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狂飙》很火,火的不仅是跌宕起伏的精彩剧情和影帝们精彩的演技,更是对小人物生活不易的感同身受,以及对其强势逆袭后的一种心理同比。因此,作为大多数小人物一员的我们,实际上在心底深处都藏着一个“高启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个似曾相识的“高启强”

从小父母双亡,以卖鱼为生供养弟弟妹妹,天天省吃俭用,在地痞混混面前唯唯诺诺,却依旧逃脱不了被地痞混混欺负,险些丢了供一家人糊口的鱼档。

摸去“旧厂街”和“高启强”的影视印象,这其实是那些年很多普通人的共同遭遇。在农村资源匮乏的年代,很多人的生活可能还赶不上当时的高家兄妹,即使紧衣缩食、缝缝补补,生活依旧还停留在填饱肚子上面。即使天天对着村霸、村官笑脸相迎、唯唯诺诺,却仍旧逃不脱田地被占,宅基地被抢。在城市的,下岗的、摆摊的、外出打工的,生活也不会比卖鱼的高启强好到哪儿去,收“卫生费”的地痞混混不仅市场里有,马路牙子上也有,工厂车间里照样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我们在《狂飙》的前半部分里,看到的哪里是高启强?那分明就是自己惨不忍睹的过去,甚至是自己鲜活的当下,我们感同身受这个似曾相识的“高启强”,但高启强比我们幸运。

高启强遇到了安欣,但我们大多数只能遇到李响

《狂飙》中的安欣是让人“安心”和“暖心”的,当高启强被唐家兄弟欺负,还被送进拘留所的时候,安欣对高启强发自真心的关心,和对案件前因后果的细究,其温暖程度超过了大年三十的任何一顿年夜饭,正如高启强在离开拘留所时,对安欣发自肺腑的感谢,“如果没有安警官的帮忙,要是被定为入室抢劫,可能被判个十年八年也出不来”。

正因为高启强在最初的遭遇中遇到了安欣,才使其并没有在一开始就黑化,才避免了发生在现实案例中的种种极端的复仇案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现实中,我们大多数人只能遇到李响,一个同样正直,但对日常小案的案件本身和当事人却漠不关心,用李响与安欣在剧中的对话来说就是,“见得多了,也就麻木了!”。

李响在处理高启强与唐家兄弟打架的案件中有错吗?没有!他只是把它当做大年三十的一个常规案件,希望尽快结案移交给派出所而已。他不在乎整个事情的前因后果,也不在乎高启强口中的弟弟妹妹,他在乎的是按程序尽快录完口供,然后完成移交。这是现实生活中,大多数普通人会遇到的办案人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办案人员也是大多数,他们同样没有错,因为他们有家有室,在他们的环境中他们也只是小人物,他们能够左右的事务同样有限。

正如安欣在剧中所说,他无家无室,身后没有任何牵挂,只有他能奋不顾身的与罪恶斗争到底。同样的道理,也只有他这样的人,才能义无反顾的去帮助案件中的当事人,不管是之前的高启强也好,还是后来的瑶瑶和陈舒婷、、、、、、。

无论如何,高启强的幸运在于他遇到了安欣,而现实的残酷却在于“李响”往往占得更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启强是我们埋藏在心底的影子,但我们都成不了高启强

功成名就的高启强在回到曾经工作过的鱼档之时,什么都变了,但那把他卖鱼时用来午休的躺椅还在。卖鱼的小伙对此时的高启强说,这把椅子是当年高启强卖鱼时用过的,现在还留着它,就是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高启强一样成为有权有势的上层人。

实际上这不只是剧中卖鱼小伙的梦想,也是许多正在追剧的人的梦想,因为在现实中,有太多努力生活却依旧不如意的人们,高启强是我们埋藏在心底的影子,但我们却都成不了他。

从外部条件上来讲,我们很难像高启强一样遇到一个永远不会“麻木”的安欣。这意味着,当我们被欺负时,我们要么选择一直忍气吞声,要么就会选择走向另一个极端,无论前者还是后者,我们都没有机会往后来的剧情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自身条件来讲,我们都不具备高启强一样的能力。高启强虽然没有受过太多教育,但高启强的情商和智商都远高于受过高等教育的高启盛,他在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能力和缜密的心思也远超我们普通人。试问在剧中的每一个重要转折点上,将高启强换作是现实中的我们,又有几人能够沉着应对,估计在第一关面对徐江时就已经怂了。

所以我们遇不到安欣,也成不了高启强。作为芸芸众生的普通人,我们期望的不是努力成为高启强,而是要期望那个关系民生的菜市场里没有唐小龙、唐小虎们,即使偶尔出现了他们,也应该迅速清除。徐江、高启强之类的大恶当然可恨,但往往是高不可及。唐小龙、唐小虎这样的小恶,才是真正的不堪其烦。常态化的除了小恶,才能断了大恶产生的土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