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媒体曝出的所有类似事件中,几乎所有的母亲,绝对都不会相信自己的儿子会走向一条不归路。

现在,胡新宇的母亲同样大抵如此。

发现自己孩子之前,对于她来说,她的难处是,她最想知道儿子究竟怎么了,究竟在哪里?!

儿子这些天的杳无音信,足以让她崩溃。

要说,自己1米73,上高一,已经16岁的儿子就这样凭空消失了,谁又会相信,而作为孩子的母亲,她心里的痛苦会有多大?

从得知儿子失踪的那一瞬间,也许所有的信息,都会成为她——一个母亲救命的稻草。

很多人现在说为什么她不透露与孩子最近的通话内容?

其实,不要说孩子会说什么,即使就算颠倒说了几句什么,一个母亲又能把孩子的几句话当真吗?

而且,即使儿子的尸首被发现之后,对于她来说,她的难处仍在,在她心底,儿子为什么要走,可能仍认为这不是事实。

毕竟“失去儿子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

失踪的106天,是希望和绝望的106天,是天可怜见,处处能听见一个母亲心碎的嘎嘣作响的106天!

106天,警方也表示,“我们工作还存在不足,我们将举一反三,进一步改进工作。”

这其中,也许一个母亲最难想明白的一个问题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为何如此绝望?

最残忍的事情,莫过于,血淋淋的事实,逼着一个母亲去想清楚孩子的问题。

一个孩子内心生与死的挣扎被放大到了全国人民面前。

他在笔记中写下“觉得没有意义”“已经没有意义了”。

为什么,或者说是什么事情,让一个孩子竟然找不到继续生活下去的意义,而且内心变得如此沉重,沉重到令人窒息。

这让人后背发凉,令人难以想象,难以相信,究竟怎么样,才使得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如此绝望?

另一个问题是:一个母亲要如何,才算正视自己孩子的问题?

当然另外与之相关,由此延伸的三个问题是:

一、一个老师应该如何才能注意并帮助到这样的孩子?

二、一所学校又应该如何引导管理好这样的孩子?

三、整个社会又应该如何拯救这样的孩子?

也许,胡鑫宇同学绝对是一个特例,但是即使面对这样的一个孩子,实际上,也不是必然走向这种悲剧结局。

如果有假如,在一开始,这个孩子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的疏导和处理,或许是另一种情况。

事发之前,这个孩子已经在日记本中写下类似下面的这许多话:

1.写作业拖拉,一定要改。

2.难以适应新环境,想通过写东西来缓解。

3.自己这内向的性格真烦。

4.状态很差,失眠早醒怕影响他人,又不敢起床。

5.不敢看黑板,害怕老师看到自己一脸茫然的样子。

6.想回家。

可惜这些都只是在事后才被人发现。

在很多细节中,孩子的心中是有牵挂的,至少他是信任自己的妈妈,自己的家的。

因为在他的生命尽头之前的那一个月,他曾经向母亲倾述:“很想哭”。

他也写过,“如果我什么时候颓废了,就想一下去留问题即要回家这个议题。”

可见,在他心里,回家一直是他最后的归宿。

这个孩子还曾在物理课本上写了“最后一问”,“如果我不活了,将会变得怎么样?”

不过,这个问题超出了授课的范围,超越了大纲的框架,就算老师及时看到,又该如何作答呢?

从一般情况来看,也许谁能想到,一个孩子的几句话,后果竟然会这么严重?

就算是父母,想一想,事实上,面对这种情况,奔波挣扎在生活路上的父母们,扪心自问,又有几个能正确处置,应对自如的呢?

毕竟,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如果真的离开学校,他的命运会怎么样呢?

武志红老师说过一件事,在他密集接到的二十来个厌学的个案中,他们的父母没有一个人意识到,他们的孩子处在心理死亡的边缘。

一个人在进入绝境前,绝对会发出过许多次信息,但当这些信息不被看见时,就会变得更加绝望。

想着,深夜金鸡山那条路多黑啊,一个孩子孤零零的,翻越学校围墙走进这里,然后在黑漆漆的树林里徘徊,直至被黑暗完全湮没……

这悲剧会是最后一次吗?唯有一声长叹。

也许无数次想象孩子的命运,

这结局,也许就是这个母亲最难的地方,

这也是一个母亲永难以愈合的伤,是一生的疼!

愿悲剧不再,愿逝者安息,生者安康!

(END)阅读更多请关注于凡诺说(或搜yufannuo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