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因为学校出现了多名阳性感染者,我的妻子、孩子也先后出现了发烧、嗓子干痛、关节疼痛等症状。抗原检测显示他们都阳了。想起他们的治疗过程,我写了一篇稿件:妻子和孩子全阳了,这次我对专家很失望,要感谢的是一位赤脚医生

没想到,这篇稿子引起那么多网友关注。我写这篇稿子别无他意,只是记录一下一个普通市民感染后的经历,以及自己当时心里的想法。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无论是普通医生还是专家,他们看病的原则都是对症下药。但是,专家离我们很远,他们的观点可能会给我们提供一种指导,并不一定完全对我们的蒸,而与我们接触最多的就是基层的医生,他们中很多人是诊所的医生,很多人就是我所说的“赤脚医生”。他们的文化水平不高,医疗技术也没法与专家相比,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他们要给我们解决最实际的问题。两剂药下去,患者不见效果,下一次可能就不来了,甚至永远不再找他看病抓药。

也正是因为这次家人感染的经历,我突然想起了这些年我曾接触过的几位赤脚医生。今天,我想说说他们的故事。这里我再次申明一下,这些故事别无他意,就是一种记录而已,姑且作为一种谈资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邮政曾经发行的赤脚医生邮票

第一位赤脚医生,我一直称他“老爷爷”

我出生在皖北的农村,幼年体弱,每次生病父母就会带着我到本村的一位老爷爷家中。印象中,每次到这位老爷爷家长时,他不是在院子里忙着砍柴、垒猪圈,就是在田里忙碌。遇到这种情况,还需他的家人到田里喊他回来,离着一里多地我可以清楚地听见家人边走边喊:“先生,回来啦!家里有人看病……”

老爷爷回到家,第一件事是洗脸洗手,然后打开一间偏房的门。里面传出浓浓的中药材的味道,随后他让我伸出手,号脉、看舌苔、看嗓子、看眼睛……每一次,几乎都是同样的步骤。随后,老爷爷一拍我的脑袋,问道:“小伙子,愿不愿意喝中药?”

“中药太苦,我不喝。”听到我的回答。老爷爷微微一笑,坐在一张看不出颜色的桌子前,桌子上摆放着大大小小、不同颜色的药瓶。他随意拿出几张方形的纸片,随手从众多药瓶中拿出几种,将里面的药丸倒出来,用纸片包了递给我的父母,口里说道:“饭后吃,一天三次,吃完就好。”

那时候,我特别喜欢看他拿药,因为他从来不看药瓶上的标签,拿药的过程行云流水。有时候,还会拿起剪刀,咔咔咔地将一些药品分成三份或四份,分别放在不同的纸片上。

我大约八九岁时,这位老爷爷去世了。当时,我的祖父母在外地工作,不远千里,坚持回来送他。这时候,我才知道,按照辈分,这位被我称为“老爷爷”的赤脚医生,是我爷爷的叔叔辈。时至几十年后,我爷爷临终前,都一直念着他的好。

爷爷说,之所以念着他的好,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打右派”期间。那时候,我爷爷被送进农场劳改,奶奶在家照顾我的曾祖母以及年幼的父亲。那时候,这位“老爷爷”在我们家附近的一个集市上开了一家诊所,每天上下班要从我们家门前经过。遇到我曾祖母或者父亲生病,他上下班经过我们家门前时总要问上一句:“XXX,身体咋样啦?还有啥不舒服的?”然后,等下一趟路过时,必定送来调整好的中药或者西药,而且不再多收一分钱。

这位“老爷爷”的晚年还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把自己的医术传给了他的儿子。此后的20年左右,他的儿子一直守护着村民的健康,大家有个头疼脑热的都会找他。他看病的步骤几乎与“老爷爷”相同,坐的还是那间偏房,用的还是那张看不出颜色的桌子。

直到2000年以后,因为没有行医资格,“老爷爷”的儿子不再给人看病。那间弥漫着药材味的偏房被拆掉,改建成“老爷爷”孙子的婚房。那种看不出颜色的桌子,也不见了影踪。

