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是为了“代工”,郭台铭这次要搞啥?

前段时间,全球最大代工厂——富士康公布了旗下最新研发的2款电动汽车,同时向公众透露:除了给手机代工,未来,汽车富士康也能代工了。富士康高层对此表示,将于2025年拿下全球5%的电动车制造领域份额,并希望有朝一日特斯拉能成为富士康的客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消息一经发布,不少人对此表示质疑:汽车产业技术门槛高,没有产业积累的富士康贸然“跨界”,能行么?郭台铭这次是搞哪一出戏?

一、富士康转型汽车领域

众所周知,作为苹果公司最大的代工厂商,富士康靠着苹果手机的腾飞,才走到了今日,但纯电动车并非是“带有四个轮子的iPhone”,2003年贸然转型汽车行业的比亚迪,也在港股市场遭到了基金经理们的集体做空。

不过外界质疑声音再大,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却对这次“跨界”信心满满,并宣称:要通过布局电动汽车,完成富士康从“制造”到“科技”的转型。

那么,为何一直致力于ICT制造领域的富士康,非要跨界进入电动汽车领域呢?其实从终端电子产品行业数据可以看出一二。

据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球手机总销量为1.34亿部,同比下降了16.9%。PC平板方面,出货量也同比下降11%。可以看出,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手机、电脑等终端产品的市场增量也已经触及行业天花板。

作为“iPhone代工厂”的富士康,依赖苹果单一大客户“躺赚”的日子已经过去了。业务下滑,又受制于苹果的富士康,转型势在必行。而电动汽车作为人工智能时代最大的风口之一,如同十年前智能手机搅动ICT产业一样,搅动着富士康的神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郭台铭要进军电动汽车行业也并非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早有布局。

二、布局汽车代工18年的富士康

早在18年前的2005年,富士康以收购台湾线束制造企业安泰电业,宣告进入汽车行业。

2010年起,从成为特斯拉、奔驰、宝马等汽车品牌的零部件供应商,再入股汽车相关的领域的公司,比如滴滴出行、小鹏汽车、宁德时代等,去年9月底,又斥巨资2.8亿美元收购了在俄亥俄州的洛斯敦汽车厂,可以说最近这10年,富士康从未中断过在汽车代工领域的布局。

2020年,郭台铭高调宣称富士康进军电动车领域,并开放了底盘平台,降低企业进入汽车领域的门槛,从而扩宽富士康代工汽车的业务发展道路。按照郭台铭的期望,在汽车代工领域,希望富士康能够实现与ICT行业相同的45%左右的市占率。

期望很高,准备也很充分,但现实的残酷,郭台铭倒是可以和“老对手”王传福取取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早在2018年,王传福也曾力主推出了“D++平台”,作为开放平台,供汽车领域公司使用。在2021年重庆汽车论坛上,王传福现场喊话小米创始人雷军,推销自家的平台。客观来说,无论从自主能力,还是市场人气来看,比亚迪的“D++平台”平台都属于业内顶尖,在种种优势的加持下,比亚迪理应斩获更多代工订单。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三、富士康会重走比亚迪的“D++平台”么?

距离首次推出D++平台,转眼5年过去了,如今你可曾再听到比亚迪力推D++?

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被比亚迪“绑架”,是企业不愿合作的主因。

这种平台模块化的代工意味着,比亚迪几乎把一辆车80%以上的零部件全部打包好了。车企找它代工,就不仅是用平台,而是和比亚迪的供应链深度绑定,如此一来,价格肯定不会便宜。这种深度合作,需要企业之间的高度信任。

可以看出来,当时的王传福和如今的郭台铭要做的是同样的事,那么,比亚迪遇到的问题,郭台铭也逃不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说富士康拥有遍布全球24个国家和地区的产业链基础,但与手机代工不同,汽车产业对规模化和集成化要求很高,就目前来看,富士康并不具备整车安装的实力。而放眼整个汽车行业,越来越多的整车企业正在加速入场,挤压着如富士康一样“代工车企”的生存空间。

目前,富士康虽然签下了与美国菲斯克达年产量15万辆的订单,但对于市场上的主流车企的订单,富士康仍在寻找机会。

四、结语

在如今如此“内卷”的汽车行业,讲究的是核心技术和品牌影响力。

显然,已经具备这两个优势的比亚迪,就算汽车代工赛道起色不大,但自家的新能源汽车屡屡霸榜国内新能源销售榜单,足以活得很滋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对于手机代工整个主业屡况不佳的富士康,代工汽车是一条困难重重,却又不得不走的独木桥。至于未来郭台铭是否能成功走出汽车代工的“富士康模式”,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