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曾经回忆淮海战役:淮海战役发展成为南线战略决战并取得胜利的条件,不是一开始就成熟的。

粟裕的这句话就差这样说了:咱根本没有想到会赢啊。

淮海战役爆发前(1948年),粟裕在豫东和国军狠狠搞了一仗,直接干掉了九万国军。毛主席听到消息都惊呆了,压根没有想要粟裕的胃口这么大,可以密集型敌军的包围下,大刀剜心。

所以,从那一刻开始,自陇海线以南的战场上,毛主席和所以都坚定了一个理念。

---「尽可能的集中更大兵力,寻歼敌人重兵集团」。

淮海战役的出发点也是如此。

那时候,国军陇海线开封、济南两个重要的据点丢失,没有这两个据点的有力支撑,陇海线已经彻底失去了控制权,开封和济南以南分别有中野和华野60万的重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州,承担起了后续战争的防御职能。(当然了,这个职能是国军想象的,因为后期的战场,都是围绕徐州这个点在打,却并不在徐州打)

杜聿明为了改变战场局势,便替老蒋想了一个好办法。主动进攻捅一梭子,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拿到战场的主动权。

这就是杜聿明回忆录里面的「对山东攻击计划」。

第一:以运河为依靠,在东平、微山之间依靠运河,建立阻击阵地。

第二:华中白崇禧部咬住中野。

第三:徐州兵团主力或西进联合华中白崇禧拿下中野,或北上收复济南,与华野在山东地区决战。

老蒋看了杜聿明的计划也觉得非常不错,咱可以搞一搞。并且将行动时间定为:10月15日

10月15日,早上。

杜聿明刚准备离开徐州前往前线指挥部,老蒋派了一架飞机直接将他接到了东北,挽救已经被林彪打成稀巴烂的东北战场。

徐州这边呢?

徐州剿总刘峙并不想主动进攻,咱杵在徐州陇海铁路多好啊,等解放军进攻的时候,老蒋自然会指挥咱们怎么做。

再说了,山东进攻计划是副总司令杜聿明搞得,咱也搞不了了。

刘峙最终选择趴着,敌不动我就不动。

而当淮海战场大战即将爆发时,老蒋又突然甩了两套方案给杜聿明,整体安排的就是撤退驻防的问题。

并且在方案后面附了一句话:

“如吾弟同意这一案,请即到蚌埠指挥。”

第一案,徐州“剿总”除以一至两个军坚守徐州据点外,将所有陇海路上的城市放弃,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兵力于徐州、蚌埠间津浦路两侧地区,作攻势防御,与解放军决战;

第二案,退守淮河南岸,凭河川防御,待解放军攻击顿挫时,机动转移攻势,击破解放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最后讨论和研究的结果,采纳第一案。

尚在东北葫芦岛的杜聿明听到讨论结果,大吃一惊,他如此评价这套方案:

“据我了解,古今中外的战史中还找不到这样一种集中会战的战略先例。在蒋介石集团中集合何应钦、顾祝同等军事首脑和萧毅肃、郭汝瑰等主管作战的高级幕僚,竟然在守将必守淮的方针下,拟出了这样一个出奇的方案。”

蒋介石一口小老弟,又将杜聿明祭了出去。那时的杜聿明并不想前往徐蚌战场,对他而言徐蚌战场就是个烂摊子,无论谁去那都是最后的宿命之地。

他选择了拖延。

杜聿明表示完全同意老头子的意见,借口葫芦岛撤兵尚未完成,既然有了您老人家亲自制定的作战部署,交给徐州剿总刘峙执行就可以了。

刘峙也是聪明人,借口杜聿明未到徐蚌地区,暂时停止兵团调动。

二、奔袭的暗流

国军各将领在和稀泥执行老蒋命令时,华野和中野60万大军已经倾巢而出,并于11月6日华东野战军正式发起进攻。

第一阶段:

由粟裕、谭震林指挥华野预定计划力争歼灭黄百韬10个师(包括第44军)、李弥1—2个师、冯治安4个师(包括可能起义者在内);

由陈毅、邓小平率中野4个纵队直出徐州、蚌埠线,完成对宿县的包围,视机歼灭邱清泉、孙元良、刘汝明等部援军,并指挥华野2个纵队攻击砀山(紧邻商丘),钳制邱清泉兵团;刘伯承、邓子恢、李达率中野2个纵队赶到太和与阜阳地区,以拖阻黄维兵团。

第二阶段:蒋介石可能将徐州及其附近的兵力撤至蚌埠以南,如不撤,则第二阶段歼灭黄维、孙元良两兵团。

第三阶段:歼灭徐州之敌。为不使敌察觉解放军的主攻方向,中央军委和毛泽东预定战役于1948年11月7日或8日由华东、中原两个野战军同时发起。

在完成战役准备以后,华野主力进抵临沂、滕县之线待命,中野集结于永城、亳县地区待命。

徐州剿总刘峙判断,我军要敲掉他的徐州,急令各路国军迅速向徐州集结,随后执行老蒋的意见,沿着徐州至蚌埠段铁路摆开军队,等待反击(送死)。

关键的一点,这个刘峙调兵就很魔幻,老蒋对于战场的把控能力也奇差无比。陇海铁路最东段连云港附近为李延年兵团的第44军。

刘峙曾经告诉李延年,我给你调黄百韬兵团的第100军,帮助你驻防连云港。

仅仅两天后,刘峙又告诉李延年,赶紧提桶跑路,我没办法给你派兵。

李延年就差气的大骂,举棋不定,亡国之征。你™脑子是抽抽了吧。

因为刘峙大聪明的举动,李延年兵团成为了淮海战场中的第一个爆点。

具体是咋爆的呢?

