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石如(1743—1805年)原名“琰”,邓传密(1795-1870年)原名“尚玺”,这是诸资料公认的。但据嘉庆十六年(1811)怀宁白麟畈《邓氏宗谱》(承启堂)记载(多处一致),邓石如的名讳却是“掞”,邓传密则是“光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嘉庆十六年《邓氏宗谱》续修时,已是邓石如去世第七年,此时其独子虚龄17岁,而邓石如胞弟的两个儿子尚堂(34岁)、光祖(27岁)则是此次修谱的主要参与者,邓石如的小传也是邓光祖所撰,所以理应不会弄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诸文献载邓琰因避嘉庆帝讳“颙琰”而改以字“石如”行世,事实是否真的是这样呢?查《邓石如书法编年图目》《邓石如书法篆刻全集》等收录邓石如书法篆刻作品较全的集子,可知,在乾隆时期,邓石如的用名并不止“琰”,另有“掞”“錟”“晱”“埮”等(似乎邓石如要将“炎”字加左偏旁的字都试试),而“掞”字所用频率仅次于“琰”字,可见嘉庆续修《邓氏宗谱》中用“掞”字是有根据的。另外,如果说不用“琰”字是为了避嘉庆帝讳,那么从邓石如作品和《邓氏宗谱》来看,可以推测,他在嘉庆时期依然还在使用“邓掞”这个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传密是邓光祖的至亲堂弟,此届修谱时已经17岁,且已娶妻於氏(13岁),并注已有二子(德振、德祉,无生年信息,可能是“旺丁”),然而他的谱名却是“光国”,字“利宾”,与诸文献所载原名“尚玺”字“守之”完全没有交集,唯一契合的只是生年信息(乾隆六十年乙卯),其差讹让人匪夷所思。到底真实情况如何,从上述邓石如的名字情况来看,值得进一步探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石如是嘉庆十年卒于怀宁白麟畈家中,嘉庆《邓氏宗谱》中还收录有歙县状元金榜撰写的《完白山人传》(此文不知为何未被《邓石如研究资料》收录),因此家谱所载名字信息应该可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