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日本《朝日新闻》报道称,收藏于冈山县浅口市寺院圆珠院的“人鱼木乃伊”,经过研究团队鉴定,没有检测出DNA,确定为人造物品。简而言之,在网络上流传甚广的日本“美人鱼标本”,是假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鱼木乃伊”照片

根据日媒的报道,此次鉴定由仓敷艺术科学大学研究团队进行,历时约1年时间。研究团队进行了X光、CT等鉴定方法,进行了严谨细致的调查。最终发现,人鱼标本的上半身外皮是河豚鱼皮和纸类制成,里面塞满了布、纸和棉花等物品,根本没有头盖骨、肋骨等骨骼。人鱼标本的下半身,也是由鱼皮包裹的。

另外,根据放射性同位素检测结果,这个造型怪异的人鱼标本,应该是19世纪下半叶制造完成的。

收藏这个人鱼标本的寺院称,他们并不知道标本的确切来历。但保存人鱼标本的箱子里,还有一份文件,上面有这样的文字:“原文年间在土佐海域渔网捞上来的人鱼。”“原文年间”即1736年至1741年,“土佐海域”即现在的日本高知县海域。

很明显,这份文件的信息是伪造的,这个人鱼标本更是假得离谱。这样的一个拙劣伪造品,用了一年时间进行鉴定,最终确定是假的,还有比这更尴尬的事情吗?

确实,还有更尴尬的事情。

日本研究团队鉴定后,认为人鱼标本是19世纪下半叶制造的,实际上就是江户幕府末期。

很多人并不知道,此时的日本非常流行制作各种标本,尤其是“人鱼”标本。当时日本很多优秀的手工艺者,都有这样的技术。时至今日,还有相关日文书籍介绍当年制作人鱼标本的流程。

所以,这个被鉴定为人造物品的人鱼标本,十有八九是19世纪的日本人制造的。

那么问题来了,当时的日本手工艺者为什么要制作这些东西?难道是给小孩子当玩具?

很明显,人鱼标本给孩子当玩具,有些“惊悚”了,恐怕会把孩子吓哭的。所以,制作这些标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赚钱。

接下来,大家就跟随笔者的文字,回到那个疯狂的时代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842年,纽约有一家“美国博物馆”开业了,其中收藏的各种神奇展品,吸引了大批美国人前来观看。其中的一件展品,更是在当时一炮打响,成了街头巷尾热议的“奇观”,那就是著名的“斐济美人鱼”。

博物馆的老板费尼尔司·泰勒·巴纳姆,是19世纪美国马戏团界的传奇人物。他对观众介绍说,这个神奇的斐济美人鱼来自一名水手,这名水手的父亲是一位船长,曾于1822年远航至加尔各答。在那里,船长意外遇到了一群日本水手,花高价购买了这个“美人鱼”标本。

后来,船长把标本传给了自己的儿子,这名水手可能因为缺钱,就把标本卖给了波士顿博物馆的摩西·金布尔。巴纳姆见到这个标本后很感兴趣,于是租了过来进行展览。

英国学者利奥·鲁伊克比后来揭秘称,巴纳姆为美人鱼标本付出了每周12.5美元的租金,他因此赚得盆满钵满。实际上,这个所谓的斐济美人鱼,只是猴子的上半身和大鱼的后半部分缝合在了一起,上面覆盖了泥纸浆制成的。

从利奥·鲁伊克比的描述来看,这个所谓的斐济美人鱼,应该也是日本手工艺者的作品。

斐济美人鱼在巴纳姆的博物馆展览了近20年,这期间,也有人提出要检查一下标本的真伪,但都被巴纳姆拒绝了。后来,博物馆遭遇火灾,斐济美人鱼和其他神奇藏品一起,化为了灰烬。

那个时代,西方水手满世界跑,常常带回家一些“神奇的东西”。一些博物馆和马戏团,于是重金购买这些东西,展览赚钱。而其中的“美人鱼标本”,格外受欢迎。

不过,就因为太受欢迎,日本手工艺者加班加点制作,导致美人鱼标本“泛滥成灾”。

19世纪的英国动物学家弗兰克·巴克兰曾说:“人鱼似乎已经像毛利干缩人头一样过时了。”可能有读者知道,毛利人擅长把头颅用特殊方法制作成干缩标本,那个时代在欧洲也很流行。不过,当欧洲人见多了,自然就不好奇了。所以那个时候,所谓的人鱼标本也大量出现,人们逐渐也不太感兴趣了。

人们不感兴趣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欧洲的动物学家和医学家,对标本进行了检查。弗兰克·巴克兰检查了卡明船长展示的“横滨人鱼”(很明显也是来自日本),确定这是用猴子的上身加上鲢鱼下身拼凑制造的。

还有一个“摄政街人鱼”,弗兰克·巴克兰也进行了检查,发现其耳朵来自小猪,指甲是某种骨头,牙齿来自一条幼年鲇鱼。整个标本的身子是木雕的,外面覆盖着鱼皮和鳞片。

当时的欧洲人并不在乎人鱼标本的真假,只是觉得好奇去看一看。很明显这种东西是“物以稀为贵”,出现的多了,很快就没市场了。于是,人鱼标本只辉煌了一段时间,就销声匿迹了。

我们再把目光转向日本,曾经的手工艺人不再制作人鱼标本,人们逐渐对这种东西不再了解。但是,曾经制作的那些人鱼标本,可能有些意外保存了下来,伴随着“伪造文书”,被一些寺院所收藏。

其实,稍微动动脑子就知道,那些标本不可能是真的。但是,一直以来寺院不愿意检查鉴定,互联网自然添油加醋,流传一些人鱼标本的传说了。

这一次的鉴定结果,应该是预料之中的。相信那些还没鉴定的“人鱼”以及“龙”的标本,也应该是当年日本手工艺人的作品吧。当时他们用标本吸引欧美人的好奇心,赚了不少钱。但他们应该想不到,现在的互联网依然流传这些标本的传说,确实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