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本书:《百岁人生》。

其实很早就听说过这本书,或者你也或多或少的从保险代理人的朋友圈和言语里听说过。

其实我以为这本是你告诉你为什么人的寿命会越来越长,但仔细阅读后发现并不是。

这本书全篇只有很少的一个章节告诉我们寿命会越来越长,更多的是跟我们一起探讨随着寿命越来越长,我们会经历什么样的人生。

本书共有十个章节,我按照章节来一个个跟大家分享。

01

生活篇:天降长寿

在开篇,本书中通过过往数据,跟我们阐述了一个事实。

从1984年以来,人均预期寿命稳定上升,基本上是每10年增加2-3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寿命延长背后的原因有很多因素,其中包括:健康状况改善,营养更充足,医疗更优质,技术更先进,卫生条件更好以及收入更高。

而如果你是1987年出生的人,则有50%概率活到98岁;

如果你是1997年出生的人,则有50%概率活到101岁。

在2022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以及达到了78.2岁,基本符合本书中的数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我们采取正确的措施,长寿将成为礼物;

而如果我们忽略而毫无准备,长寿将变成诅咒。

经常运动、不吸烟和控制体重,病态年限一般会被大幅度延迟。因为只有人生本身是好的,更长的预期寿命才是一件好事。

除此以外,不要<检查>健康生活100年当成目标,而应该将百岁人生当成下限。

02

财务篇:更晚退休

如果你的寿命延长,那么你需要的钱就越多。

这意味着要么存更多的钱,要么工作更长的时间。

除此以外,别无他法。

文中通过三个不同年代出生的人群(1945年、1971年、1998年),进行财务演示。

其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可能很多人没有想到。

本书中设置养老金的替代率为50%,也就是说退休后领取退休前收入的一半,来维持基本的养老生活。

1945年出生的杰克

1945年出生的杰克,预期寿命为70岁,假设62岁退休,那么只需要领取8年的养老金。

除开社保养老金的10%,企业年金还可以提供20%,那么自己只需要准备供8年时间生活的20%的养老金。

最后计算出来杰克在42年的职业生涯里面,每年仅需储蓄4.3%即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1年出生的吉米

但是,1971年出生的吉米,预期寿命会到85岁,即使65岁退休,也有20年的养老生活。

再加上吉米大概率没有企业年金,那么个人养老金部分则要准备占比40%。

最后计算出来吉米在44年的职业生涯里,每年需要储蓄收入的17.2%,才能够保持退休后50%的养老金替代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么对于吉米来说,延长工作年限以减轻每年的财务负担,或者降低对于养老金的要求,则是比较现实的对策。

1998年出生的简

最后,1998年出生的简,预期寿命将达到100岁,同样65岁退休的话,将面临35年的退休生活。

而如果要保持退休后50%的替代率,需要在44年的职业生涯里保持每年储蓄2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肯定是不可能的任务。那么对于简来说,延长工作年限最少到80岁的退休则是很大可能的事情。

4我们要工作多久?

面对百岁人生,大多数人除了延长工作年限外,别无他法。因为为了准时退休而需要准备的金钱,基本上无法达到。

所以,长寿人生的主线将会是工作。

那我们要工作多久,应该存多少钱呢?

主要由四个因素决定:目标养老金、储蓄收益率、收入增长率以及理想的退休年龄。

当然还有个因素,我们也要考虑进来,那就是文中提到的“成人等价规模”,也就是说要达到同一生活水平,两个成年人的家庭收入只需要比一个成年的收入高50%。

不论如何,我们一定要清楚,面对人口大龄化以及大量的养老金领取,各国政府在做的事都一样,那么久是提高退休年龄以增加纳税年限,减少养老金的可申领时长,将养老金更多地给予低收入和少资产者。

也就是说,养老储蓄的负担正在越来越多地转移到了我们个人身上。

如果不进行准备的话,可能会陷入到温蒂妮的诅咒。

03

工作篇:就业形势

当然,未来不是我们想工作,就能够继续工作的,我们还需要考虑到就业形势。

过去100年时间里,就业结构就曾经发生过巨大的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未来又会如何转变?我们的工作会是什么?

