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的一天,杨开慧的好朋友李淑一读到了毛主席诗词选,又勾起了她当年和丈夫柳直荀、杨开慧、毛泽东四人青春时代的回忆,于是她提笔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信中附上了自己追忆柳直荀的苦情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淑一和毛泽东

毛主席看了这封情真意切的书信后,情不自禁地怀念起了自己的亡妻杨开慧,在回信中他写了一篇感人至深的《蝶恋花·答李淑一》,其中写到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这首词于1957年5月11日完成,其中的柳指的是李淑一同志的爱人柳直荀烈士,他是毛泽东的老战友,1923年加入共产党,曾任湖南省政府委员,湖南省农民协会秘书长,参加过农民起义,却不幸在1932年湖北洪湖战役中牺牲。骄阳指的就是杨开慧烈士,毛泽东的妻子,她在1930年红军退出长沙后,被反动派所杀,她也是李淑一最好的朋友,李淑一在杨开慧去世前,曾专门去看望了她,可是杨开慧当时做好了以身赴死的准备,放弃了活下去的机会。

当时毛主席苦苦寻找了杨开慧三年,然而他并不知道杨开慧正在监狱中遭受着非人的待遇,因此当杨开慧去世后,毛主席悲痛万分,杨开慧究竟为何会和毛泽东失散?她又是如何被反动派残忍杀死的呢?这个答案直到1970年对她行刑的刽子手落网才大白于天下。

1917年,毛泽东是湖南第一师范三年级的学生。当时他的老师杨昌济对毛泽东、蔡和森、萧子昇三人的哲学小组十分的偏爱和放任,经常和他们一起慷慨激昂的谈论时政。

杨昌济

杨昌济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师,当年他放弃了省教育厅厅长的职位,成为湖南省第一师范的教员,他曾留学四国,学贯中西,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教育事业,希望培养出国之栋梁,报效祖国。

当时16岁的女儿杨开慧在父亲杨昌济身旁,听到了很多毛泽东的故事,也看了很多他的文章,十六七岁的年纪正好是情窦初开的时候,杨开慧慢慢地爱上了毛泽东,两人随即谈起了恋爱。

1918年,17岁的杨开慧和父母来到了北京,不久后,毛泽东也千里迢迢到北京为湖南学子赴法勤工俭学争取资金资助,此时的杨开慧始终帮助、痛爱着毛泽东。

对于那段生活,杨开慧曾写到“过了差不多两年的恋爱生活,突然一天,一个炸弹跌在我的头上,微弱的生命猛然被这一声几乎毁了,但这是初听这一声时的感觉,他毕竟不是平常的男子”。

当时驱逐张敬尧的运动获得了胜利,毛泽东不用再东躲西藏,结束了流亡生活,回到了湖南长沙一师附小做主事,很多漂亮的女生围绕在毛泽东的身旁,有些自卑的杨开慧主动退了出来,自己在福湘女中读书,不再与毛泽东见面,即使毛泽东多次约她出来,她也编出各种理由不肯走出校园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开慧和毛泽东

杨开慧是一个意志笃定坚强的女子,她说“我不要人家被动的爱,我虽然爱他,但我绝不表示,我认定爱的权柄是操纵在自然的手中,我绝不妄去希求,我也知道如果都像我这样,爱情不都会埋没尽了吗”。

最终,在爱情面前首先妥协的是毛泽东,毛泽东的嫂子李一纯带给了杨开慧一句话:心爱的姑娘只有霞姑(霞姑是杨开慧的乳名)。

而此时杨开慧也给了毛泽东一个明确答案:不怕穷苦只怕离,不图享乐和安逸,只图恩爱夫与妻。

明白了杨开慧心意的毛泽东主动找到了她,他问“你为何要折磨自己?”,杨开慧说出了自己的担忧,“我不如别人能干富有,我也不如其他女生漂亮活泼”。

还没等她说完,毛泽东就说到,“可你比任何人都让我依赖和离不开,杨开慧,我需要你,我们的信仰,我们的意志,你知道我早就把革命事业当成了今生唯一的追求,在我漫长艰辛的求索路上,困苦艰难,甚至牺牲砍头都有可能,谁能与我同行,谁能与我相知?只有你能共患难同生死,我们牵手走未来”。

