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一个字形,结构中只有横与竖两种走向的笔画,那它是不好写的,因为笔画走势单调,很容易导致整个字呈现出的视觉效果过于呆板。

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就得想办法在这个字形结构中合理地“创造”一些斜线来做调剂。

比如这个“拜”字。它本来也只有横与竖两种笔画的。但我们可以在左右结构的左边一部分做文章。

一方面适当地让四笔短横呈现出略微扛肩的趋势;另一方面把中竖改为向左出波的写法——当然,这一竖在字形中本来就是最靠左的一竖,而隶书中的左竖通常都要向左出波的——这样一来,线条的走势变得丰富了,字形也就显得活泼些

二、除

三、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谷

“谷”字的难点,是上图中番号标出的三个笔画,我们该怎样厘清它们的主次关系。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整个字的结构层次就会变得混乱。

照隶书结构的惯性思维来看,笔画③是最有可能被选为主笔的。比如我们看下面两个字:

上图中左边一字选自《曹全碑》,右边一字选自《西狭颂》。很明显,它们都突出了笔画③而弱化了笔画①和②。

但我认为,《张迁碑》的结构布局跟上面展示的这两个字有明显区别的,它采用的是笔画②和③左右开张,两翼双飞的布局。

笔画②不做点写而做左竖写,这在成熟的汉隶八分书中不常见,但在更早的汉简中却频频出现:

把“冖”的左右两点做竖笔写,往下落得比较深,进一步说,应该是篆意的残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迁碑》在篆形隶写的时候把“冖”的左边一竖改为向左出波,这个改动具有相当的合理性:一方面它凸显了隶书独特的笔法与笔势,以左竖出波的姿态拉开了与篆形的距离;另一方面,字形中的②和③两笔分别向左右出波,让整个字的格局横向展开,由篆书的立方形变成了隶书经典的扁方形,由此造成了《张迁碑》独特的审美风格。

当然,要实现这种视觉效果,笔画①,我个人的看法,是不得不适当弱化的。

— THE END —

文字|晋公子

排版|奶油小肚肚

图片|张迁碑&晋公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