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其实主动是不容易的,在做年终总结的时候,我看到很多数据:

·22年,公司的全职人数增长了近40%,已经有近60人的团队

·40%自然日全员不在办公室,从6月的第一波疫情,到8月装修,10月第二波疫情,12月全员病倒

·全公司差旅报销不足2万元,几位创始人差旅次数加在一起不超过10次,一共全公司报销的机票只有8张

很难把这样的一年称之为顺利的一年,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些数据:

·在21年上千万的营收基础上继续增长70%

·毛利率的提高,关键产品的毛利率提高了10%

·产品的性能有了数倍的提高

·AI的对话能力有了突破增长

所以我在想,在这样艰难的一年里,我们自己有哪些方法论,构建了我们的增长引擎,虽然70%的增长不算优秀,毕竟往年都在150%左右,但至少公司的向上增长的动力引擎没有熄火,还在以我们的计划去发动,我自己做了一些总结,也是我们今年比较大的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方向聚焦

在21年,我们第一次营收破千万后,我们手持千万+的现金下,对公司的发展战略出现了偏差,或者说,在客户需求的影响下,我们从核心产品线发展到了多元化产品,从云蝠智能到音波质检到数字工牌。甚至通过收并购的形式引入核心技术底层,这个周期里,我们有150%的增长,增长让我们有信心打出一款又一款的爆款产品。

但当我深入产品中我发现,公司的管理成本其实比预期的大很多,任何一个产品,都需要对应的品牌、宣传、渠道、产品等一系列体系化的构建,可以说任何一个新产品都是一次创业。

而且会倍速的稀释我们的研发资源,管理精力和销售资源,大量新产品需求涌入,而团队只能疲于的应对这些需求。

在二级产品线已经有一定的营收下,我依然反复权衡下,将研发资源调度放主干产品,放弃了二级产品体系,即便依然有客户需求。

并不是他不好,而是今天的我们肌肉不够强大,做不出多产品单元的服务体系。

而聚焦后,我的方案是通过连接进行产品拓展,以云蝠智能主核心产品AI外呼和CRM为载体,进行新产品的引入,比如人工呼叫,线索挖掘,回拨线路。这样产品线是逐步地扩增,在客户角度看,功能是一体的,没有割裂感。

这个过程是艰难的,是有争议的,但是我在今天的角度看,无比正确:

·他让我们的管理精力聚焦核心主干,主干产品的复利效应依然明显

·研发资源聚焦后,可以更快的解决客户、运营、市场的需求

·团队的进展更加显性,也可以更深入需求发现更多底层的问题

只有越来越深入的研发产品,才会对客户有敬畏之心!

产品驱动

我也经常问自己,云蝠到底是PLG、SLG还是MLG的模式。

我反复思考后,我觉得在今天这个环境下,至少在最近2年里,我们应该是PLG的公司。

产品如果一开始不做好,基本功不扎实,是无法构建伟大的产品

就像我在21年主张换云的时候就说过,我们需要一个最强的云,去支撑我们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所以这一年,由于方向聚焦后,我们做了大量的产品调整,更多的是在满足客户当前需求下,也解决长期的底层问题。

这一年里,我们解决了限制公司发展的系统并发瓶颈问题!

我们解决了从一句话识别到流媒体的识别引擎突破!

我们系统性的摸排对话逻辑和竞品的差距,并逐点击破,NLP已经足够对标竞品

我们和全球顶级的客户合作,沟通了解我们的BI数据分析的差距,并重构了我们的数据分析模块!

我们将短信、后续动作等诸多模块进行了重构,以应对单账户千万级数据的挑战。

这一年里,产品不仅仅是显性客户看到的功能的迭代(将近500个功能),还有将近100个底层能力的迭代;而产品驱动,让自主注册的用户数量和官网流量有了很好的增长,带动了订单的拉升,而且产品驱动,让市场上越来越多的伙伴与渠道选择和我们合作,毕竟市场资源要和优秀的产品团队合作,才最安全。

数据驱动

如何在订单从数百到数千增长的过程中,用相对资源不足的团队,提供更好的CS服务?

数据和流程自动化的驱动,就至关重要!

我经常会以点击流程去分析问题,逐个环节的优化公司和产品问题:

比如我发现,一个对话模型的上线,配置需要4小时,录音2小时,录音上传需要0.5小时。

那么我们研发了录音小程序,将CSM团队每个人每天释放掉了0.5小时,且配置录音交付也提前了0.5小时。

我发现CSM每天在大量的回复重复的答案,我们上线了云蝠知识中心,并将教程、QA、知识、API等一系列文案类库进行统合,至少节约了一名CSM全职的时间。

我发现内部也存在知识库的流程不健全,我们在企业微信搭建了公司级的智能客服,解决内部员工的日常资料索取工作。

我发现线路配置的流程繁琐,存在诸多的无效点击,我们将这个页面进行重新设计,优化了整个的线路配置效率!

一些每日的汇总,是否可以系统自动统计?

我发现合同的签订需要3、4个步骤,邮寄也需要5天的来回时间,我们通过电子合同削减了这个流程和成本:

以月为单位,我们复盘下,不断的提高自动化的流程

同时,后台的数据监控,我们逐步可以看到每日的客户使用率,活跃度进行分析,提前介入可能存在使用问题的客户,沟通并提高服务效率

这些自动化的流程和数据监控,还可以形成与KPI管理挂钩的方案

成本、效率、收入

你会发现,我做很多事情,都是在思考简化流程,简化资源的分散

不管是对方向,对产品,对流程

所以对应,在成本控制这里,我们也做了非常多的思考,特别是在今年这样的环境下和打游戏一样,我觉得就是细化所有的环节做分析,无外乎:成本、效率、收入 三个环节

成本侧:

人力成本:人力成本我感觉不论早期还是中期,一直是最大的成本,而且这个成本很玄学,有时候租金几十万大家很抠,但是一个算法几十万却不太犹豫。

所以引申一个问题:如何评估人的效率和产出?在研发、运营、市场、销售、行政等诸多岗位,如何有效的刺激大家产出?我感觉评估是次要的,数据都可以作假,关键是如何有效的刺激大家的效率,用60个人干100个人的工作呢?

