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外界不断渲染,谷歌Bard如何因一个回答错误而导致市值蒸发千亿美元。

这有些夸张。我认为,谈不上是Bard输出的结果本身引发,主要是谷歌公布它时,仓促上阵,且没有回答一些核心问题。

而竞争对手微软则相对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谷歌活动(周一)卡在微软前一日(周二)。桑达尔·皮查伊公布了Bard一些细节。周三,公司在巴黎又办了场活动,搜索负责人分享了应用案例。效果一般。另一名演示者甚至忘记带东西。至于推特用户指出Bard关于太阳系行星望远镜的描述错误,已是之后了。

市场期待要高些。ChatGPT去年推出后不久,就有人持续探询谷歌。毕竟它是全球AI领域一大象征。去年12月,一次全体会议上,员工们问管理层如何应对。高管回应,假如AI聊天技术动作太快,公司声誉或受影响,毕竟这远非完美。

这 话风 ,听上去怎么都像是在暗中打磨、精益求精。两个月过去,反差太大。

这结局,内部员工也看不下去。内部论坛上,他们直接针对桑达尔发难,嘲讽Bard 发布仓促、拙劣、短视,“在恐慌中冲向市场验证了市场对我们的恐惧”。

我的感受是,谷歌不可能轻视ChatGPT,去年12月的回应属实,它大概想在打磨到一定程度再推出,但没料到年后生成式AI概念如此疯狂。情势逼得它失去了耐心。

不过,在我们看来,股价暴跌,市值蒸发千亿美元,除了Bard成效不明,更与谷歌没有方向感有关:它没有回答关键问题。

ChatGPT被外界视为搜索引擎等服务的颠覆者之一。这直接关涉着谷歌的底层生存逻辑。一些言论颇为夸张:谷歌们将从此覆灭。

我当然不认同这类言论,但这个确实是资本市场关注的核心话题。

两场活动,谷歌实在没给出合理的辩解或澄清,没有回答Bard如何与搜索主业协同再造或者独立打造生态的问题。

而发布会卡在周二的微软,消除的焦点,恰在于这一挑战。它描绘了如何与bing、edge乃至云计算板块之间的协同与集成动向。产品上,甚至已经开始落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ChatGPT其实也很粗糙。但微软对外展示了相对清晰的战略方向。

浪潮初期,投资人看的就是方向与策略。

两相对比,再加上2022Q4业绩及最新裁员被动,谷歌股价实在没有任何坚挺的理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回到上面提到的“仓促”,还是有更多值得还原的部分。

上周,我说过,这个也不止技术问题,更是组织与创新的问题。

你会发现,很多关键的创新并非诞生在大公司体系内,而是中小企业或创业公司。

大公司最后往往会用资本手段整合,将这种创新成果纳入到自己的业务体系或生态单元。谷歌收购、投资案密集。除了最初的搜索,它后来的创新几乎都与收购有关。

微软此刻当然也是。目前,它还维持着openai的独立性。

谷歌当然去年就能推出一个相近的东西。甚至,大多数巨头,如亚马逊、IBM、meta、苹果、BAT字节华为京东美团们都能做,但成效不可能多好。

因为,仓促诞生的逻辑,跟ChatGPT自然诞生的逻辑不一样。你是服务于自身还是开放的生态。

小公司的创新,没有太多资源,反而有更开放的心胸。当然,做到一定程度,会有很多制约,包括商业化。所以,也就给了巨头很多投资整合的机会。

当然,这并不能消除大公司或大型组织内部创新的局限性。到了一定程度,仍会面临巨大挑战。

谷歌已算是全球创新精神非常浓厚的组织了。长期以来,它的组织体系扁平化明显。只是,最近几年妥协很多。

这次,它没有回答资本市场关心的核心问题,在我看来,正是因为不止涉及技术、产品,更是组织、创新、前瞻思维、效率问题。于后者,这么短时间,不可能有什么成熟的方案、战略。

本来素有口碑的它,落后一步,那就显得很仓促。那也没办法,这领域于它,就像自我革命。你指望内部自然而然地独立地诞生一个新体系,革自己的命,几乎难以想象。

但也不要以为,谷歌就此失去了竞争力吧。一番组织与机制创新后,它依然会是全球顶级的玩家。最近围绕它的一些观点实在瞎扯蛋。也包括对本地玩家的评判。

比尔盖茨说,ChatGPT诞生,可能跟PC与互联网诞生一样。我是认同的,它确实有巨大的想象空间。可以羡慕ChatGPT与微软,讴歌创新精神,描绘远景未来。部分企业跟进测试产品,即便仓促,也是自然的反应。行业确实在极短时间里达成了共识。

但也用不着过度标榜。ChatGPT只是一个开始。它的功能、形态、路径并不是唯一。它不是一劳永逸的选择。

微软们有微软们的路,中国公司会有中国公司的道。

跟微软、谷歌一样,相信中国公司最后都会有自己的产品、路径,或着依托生存的平台。落后一步与代际被动,并不意味着已经失去了机会。它本质上还是一种数字化、智能化服务的范畴。而后者是一个永恒的过程,根本没有什么理想的数智化大同。

此外,也不需要所有公司都去重复造轮子。若说AI乃至数字化的利基市场价值与“长尾效应”,我始终坚信,本地有无可替代的优势。

市场不可能一夜之间扭转。几年后也未必。这段时间实在炒得过头了。一些人动不动就是这个公司会死,那个公司完了,“赶不上车的都会被淘汰”云云。

在我看来,相近的表达里,除了部分藏着隐晦的PR套路外,大都渲染出一种AI沙文主义的色彩。

这都是重复多时的老调子了。

过去多年,我们明明经历过多次跃迁。每轮初期,不都一样的情绪,尤其恐慌么?最后那些很多当初被判定消亡的,仍在延续啊。它们与AI、数字化力量本来就是孪生兄弟,只是出生一前一后出了娘胎而已。

夸克,最小的粒子,微末的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