听到了毛泽东如此信誓旦旦的诺言,杨开慧伏在了毛泽东的胸膛说道,“其实我从来没有犹豫过,一生都要跟定你毛泽东,这次只是考验,我想探探你爱我到底有多深”。

杨开慧

此后毛泽东一直与杨开慧保持着书信的来往,杨开慧确定毛泽东对她的爱没有改变,终于在1920年底,这对痴情人走出了爱情的低谷,比翼双飞地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虽然婚后的杨开慧陪伴着毛泽东四处漂泊,但此时她却十分的幸福,她并不认为这是一种累赘和羁绊,直到毛泽东被党中央派去上海时,杨开慧也想跟着去,毛泽东却没有答应,他害怕杨开慧有危险。

杨开慧理解毛泽东的想法,放弃了和他同去,可当毛泽东到了上海之后,让杨开慧没有想到的是,她也接到了组织的命令,要求她也去上海工作,当杨开慧来到上海时,他发现毛泽东的心情有些抑郁沉闷,说话时也有气无力,这让杨开慧很不好受。

杨开慧知道孤独是一剂毒药,她建议毛泽东回到故乡韶山去,那里有自己的亲属和草木,这种病不在身体,而在精神,只有回到指点江山的灵感源泉,才能调整好心态,更好地进行革命。

毛泽东同意了杨开慧的这个建议,不久后,两人就一起去了韶山,此行毛泽东精神得到了极大振奋,更加坚定了农民运动的想法,两人的感情也更加坚定。

从1920年到1927年,杨毛泽东与杨开慧共同生活了7年,两人先后生育了毛岸英、毛岸青和毛岸龙三个孩子,当时因为工作需要,杨开慧承担了繁重的家务,还要为毛泽东整理材料,做文字工作,照顾毛泽东的生活,协助毛泽东从事农运、工运、学运等工作

虽然杨开慧在党内没有职务,但她却是毛泽东最亲的眷属,这7年间杨开慧一直跟随着毛泽东,时而上海,时而长沙,时而广州,时而武汉,可以说四海为家,形影不离。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但是秋收起义却不幸失败,毛泽东只能率领余部上了井冈山,而杨开慧带着三个年幼的孩子无法随军,经湖南省委安排到了板仓老家隐蔽居住了下来。

当时毛泽东写了一封信件,上面写着“霞,我在做生意兴隆,最近赚了一笔钱”,这一个暗语说明毛泽东方面情况很好,革命事业也很顺利,自此杨开慧的心放了下来,他知道毛泽东到了井冈山,十分安全。

在井冈山的毛泽东始终牵挂着杨开慧母子,曾经试图通过党的地下交通联系杨开慧母子,但是当时地下交通遭到破坏,毛泽东始终无法得知杨开慧母子的确切消息。

当时无论是做工还是务农的,只要从井冈山来的百姓都会遭到反动派的逮捕严查,甚至直接被杀头,得知这一情况之后,毛泽东让一个叫吴福寿的小店主去湖南打听消息,吴福寿当时也很害怕,于是只是在离江西省较近的茶陵等地问了一下有货物来往的人,随后就回去汇报:没有打听到杨开慧母子的消息。