我自己的一些思路:把核心方向梳理出来,用一系列的价值观和政策导向强化核心方向。

比如销售:核心是收入,还是利润,在提成政策上是不一样的,我们这个阶段追求收入,那么提成政策——收入为主

关注成交率?那么是否可以把所有的官方线索,给到核心的销售,降低提点,但是线索聚焦核心人员。普通人员进行电销等SDR操作?

比如研发:如果核心是产品上线速度,是否可以有任务悬赏,开发队列透视等方案,确保研发效率

如果研发的核心是稳定,那么debug的频率,缺陷上报数量就是核心

这个要看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政策

我一个最大的感触是:只有指挥得到,人的潜力几乎是无限的,或者说有大多数时间,大家在战术勤奋,或者假装勤奋的职场人很多,如何引导他们把劳动力去往正确的地方,是管理顶层,管理中层每周都要复盘、思考的问题。

资源是要进行分配的,没有均分的概念,资源一定是不平等的,但是资源流向更优秀的人

所以我不再说,客户第一、员工第二

而是:以客户为优先,以奋斗者为本

人的成本是最大的成本!

其次:场地、云、基础设施、广告投放

场地:云蝠有1200平的办公室,我们尽最大的努力和政府沟通谈判,获得最低的成本控制

云:我们毫不犹豫的和华为云站队,进行成本控制,获得了100万+的代金券资源

同时,即使有这么多代金券,我们每个月也会review云上开销是否合理,通过数据分析判断每台服务器是否在健康的运行位置,是否存在明显的闲置浪费

基础设施:桌子从楼上楼下买二手的,咸鱼和拼多多是个好东西

数字化:榨干企业微信的最大使用效率,把企业微信用出飞书的效率,并在里面最大化利用与客户沟通的能力

广告投放:快速的ABTEST,找到ROI最佳的投放策略,降低投放成本,比如我们现在投放200元的百度大搜,可以获得3~5个商机,这个基本在我们行业就比较友好了,可以持续投入,关键是监控数据,避免异常,异常了就优化,优化不了就看新的投放策略,比如最近我们在看抖音的投放方案。

思想上的成本控制惯性:

我站在一个平层的办公室里,就会反复思考,成本在哪里?

比如我看到灯大家走的时候不管

我思考到了办公室可以引入AIOT,于是在装修时,所有的开关和设备引入了小米的全套(咸鱼),到了10点所有灯会自动关闭

我看了大家下班不关电脑,于是思考到了IT设备数字化,通过360企业安全云(免费)控制了公司60台电脑的开关和IT管理,延缓设备折扣,同时在最近疫情期间救了我,因为可以通过远程控制,把电脑本地的代码拉取到宿舍进行开发作业

我看到有客户和我进行了电子签章,我发现电子签章的效率远高于线下邮寄,于是全公司的电子合同进行推行,每一份电子合同,可以节约10元钱的快递费,并且减少纸张浪费和人员的沟通成本

我发现行政一直在买办公室福利上浪费时间,于是引入了2台零食货柜,运营成本由元气深林和顺丰承担......不一一列举,我觉得成本控制是一种思想,当我们站在办公室的时候就要不断的思考,成本、效率、收入这几个事情

我们每次发完工资,就会统计当月的现金流水位,并且说明增长和下降的原因

每天的公司收入情况,次日我都会在9~930查看,并且预判下个季度的增长情况

这就带来一个好处,年初我定的业绩目标,基本到年底,最多有20%的偏离,不会特别离谱,业务和团队的方向是有明确的预判的。

环境公平与信息透明

一家公司终究不是我一个人就可以开下去的,还有合伙人,还有中层骨干,还有同事们,而且我们作为一家社会主体,我们有渠道、伙伴,我们有客户和上下游。这里很重要的就是环境公平

我在设计规则的时候,一直反复强调,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

我们或许会犯错,在规则设计存在漏洞,但我们会改

但我们也承诺,不会在一个季度内就更改,即使他存在漏洞

公平不是均分的游戏,而是优秀的人拥有更多,不优秀的人要么想办法拥有很多,去努力,去卷,要么就处理最基础的工作。

我们可以在工作环境中提供奋斗者和希望安逸对应的2类工作模式

但对应,报酬也存在巨大的差异。

所以环境公平需要一个可以动态自我修复的机制,修复的时机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他会实时的修复自我。

信息透明

我们不撒谎,公司的运转状态、经营情况和产品迭代计划等一些,基本都对同事们开放,每个月的销售业绩情况,也是开放的,一个信息透明的环境,就类似高中一样,一些都是公开化的,也不存在什么鬼魅邪神,大家只需要做好自己的,就能得到想要的。

22年,我们做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但依然做的不好,我们只能庆幸我们在SAAS行业,这是一个可以真的满足客户需求的行业,如果18年创业之初我们选择了其他的赛道,我想无论我做了多少努力,都很难改变这一年大环境的逆势。

但这一年,我们做了这么多,终于至少让一家60人公司,打出了上百人的战斗力!

平台化、数据化、云化!

聚焦方向、产品驱动、成本控制和人效提高、环境公平和信息透明!

我认为,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可以继续实现增长的核心,而我也有足够的信心,在明年依然实现50%+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