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英国著名的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了一篇关于全球成年人体重的调查报告。遗憾的是,根据这份报告,中国在这一年成为全球肥胖人数最多的国家,达到了9000万。新华社随之进行了报道,并进一步引述中国疾控中心在《内科学年鉴》上公布的数字,中国成年人的普通型肥胖率从2004年的3.3%,快速上升到了2014年的14%。

数字只能说明肥胖情况严重,反映到现实生活中便是身边“发胖的人”和“减肥的人”双双越来越多。在各大电商平台上,各种智能体重秤的销量惊人,单款销量达到几十万台或几百万台稀松平常。可见,人们对自己体重的重视。

另一方面,对于体重的焦虑也在上升。特别是刚开始减肥的朋友,有些人一天要测量好几次体重,为几两体重的下降眉开眼笑,为几两体重的上升愁眉苦脸。所以,想要减肥,首先要处理的就是“减肥心态”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何面对自己的体重?

我碰到过不少女性朋友,当她们觉得自己的体重不够理想或者感觉自己正在发胖时,甚至都害怕站上体重秤。这样做徒增烦恼,实则完全没必要。

首先,体重不是“减肥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体重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人的健康状况,但它太粗糙了。有些人刚开始锻炼的人,由于没有控制饮食,体重并没有明显下降,但体力、心肺功能、食欲、睡眠、气色等各方面都有明显改善,那么就没必要纠结一时的体重高低。只要能够坚持锻炼和适度饮食,体重自然就会回到正常范围,多花点时间而已。

其次,体重并不是恒定值,它每天都在波动。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尝试一下,不要运动、也不要采取任何饮食控制措施,正常工作生活,然后每天定时测量体重,你会发现体重总是会有小幅的波动。通常这个波动值在1至2公斤左右,体重基数大的人波动幅度可能更大一些。也就是说,一旦你开始减肥,根本没必要一天测量几次体重,为“几两上下”的体重波动而心情阴晴不定。观察一段时间内的体重变化趋势才比较有意义,比如你连续测量了两周体重,发现呈明显上扬态势,那么你确实应该采取减肥措施了。

第三,体重并不能准确反映“你身上的肥肉是多还是少”。最典型的例子是,找一个常年健身的肌肉男,再找一个与他相同身高、不锻炼的男性,前者的体重大概率远超后者,但体脂率却偏低,而后者若达到与前者相同的体重,则肯定是一个大胖子。两者虽然体重相同,但体型、体能和健康状况则有天壤之别,因为前者是“高肌肉量、低体脂”体型,后者是“低肌肉量、高体脂”体型。

由此可见,减肥时一味盯着体重变化而喜怒哀乐,确实非明智之举。想明白了这一点,你就会豁然开朗。那么减肥时不看体重,看什么呢?

比“体重”更好的三个减肥监测指标

第一个指标,腰围。可以说,腰围是最重要的控制体重的指标,没有之一。只要你控制住了腰围,根本无需关注体重,它一定处于正常范围之内。而且腰围还是一个人健康情况的晴雨表。一项涉及35万人的大规模调查发表,腰围过大者的健康风险是腰围正常者的两倍。

大体上,男性腰围不应超过85cm,女性腰围不应超过80cm。偷懒的情况下,你可以采用前述标准。严格情况下,可以参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腰围计算公式:男性标准腰围=身高cm/2-11cm,女性标准腰围=身高cm/2-14cm。标准腰围上下5%之内,都属于正常腰围范围。

第二个指标,体脂率。也就是体脂肪占体重的比率。体脂肪堆积得越多,人自然就越胖。而体重的增加,有可能是体脂肪增加导致,也可能是肌肉增长造成,又或者是两者同时发生。

因此,当你的体重增加或减轻时,你首先要关注的并不是增加或减少了多少重量,而是增加或减少的是肌肉还是脂肪,或者哪个更多一些、哪个更少一些。力量训练者如果看到体脂率不变,而体重在增加,反而会欣喜,因为这多半是因为肌肉量在增加,而体脂率被控制住了,这也就意味着“身材更好了”。

男性正常体脂率范围15%至18%,女性为20%至25%。无论你是在减肥还是增肌,只要体脂率正常,那么完全可以忽略体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个指标,腰臀比。这个指标也和“腰围”有关,但它可以反映脂肪的分布情况。所谓“腰臀比”,也就是“腰围/臀围”的比值。即,如果这个比值大于1,也就是你的腰围大于臀围,你就有一个大肚腩,过剩脂肪主要堆积在腰腹部。这时候你还称什么体重啊,赶快消除大肚腩再说!男性正常腰臀比为0.85至0.9,女性为0.67至0.8。实际上,改变臀围要比改变腰围还要困难,因此腰围仍旧是控制体重的核心因素。

至此,减肥者应该放弃对“体重”的执念,好好减小腰围、降低体脂率才是重中之重。至于体重嘛,就做一个参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