这些没法具体预测,但作者给出了几个趋势。

零工经济,即越来越多的人不通过全职或者兼职工作获得收入,而是通过完成多个连续买家的一系列具体任务获得佣金。

智慧城市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大城市。虽然网络社会距离可能变得不是那么重要,但是“靠近”的机会会越来越多。

工作中空化,更多的就业机会为高技能和低技能岗位,中间的常规任务工作将会被技术替代。

各种新职业和新技能的出现。

为了应对这些可能到来的变化,作者建议不断学习和掌握新技能,特别是把握不可被技术替代的能力。

哪些能力不容易被替代?一种是解决复杂问题的相关技能,例如依赖于专业知识、归纳推理或者沟通能力;另一种是人际交往和情景适应相关的工作。

总之,记住价值创造在于创新,而不在于创造。

04

资产篇:专注无价之物

除开财务问题,我们也不能忽视我们所拥有的资产。

文中将资产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形资产,即我们的房屋、金钱等物质方面;一类是无形资产,包括生产资产、活力资产以及转型资产。

文中建议我们不仅要着力解决财务问题等有形资产,家庭、友谊、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等无形资产也特别重要。

1生产资产

生产资产包括我们的技能、知识以及声誉等

因为技能不用是会退化的,以及可能会过时,所以获得新技能和新专长将是人们要终身努力的一件事。

而百岁人生里,人们有充足的时间获取新的技能。

结合熟练掌握一个技能的时间是1万小时,而百岁人生里87.3万小时。

知识是掌握技能的前提,而教育的平均回报率要比通货膨胀率高15%,可见教育永远是最好的投资。

特别是针对那些有用的、罕见的技能和知识。

除了技能和知识以外,我们的声誉也是不可忽视的,因为良好的声誉可以使得有价值的技能和知识储备以有效的方式真正利用。

2活力资产

活力资产包括友谊、家庭、健康等因素。

没有健康,活得再久也是徒劳,而遵守最佳实践建议的健康生活是充分享受长寿恩赐的基石,例如体育锻炼是避免智力下降的重要因素。

友谊也是我们需要保持投资的,否则就会慢慢消逝。在长久的人生中,定期与朋友保持联系,不断增加新友谊,都是需要我们定期去做的事。

除开健康和友谊以外,保持家庭生活的平衡也是十分重要的。

3转型资产

转型资产是一个特别新颖的概念。

在百岁人生里,人生会有特别多的阶段,那么会遇见各种过渡。

这时候良好的自我认知是我们面对各种过渡时的重要因素。

例如对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学会定期反思,保持开放的态度接受新鲜事物以及跟外界的接触能力,都是有助于我们提高转型的成功率,减少不确定性和降低成本的资产。

总的来说,我们的无形资产:家庭、朋友,兴趣和激情,是我们终身幸福的最大来源。

05

情景篇:可能的自我

这一篇章,作者更多是带领大家进行畅享,每个人需要根据自己的年龄阶段来设想自己未来的人生。

在百岁人生里,生活方式和生活路径都将会多元化,我们大多数人都很难想象自己从未经历过的生活方式。

在畅享未来的时候,我们需要围绕自己的独特需求、渴望、愿望来展开。

作者需要我们明白,对各种情景设想的压力测试是人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我们要开展四阶段或者五阶段人生,那么我们需要对无形资产进行大量的再投资,并在再创造和转型方面认真努力。

创造更多选择,增强有用技能,建立网络,提高声誉,以及在未来的漫长岁月中所需要的通货。

06

阶段篇:人生新模块

百岁人生里,新的人生阶段会出现,而这些可能真的是天赐大礼。

在漫长的人生中,我们更有机会去创造一种有意义、有目标的生活。

但这一切,可能在于我们的长期规划。

如果我们相信人生漫长,以此作为行动指南,那么我们就能建造宏伟的教堂;如果我们以财务年度为单位来设定计划,那么我们只能建立起丑陋的商场。——小提琴家斯蒂芬·纳克曼诺维奇

那么,我们有可能遇见哪些新模块呢?

1青春再来

这里作者提到个词,叫做“幼态持续”,意思是青少年时期的特征延续到了成年时期。

换句话说就是成年时期再去做一些过往只有青少年时期才可能去做的事情。例如学习新技能、攀岩、骑行、旅游等等。这时候忘年交会越来越多的可能。

2玩乐和即兴发挥

很多时候,可能我们会选择看起来不是那么经济的事情,例如雀跃而行。

当我们跳跃前行,而非平稳地前进时;当我们选择风景如画的线路,而不是最快的线路时;当我们感兴趣的是过程而非目的时,我们就是在雀跃而行。这是挥霍、过度、夸张、不经济的东西。

3人生不再单向度

相较于传统单向度人生:受教育、就业、退休,可能我们的人生会变成:受教育、就业、空格年、就业、受教育、退休、创业等等无限可能。

多阶段人生有全新的里程碑和转折点,排序方式可能变化。

4探险者或者独立生产者

有的阶段可能选择更多的去探索这个世界,毕竟这本身就是人类的本质。

也有的阶段可能选择成为独立生产者,当然这并不单单是成为企业家。

这里说的独立生产者,指的事创造工作,而非寻找工作的人。这个阶段标志着培育专业知识、学习和进行生产。独立生产者的重点是做实事,并通过这个获得行动导向的美称,以及客服障碍的声誉。

