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作为一个资源品类繁多的岛屿国家,在脱离荷兰的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后,曾被联合国的经济观察家预测为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国家,这种预测是基于印度尼西亚有着丰富的石油、锡、铁钒土和橡胶等重要资源的储备,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生产条件。然而事实则是,时至今日,印度尼西亚的经济水平依旧十分落后,百姓依旧挣扎在贫困的边缘,这又是为何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独立之初的印度尼西亚诞生了众多的ZZ派别,其中以极具地方特色和ZJ特点的四个派别为主,为了争取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多数席位,实现自己派别对印尼政府权力的掌控,四个派别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尽管印度尼西亚人民对独立后的印度尼西亚国会选举充满了期望,但这一切却和他们的民生经济没有任何关系。

1955年初,在大选开始之前,为了转移印度尼西亚百姓对独立后经济停滞不前的抱怨,时任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在各种场合大肆宣传即将于当年春季召开的万隆会议,这场会议被称为是发展中国家的会议,因此极具MINZU主义特点。苏加诺巧妙的将这场会议同印度尼西亚接下来的选举结合在了一起,使这场选举在开始之前就被定调为了MINZU主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苏加诺本人是在印度尼西亚脱离荷兰殖民统治后,作为民族英雄而被推戴为的印度尼西亚第一任总统,因此当选举被定调为MINZU主义之后,首先受益的自然是苏加诺所在的派别。

而MINZU主义往往又能附带ZONGJIAO色彩,爪哇岛的一些ZONGJIAO派别于是充分利用这次机会,以宣扬ZONGJIAO优势的方式大肆扩张其在爪哇岛的号召力,在选举中赢取了大量选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一些派别则别出心裁,深入印度尼西亚贫穷的乡村开展竞选宣传,他们通过组织招待会、散发传单、赠送农民草帽和风筝,请农民喝椰子水的方式,来赢取这些贫困农民的信任,但他们所做的这一切,并不是为了改变印度尼西亚乡村的面貌,而仅仅只是为了他们手中的选票。

另外一些小的派别,则没有将目光聚焦于国会权力的斗争上,而是将眼光放在了短期的经济利益上。他们充分利用民族主义对百姓注意力转移的空隙,加大了在印度尼西亚外岛的走私力度,这种走私往往以百姓急缺的日常生活品为主,而走私途径则是臭名昭著的官商勾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1956年时,印度尼西亚的国会竞选顺利结束,但这场选举从头到尾都和印度尼西亚的民生经济没有任何关系。很多印度尼西亚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在这场选举中被任何一个派别所提出来,印度尼西亚外岛自由市场的问题和国际贸易的问题同样没有一个派别关心。

醉心于印度尼西亚权力内耗的各个派别,不愿意,也不可能在竞选时提及棘手的民生经济问题,因为提出就意味着需要解决,无论谁赢得了国会的多数席位,这些派别关心的实际上只有权力,除非这些派别能实现自我的改造,否则受难的都是印度尼西亚百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