刘峙命令在新安镇的黄百韬等着李延年。

而当华野倾力南下,位于防御最前线台儿庄地区的冯治安所部副司令官张克侠、何基沣第59军和第77军大部,冯治安的部队瞬间成为了空架子,台儿庄地区防线洞开。

在曹八集地区的李弥兵团又提前回防徐州。

这就导致在新安镇等待李延年的黄百韬北面、西面没了护甲,华野主力第一时间穿插到了曹八集,切断了黄百韬的退路。

这就是大决战中的那经典一幕:

不惜一切代价曹八集,不惜一切占领曹八集,那个失职,军法从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1月9日。当黄百韬兵团进抵碾庄之后,再也无法向前推进一部,被华野包围在碾庄再难向西推进,仅有李延年侥幸逃回徐州,随后在南线组建起了李延年兵团,驻防蚌埠。

11月10日。

在黄百韬兵团被粟裕包围在碾庄后第二天,杜聿明终于回到了南京。老蒋表示让他好好干,早日救出黄百韬,徐州战场大有作为,搞不好你光亭拿下举世战功,名流后世。

杜聿明回到徐州和刘峙讨论了两个救援方案:

第一:黄百韬兵团坚守碾庄,李弥兵团守徐州,集中邱清泉、孙元良兵团会合黄维兵团先击破中野的六个纵队,再回头解黄百韬之围。

第二:孙元良兵团守徐州,以邱清泉、李弥兵团为黄百韬解围,命令黄维兵团向徐州急进。

杜聿明最中意第一方案,华野中野两支军队中,中野兵力仅有12万,如果杜聿明调动三个兵团扑向中野,单凭中野基本没有能力能够扛得住。

重要的一点,首扑中野,可以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对于杜聿明而言,你扑黄百韬,我就扑你的刘邓大军。如果黄百韬没有了,凭借三个兵团,刘邓大军也得报销。

而做徐州剿总一把手刘峙却不同意,老蒋让咱救黄百韬啊,怎么搞起刘邓大军了。这路子和领导指示不符啊!!!

因为听了领导的话,输了也是领导的指示。

你不听话,输了怎么解释?老头子可是要重重追究你的责任。

反正刘峙放了话,不行!!!咱还得听领导的话,执行第二方案,跑过去就黄百韬。

11月11日,刘峙命邱清泉的第2兵团、李弥的第13兵团南北两路向东推进,营救黄百韬兵团。

谁曾想到,邱清泉、李弥根本打不开防线,宋时轮所指挥华野第7、10、11纵队硬生生抗下了国军两大兵团的进攻,两天时间里,邱李兵团仅向东推进了10公里。

五天后,杜聿明和粟裕做出了相同的选择。

华野2纵和国军74军在潘塘镇偶然相遇。

两人在阻击和进攻中都想试着从侧面敲打一下彼此。所以两支侧翼突袭部队巧妙相遇,发生了遭遇战,最终并不顺利,双方都缩了回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百韬营救计划也暂时告一段落。

国军在陇海铁路方面战事不佳,徐蚌铁路段也遇到了困难。

刘邓、陈毅率领的中原主力出其不意的占领了兵力空虚的宿县,直接切断了徐蚌铁路。这也一意味着徐蚌铁路的后路已经被中野所控制。

老蒋听到消息,简直觉得不可思议。

怎么能把仗打成这个样子,他急忙派出南线地区的蒋介石听到消息大惊,南线地区的黄维、李延年、刘汝明三个兵团下了死命令,一定要夺回宿县,重新打通徐蚌铁路。

蒋介石着急,中野方面的刘邓也更加的着急。

凭借中野的实力,根本没有可能抗住三个兵团的进攻,毛主席也紧急给粟裕去电:

“现接刘陈邓十九日九时电,知刘陈邓以主力歼击黄维,以一个纵队对付刘汝明,而无力顾

及李延年。

在此种情况下,粟陈张方面必须将对邱李孙之作战,在目前短期内只限制于歼敌四五个师的范围,以便抽出必要兵力对付李延年。

我谭王五个纵除为解决黄百韬残部所必须之兵力外,余部应即速西移,担负歼灭李延年的任务。只有歼灭了至少阻止了李延年,粟陈张的侧翼才不受威胁,才能保证继续歼灭邱李孙。此事请粟陈张妥善处理,是为至盼。”

粟裕得知中野有难,马上抽调第2、第6、第13纵队扑向固城以西,阻击李延年兵团。

与此同时,中野主力整装待发,扑向黄维兵团。

淮海战役的焦点,瞬间集中在了南线战场。

此次抢夺宿县行动中,最积极的便是黄维兵团。他的对手陈赓在南坪集背靠浍水列阵,为中野主力反向包围黄维兵团争取时间。

当中野主力(第1、第2、第3、第4、第6、第9、第13纵队)七个纵队钻到了黄维的后方。陈赓完成既定任务后,越过浍河迅速脱离了战场。

黄维派出先头部队渡过浍河,中野猛然敲击,后续黄维兵团驻防双堆集,再也不敢乱动。

11月25日。

完成集结的大军,成功将黄维兵团包围在了双堆集。

至此,国军在淮海战场已经彻底没有了转机。老蒋终于下定决心放弃徐州,命令杜聿明带领邱清泉、李弥、孙元良三个兵团南撤,而且要边南撤边救援黄维兵团!!!

老蒋最终也没能等来一个好消息。

11月20日,黄百韬兵团覆灭,黄百韬自杀。

12月4日。

杜聿明三个兵团在陈官庄陷入华野11个纵队的包围。

12月13日。

受阻于双堆集的黄维兵团溃灭。

当1949年来临,杜聿明三个兵团中,孙元良、李弥逃脱,邱清泉战死,主力全部溃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