正是有了上述可能的新阶段产生,那么过渡将成为常态。

这时候,不仅尝试会越来越多,选择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灵活变通,获取新知识,探索新的思维方式,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世界,妥协于权力更迭,让旧伙伴随风而去,建立新的关系网,这些转换技能需要我们剧烈地改变视角,还需要真正的远见卓识。

07

金钱篇:长寿推手

要享受高品质的百岁人生,金钱是绕不开的话题,而这些很多是需要我们从年轻就开始做准备。

为未来做准备就意味着将资金从今天转移到未来,而大多数人则认为,在现在和未来的自我之间要建立密切的联系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但这些问题必须得到正面解决。

灵魂拷问:70岁、80岁或者100岁的你会如何评价现在的你?能确定现在做出的决定是经得起未来的审视吗?

1三种不能解决资助长寿的推理

第一种不可能,凭借低于50%的养老金生存。

有的人会说,年老之后吃的也少了,花销不会有年轻时候那么多,所以不需要准备太多养老金。

关于这点,作者也是认同,但一方面我们不能低于年轻时收入的50%。

理由是年老之后有些花销不减反增,例如较高的保健支出、为子女或者孙辈支付学费、为后辈婚礼付款或者帮助买车买房之类的。

第二种不可能,房产价值可以用来资助退休生活。

如果你没有房,年老时可能还要租房或者<检查>偿还贷款;

如果你有一套房,那你很难去把房子卖了来弥补生活;

如果你有多套房,也不要太指望着依靠房产来解决年老后的资金挑战。

第三种不可能,投资行为更加积极进取,为了获得更高收益。

作者提到,高回报率是会风险的一种补偿机制。项目回报率越高,风险也就越大。

特别是随着年龄增长,留给人们弥补财务逆转的时间也会更少,所以应该在接近退休时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

2提高金融知识水平

阅读金融书籍,参加在线课程和研讨会,或者多关注小泽的文章以及直播,都是提高金融知识水平比较好的方式。

这里有一个“双曲线贴现”,蛮有意思的。

双曲线贴现,指的是人们一般在短期内会急躁行事,但在长期规划中表现出了更大的耐心。

例如要选择一年后获得100美元或者在一年零一周的时候获得105美元,大多数人会选择后者。

而如果要选择今天获得100美元,或者下周获得105美元,大多数人又会选择前者。

我们在短期内急躁不安,但在做长期计划时具备耐心。

当计划将得到实施的时候,这些选择再次成为短期问题,人们又变得急躁了。

要避免这个事,最好的建议是坚持你的计划以及推迟实现短期的快乐,因为这一切都是为迎接未来做准备。

08

时间篇:娱乐还是创造

时间的馈赠,是本书的主题。

百岁人生里,最显著的变化就是时间变得更多了。

那这些时间,我们会用来做什么呢?

书中提到一个工作时间的悖论。

越来越繁荣的经济将带来大量的休闲时间,人类的核心问题将是如何找到行之有效的方式来渡过这个空闲时间。

人们的消费速度越高,喜欢的物品就越多,就会花更多的时间来工作。一个人的收入越高,休闲的成本就十分昂贵,因此决定花更长的时间来工作。

作者认为,相较于过往三阶段人生,睿智的人们会更少地关注消费和娱乐,更加注重投入和再创造,或者说是重新塑造我们对于闲暇时光的使用方式。

09

亲友篇:改变的私生活

长寿时代里,我们也不能忽视亲友关系,这些同样会跟过去发生改变。

婚姻关系,过去经常是看见一方外出赚钱,一方照顾家庭。而这种方式随着女性地位的提升,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

未来甚至有可能出现夫妻双方在不同时期相互配合,相互支持。

例如一方在探险期或者教育期,另一方则会做出相应经济上的支持。

还有就是离婚的代价会变得非常的高,当然再婚也会提高,彼此都有更多的时间从离婚中恢复。

不过,即使寿命延长,但没有研究表明女性生育年龄也会相应延长。所以更为复杂的家庭结构和不断变化的代际关系。

友情方面,年龄的同质性将开始瓦解,忘年交会越来越多。

10

实践篇:期待变革

这一篇更多是关于企业和政府方面可能面对的变化。

企业方面,可能要打破过往的年龄限制,例如有可能面对60岁的人士来企业当实习生的面试。

政府方面,则需要更多的帮助那些财务上不是那么幸运的人实现长寿所需的过渡和灵活变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同样面对长寿时代,但富人和穷人的预期寿命并不是一样。根据数据统计,最富裕的10%的人群比最贫穷的10%的人群,预期寿命要多了12年以上。

最后,预期寿命的提升有一个巨大的优点,那就是它来得很慢,我们早早地就可以预测到它的到来。(也方面我们提早做准备)

长寿人生需要对生活进行根本的重新设计,并且重新调整实践结构。只有这样,长寿才是礼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