第二位赤脚医生,成为受人尊敬的专家

这位赤脚医生,是一名地地道道的中医。他家距离我的老家也不远,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他每天背着装满药材的包裹,到附近的集市上摆摊,给赶集的村民看病。那时候,村民吃了他的药如果治不好病,他一般都不收钱。因为医术好、人品好,他的名声享誉十里八乡。

后来,一家中医院的院长听说了他的故事,并现场见证了他的医术,聘请他到医院工作。我们知道,医院的医生工资一般与专业技术职称挂钩,但是,专业技术职称的评定往往又有学历、论文等方面的要求。但是,这位赤脚医生什么都没有,小时候他拜一位老中医为师,跟随师父学医,长大后他另立门户,走街串巷看病。

好在院长十分开明,在医院实行了改革,打破了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的限制,最终这位赤脚医生被聘为主任医师,也就是所谓的正高级职称。

目前,这位曾经的赤脚医生已经成为行业的专家,年逾八旬仍坚持坐诊,而且每天的病人不看完,绝不下班。因为常年坐诊,他的脊椎并不太好。

第三位赤脚医生,脾气死倔而心肠又软

第三位赤脚医生,我认识只有5年时间,也就是这次给我妻子和孩子治疗的医生。他今年70多岁,曾经是阜阳县赤脚医生的先进工作者,至今尚保留着当年评选上发放的奖品。家里的一个四方形药箱(外表是黄牛皮)就是他曾经辉煌经历的见证。

刚认识他时,我认为他就是一个普通的诊所医生,直到去年的一次经历。那一次,我的孩子去姑姑家,连续大吃大喝,肠胃出现了问题。当时,孩子感觉到胸闷,想呕吐,但是一直强撑着,没有和姑姑说。

第二天上午,我去接他时,他说自己的胸闷,喘不上来气。我当时怀疑,孩子的心脏出了问题,还忙开车拉着他向医院跑,并和医院的朋友联系,向他说明了情况,希望立即进行检查。朋友说,不妨找个诊所先看看,我就带着他到了这位赤脚医生的诊所里。

赤脚医生看到孩子的第一眼就问:“昨天吃的什么?吃了多少?夜里有没有吐?”然后就对我说:孩子不是心脏问题,是吃撑了,肠胃出了问题,类似于食物中毒。

随后,他让我下楼买了两瓶纯净水,让孩子一口气喝下去,然后到卫生间催吐。孩子吐后,顿时感觉好了很多,然后开始吊水。医生向我解释,孩子是吃多了,食物没有消化,堆积在胃里发酵,导致毒素增加,就像食物中毒一样。所以,要让孩子把胃里的东西全部吐出来,再吊水治疗。两瓶水之后,孩子感觉好了很多。第二天,正常上学。

当然,这位赤脚医生脾气也很倔。那就是,你到他那里看病,第一件事往往就是催吐,不管你有没有吃什么药物。他主要担心的是,你吃了不该吃的东西,但是自己又说不清。

只要你按照他说的去做,整个治疗期间,他还会时不时说上几句笑话,缓解你的紧张情绪。如果你一时事急,看病时忘了带钱,或者忘了带手机,无法付款,他也总是说:算了,明天送来也不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就是我遇到的几位赤脚医生。当然,我也知道赤脚医生中有的医术好,有的医术不行,甚至有人闹出医疗事故的事情。但是,很幸运的是,我遇到的赤脚医生都值得我去尊重。

最后,我向大家普及一下什么是赤脚医生,为此我专门网上搜索了一下。网上说:赤脚医生,是上世纪60~70年代“文化大革命”中期开始出现的名词,指没有固定编制,一般经乡村或基层政府批准和指派的有一定医疗知识和能力的医护人员,受当地乡镇卫生院直接领导和医护指导,他们的特点是:亦农亦医,农忙时务农,农闲时行医,或是白天务农,晚上送医送药的农村基层兼职医疗人员。

当时来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医学世家;二是经医护专业短期培训的学员;三是公认有一定医护能力的自学成才者。赤脚医生的出现,解决或缓解了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的问题,在广大农村地区普及爱国卫生知识、除“四害”、根除血吸虫病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