士兵在半山腰上潜伏,谭秉云带着自己班 20多人在山脚下挖坑拒敌,布置好一切之后,谭秉云带着毛和躲在最前端的树丛里。

第二天天还没亮,谭秉云就感受到了大地的颤抖,之后看到的是朝公路这边移动而来的坦克,谭秉云交代好毛和如何保护自己后,慢慢地向前爬去。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紧张地看着谭秉云。

终于,战友们看到谭秉云把手雷粘在坦克屁股上,在一声巨响后,坦克并没有受到太多的损害,依然继续前进。而谭秉云在这危急时刻,一心只想着要打坦克,于是不顾一切地冲了上去,在坦克履带缝隙里又放进了一个手雷,还没来得及卧倒,只感到眼前一黑,谭秉云倒在了公路上。

毛和紧张地冲上去抱着谭秉云,大叫:“班长,班长!”

谭秉云慢慢地用衣袖把眼睛前的血擦了,马上问坦克的情况,当知道坦克已被炸毁,才松口气,还没等毛和把伤口包扎好,又着急去打第二辆,把最后一个手雷向坦克掷去,之后又用枪扫射坦克,主动吸引敌人火力,让毛和绕到坦克后面把坦克炸毁。

第二辆坦克被炸毁之后,后面的坦克纷纷后退,担心有我军的埋伏。敌军火力朝山上乱射,谭秉云让毛和去拿手雷。这时,身穿美式军装的敌人开着一辆敞篷吉普车来了,不断鸣着喇叭让前面炸毁的坦克让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谭秉云瞄准敌人,把驾驶员打死在座位上,看到这条路已经被坦克挡住,其他车辆不能通过之后,谭秉云又想到要把前方路段拦截。

这时,毛和带着四个手雷和一个爆破筒来了,排长也来了,说要来接替谭秉云,谭秉云却坚持要留下来战斗,排长只好又折了回去。

谭秉云带着毛和到一个安全地方躲避好,自己一个人带着一支枪,一个爆破筒,两个手雷,面对敌人的坦克群。

一天过去了,谭秉云努力撑着疲惫的身体,时刻关注着敌情。不一会儿,地面开始颤抖起来,敌人的坦克群开来了,谭秉云特别兴奋,终于可以大显身手了。

因为天气太热,所以坦克顶盖都是开着的。

这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谭秉云立刻冲到坦克上,拉下手环,把手雷塞进坦克的肚子里后,转身跳下,只听见一声巨响,整个坦克群都被包裹在硝烟中,一片混乱。

而满脸灰土的谭秉云看到这一幕,心花怒放,所有的疲劳和疼痛都烟消云散。

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

一个月后,在志愿军英模大会上,二十七军彭德清军长紧握着谭秉云的手说:“谭秉云呀谭秉云,你这位孤胆英雄,是天下最大的救命菩萨呀!你把美二骑兵师堵住了8个钟头,我们的部队才得以安全地撤过北汉江啊!”

谭秉云的英雄故事上了《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还有《反坦克英雄谭秉云》连环画。

1951年9月24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特决定记特等功、同时授予他“一级英雄”的称号。1952年10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他“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1951年9月下旬,谭秉云以排长身份参加“志愿军英模代表团”回国观礼。9月29日,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了英模代表,并同谭秉云握手交谈。国庆那天,谭秉云登上了天安门城楼,观看了国庆盛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3年冬天,谭秉云转业回家,可是消息闭塞的家乡竟然没人知道谭秉云的英雄事迹。他的父母和其他家人都搬到白沙镇上去了。谭秉云刚到家时,看到两名干部拉着臭脸在他家讨房租,谭秉云赶紧把转业费交了上去。

后来谭秉云反坦克英雄的身份得到了证实,县里还给谭秉云安排了工作。

回乡后当了民政科长办火葬场

谭秉云担任民政局副局长时,建起了县里的第一个火葬场。刚开始火葬不被人们接受,谭秉云就主动上门去向群众宣传,经常是四处碰壁,甚至还有人向他动拳头。但即使这样,谭秉云还是坚持做好自己的工作。他还会给工人示范如何给死者穿衣、整容、搬运等,也经常亲自动手把尸体搬进尸炉里。

几年下来都是这样坚持着,也许血液里流着革命的热血,不论在哪个地方总能把事情做到英雄的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人大为“殡葬改革”正式立了法,这项工作的进展才算顺利起来。而他的工作也经常是被人投来异样的眼光。

谭秉云经常在人民医院太平间外,拉着一架板车,板车上放着一个木匣子。他非常利索地将尸体往4公里远的火葬场拉去。在路上,人们远远看到这个老人在拉车就会绕道而走,谭秉云即使没有拉车,人们经过他旁边时也会捂住鼻子。

4公里的徒步拉车,不管风吹日晒雨淋,不论寒冬酷暑,不顾身上旧伤的疼痛,谭秉云都日复一日地坚持着自己的工作。

有一次,两个护士看到谭秉云又一次出现在太平间里,转身就议论起他,说他是反革命分子,或者是其他四类分子,要不然怎么会来干这种活。谭秉云听到了他们的谈话,却没有多说一个字,因为他早已习惯了这种流言蜚语。

谭秉云就这样兢兢业业地工作到59岁,后因身体原因,向组织提出了退休申请。退休后,他还经常到福利院和孤儿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1年1月8日至18日,谭秉云等12名曾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勋的志愿军老英雄,受到金日成的邀请,重返朝鲜,在那里他们受到了人民给予的最高礼遇。谭秉云非常激动的是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照片,作为战斗英雄回国时,在火车站接受朝鲜妇女献花的照片。

1999年10月1日,谭秉云以反坦克英雄的身份,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庆典。

谭秉云在战场上是作战英模;转业后,在火葬场是工作劳模;退休后,在孤儿院和福利院的奉献是楷模。谭秉云说:“要当英雄,需要有好运!”,谭秉云把自己的英雄荣誉归功于好运,但这其实是他的英雄事迹,给他带来了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