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武元年(1645年)九月二十五日,靖江王朱亨嘉在桂林的王府被两广总督丁魁楚带兵攻破,乱军在府中逢人就砍,王府上下几乎无一活口。

靖江王朱亨嘉和几个拥立他称帝的文官成了俘虏,被丁魁楚用囚车押往福建,作为向南明隆武皇帝朱聿键邀功的筹码。

在这场血流成河的惨烈混乱中,谁也没有注意到一个十六岁的小太监,紧紧抱着一个小男孩,从死人堆里面爬出来,拼死逃往远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小太监就是喝涛,被他不顾自己生死拼命救下的小男孩,是靖江王朱亨嘉唯一逃过灭门之灾的儿子朱若极,也是后来名震天下的画坛宗师石涛。

小太监虽然带着小男孩幸运地逃出生天,但外面的世界,比靖江王府里面还混乱,还恐怖。无依无靠的两个人,想要在这乱世里活下去,何其难?

半年后,朱亨嘉被朱明自家人隆武帝朱聿键派人勒死在连江,同被抓去的靖江王家臣都被斩杀于福州。至此,靖江王这一支朱明王室后人几乎被屠戮殆尽。

靖江王府

这一年,距离大明末代皇帝在北京煤山上吊过去还不到两年。清兵一路南下,杀得人头滚滚,南京很快被攻破。躲在南京的福王朱由崧被清兵抓走后,南明弘光政权宣告覆灭。

明朝各地的王爷旧臣们,在这样国亡国灭族前夕,不但没有凝聚起来合力对外,反而一个个心怀鬼胎蠢蠢欲动,为争夺苟延残喘的南明政权同室操戈你死我活。

仅1645年,就有福州的唐王朱聿键、绍兴的鲁王朱以海和桂林的靖江王朱亨嘉先后拥兵称帝,还有后来抚州的益王朱慈炲,肇庆的永历帝朱由榔。

这些“商女不知亡国恨”的无脑王爷们,偏安一隅自相残杀,在满清打过来之前就不遗余力地互断了手足。

靖江王朱亨嘉一家,只不过是手中相残混乱中,最早的牺牲品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刚刚三岁的朱若极,尚不懂人心叵测世事凄凉,更看不懂满清的狼子野心和自家人的凶残可悲。他跟着十六岁的小太监喝涛,改名石涛,逃至广西全州报恩光孝寺(湘山寺),剃发为僧。

一大一小两个孩子,一边为满清鞑子对朱明王室成员的大力捕杀担惊受怕,一边对自家叔伯兄弟随时可能挥过来的屠刀日夜提防。夹缝中艰难的生存究竟有多难,无人知晓。

仅仅从喝涛和石涛这两个与朱明毫无瓜葛、听起来甚至有些古怪的名字,就能感受到两个孩子活得多么谨小慎微。

后人唯一可以推测的是,小太监对小男孩生死跟随,无微不至守护着他,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从石涛后来独步天下的艺术成就看,太监喝涛不仅将小石涛保护得十分周全,也一定倾尽了全力在培养和教导他。

两个人第一次以喝涛和石涛的名字分开出现是在逃亡十年后, 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的湖北武昌。此时清朝已经定鼎中原,派降将吴三桂在两广对南明残余的永历政权进行最后的剿杀。

喝涛和石涛目睹战乱发生,全州一直不太平,便离开了隐居了十年的湘山寺,沿着湘江东下开始云游访道。这是历时9年之久的游历,期间也曾拜谒名震禅林的高僧旅庵本月。庐山、西湖、武昌、松江等地,也都留下两人足迹。

石涛在后来写的《生平行》诗里称自己这是“访道非漫游”。目前所能见到石涛署年款最早的作品,多数作于此时,如 《山水花卉图》。

虽不能说出道即巅峰,但石涛自成一派的画技很快在艺术圈崭露头角,并且喊出了“我自用我法”这样惊世骇俗的口号。可见石涛的书画一开始就寻求脱离王羲之、王献之的笔法束缚,反对以南北宗为师。此后一生,他都在探索。

喝涛始终亦师亦友、亦父亦兄地陪伴左右,石涛十六岁时创作的《双钩兰竹》题跋中有这样一句:“十四写兰五十六,至今与尔争鱼目。”

为了一个鱼眼,两人争抢着吃,虽然有几分清贫和辛酸,但两人融洽温馨且妙趣十足的生活,也无比令人动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佛教禅宗史书《五灯会元》记载,喝涛虽然生性沉默寡言,但也是一位禅学深邃的和尚,且能诗善画。

我国著名画家黄宾虹藏有《喝涛山水》,这是目前所知的喝涛唯一存世的画作。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石涛《山水图册》,其中也有喝涛所题的诗:

溪深石黑前峰影,
树老婆娑倒挂枝。
不尽滩声喧落日,
诗成独啸响天时。

其书法遒劲,诗风慷慨悲凉。

1665年,石涛24岁时,赴松江拜旅庵本月为师。此后一年他和师兄喝涛一直留在松江的师傅身边,听师傅讲临济宗禅理。这也是影响他创作的重要时段, 这时期的石涛,儒雅俊秀,目光智慧深邃。

因松江知府对明朝余孽的大肆逮捕,1666年石涛和喝涛不得不避一避,他们带着师傅的介绍信来到了宣城。此后13年,两人一直待宣城,挂单双塔寺(广教寺)等,认识了很多文化和佛教名人:施愚山,梅清,半山和尚等。

享有“黄山巨子”雅称的梅清,与石涛可以说是忘年之交。石涛这时期的《渊明诗意图》《独峰石桥图轴》等,笔法取自梅清,吸收梅清的柔和,笔意清灵,画风融洽渗透,神采颇具黄山画派的主要面貌,但也已经明显地流露出恣意纵横、酣畅郁茂的个性。

石涛于1675年,专程回松江探望年老多病的师傅旅庵本月,而师傅旅庵本月于第二年1676年于松江去世。

经常和朋友一起爬黄山写生,画僧名气越来越大。1680应南京的一座寺庙邀请,石涛和师兄喝涛一起来到南京。

在这里,石涛看中了南京的长干寺的一个小阁楼,只有六七平米,师兄喝涛看出了石涛中意这个小房间,但房间只能待一人,就建议和石涛分开。

石涛将相依为命,现在一心向佛的师兄托付给一个相识的南京西天禅院主持。

康熙二十三年甲子(1684)前后,梅清至西天禅院拜访喝涛,还写有《题喝公养静处西天禅院》诗,其中有云:“西来君莫问,托迹住尘寰。”流露自己对喝涛清贫自守之感慨。

自此,再无关于喝涛的记录。这位石涛的守护神,就这样消失在历史的碎末之中。

自成一派的书画家

石涛后来在绘画艺术上所达到的辉煌成就以及他后世所获得的认可,是他本人和师兄喝涛都不敢想象的。

康熙二十三年(1684),康熙帝第一次南巡,至名刹长干寺,石涛与僧众一起接驾。五年后,石涛在扬州平山道再次接驾,康熙帝还当众呼出石涛的名字。

1689年,石涛接受辅国将军博尔都的邀请,北上赴京旅居三年。 此时是他精力最充沛,心情亦舒畅的时期,因而创作了不少巨幛大幅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和他一起创作《坡石墨竹图》的清代画家王原祁非常欣赏石涛,盛赞这个与他同岁的艺术家:“海内丹青,未能尽识,而大江以南,当推石涛为第一。”

石涛于51岁从北京回到扬州定居,直至终老天年,这期间是石涛绘画艺术达到炉火纯青的阶段。艺术上的成熟和旺盛的创作精力,使石涛的画艺达到高峰,同时他也是艺术理论的革新者,提出了“笔墨当随时代 ”这样领先的主张。

在中国美术史的长河里,石涛在现代美术发展中的地位无可否认, 纵观石涛生前身后的世界,两百余年来,后人对其追捧与争议一直未有停歇。就近现代名家、大家来讲,扬州八怪 、张大千及傅抱石都是非常之“石迷”。

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曾直言:“中国现代美术始于何时,我认为石涛是起点。”

1999年春,画家崔如琢在日本大坂偶然看到了《石涛罗汉百开册页》真品,十分震惊。这套古代绘画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在中国已经失踪了半个多世纪,没想到竟然流落于此!

石涛罗汉百开册页(局部)

崔如琢决定把它买回来。

然而日本藏家直接开出了1200万美元的天价(时值约1亿元人民币),无论再怎么纠缠协商也无济于事。崔如琢妥协了,他一狠心把自己在美国纽约长岛的一块地卖了,附带着一套豪宅,这才凑够。

2009年,香港佳士得拍卖行承诺至少10亿港元的开拍价,并承诺由大英博物馆出版,崔如琢拒绝了他们。

崔如琢

直到2010年,《石涛罗汉百开册页》由故宫博物院紫禁城出版社出版,国人再次得以见到这举世无双的艺术珍品。据保守估计,此时册页价值超30亿元人民币,堪称中国艺术史上个人作品价值的天花板。

《石涛罗汉百开册页》的作者,是清初书画及文艺理论集大成者石涛,他也被称为中国绘画史上现代画派的开山鼻祖。

我们今天能够知道历史上有这样一位艺术大师,能够欣赏到他登峰造极的书画作品,都要归功于那个在史书中连真名都不曾留下的太监——喝涛。

站在如此辉煌成就和累累盛名后面的石涛,最应该记得和感谢的,是他的师兄喝涛。

这个带着他从王府死里逃生、倾心尽力将他培养成一代画坛宗师的太监,当年面对那个即将死于乱兵之中的孤儿时,也才不过十六岁。

这个在史料中连真名都不曾留下的小太监,是充满残暴与血腥的王朝更替史中,难得的一抹温情,和人性最温暖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