毛泽东有些失望,又让吴福寿去了第二趟,这次吴福寿通过侧面当地人打听消息,得到了一个惊人的信息:杨开慧此时已经被当地民团杀害了。

其实,这是杨开慧亲属想出来的一个办法,通过杨开慧已死来迷惑敌人,没想到传来传去,四里八乡都已经信以为真。

吴福寿回来告诉了毛泽东“杨开慧已经被敌人杀害”的消息,而毛泽东怎么也不相信这是真的。当时井冈山上的情况依然严峻,红军随时有被敌人消灭的危险,毛泽东只能将这种痛苦压在心中,继续指挥与敌人斗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在这时,毛泽东生病了,袁文才和王佐安排贺子珍照顾毛泽东的衣食住行,毛泽东对贺子珍在相处中逐渐产生了好感,因为袁文才和王佐的撮合,两人在象山宴请大家吃了一顿简单的便饭,就算结婚了。

1929年,杨开慧的堂兄杨开明被江西根据地派往上海与中央进行联系,临行前毛泽东希望他打听一下杨开慧的下落,杨开明到上海后,听到了一种说法:杨开慧可能没有牺牲,于是杨开明给杨开慧寄了一封信。

杨开慧收到这封信后又给杨开明写了一封信,可是由于板仓敌人封锁严密,杨开慧这封信并没有寄出去,因此杨开明始终不知道杨开慧的情况,也就认为杨开慧可能已经死了。

1929年,上海中央机关的毛泽民通过一个亲属得知杨开慧此时并没有去世,但是他与江西苏区相隔很远,无法将这一消息告诉毛泽东,于是按照亲属提供的杨开慧地址,暗中接济他们母子。

此时的毛泽东依然挂念杨开慧和孩子的下落,他还特意去询问过毛泽民,让他将杨开慧的通信地址告诉他。此时的毛泽民知道毛泽东已经结婚,而毛泽东又与杨开慧感情很深,如果毛泽东知道杨开慧在世,恐怕内心会极为痛苦,所以毛泽民一直没有给毛泽东写信,更没有把杨开慧还活着的消息告诉毛泽东。

1930年8月,围攻长沙的工农红军撤退以后,湖南省司令部司令何键开始了清乡运动,在全省范围内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并悬赏1000大洋要捉拿杨开慧。

10月24日,化装成贩卖陶器的商人密探何连山领着60多位清乡队员冲进了长沙县板仓的杨宅,将杨开慧和8岁的毛岸英抓了起来,那一天是毛岸英8岁的生日。

杨开慧抓到监狱之后居住条件很差,男女同囚一室,大家席地而坐。

当时问询人员曾经问过杨开慧“你为什么要参加共产党,你犯了法知道吗?”

杨开慧坚定地说,“我没有犯法,是何键犯了法”。

问询人又说“现在如果你悔过自新,那么就没有生命危险”。

杨开慧回答“我誓不屈服,关于政治,各有己是,我的生命早已不再计较,不成功便成仁”。

杨开慧入狱之后,他的妻舅把杨开慧的胞兄杨开智和母亲向振熙送到了南京,找到了父亲杨继昌的老朋友蔡元培、章士钊等社会名流,他们联名向国民党当局致函要求释放杨开慧。

何键

何键曾对手下李琼十分愤怒“到现在都制服不了一个女人,省内外,上海,南京,北京那么多知名人士纷纷来电,保释杨开慧,你又找不到她通共匪的证据,舆论压力全都在我身上,整天把我架火上烤,要你们有什么用,再问不出口供,你们给我滚蛋”。

李琼耷拉着脑袋说“该用的刑全都用上了,她身上没有一块好肉,再打就死了,这女人估计是死了也不会招,软磨硬泡都没有用”。

何健说“武力不行就攻心,动动脑子”。

此时请求探监杨开慧的有很多人,李琼注意了杨开慧的发小和闺蜜李淑一。李淑一和杨开慧感情很好,李淑一的对象柳直荀就是杨开慧给介绍的,因此李琼同意了李淑一去见杨开慧,目的就是要她劝说杨开慧,同意与毛泽东划清界限,以此来保住她的性命。

当李淑一见到杨开慧时,看到她全身上下都是伤,想要抱一抱杨开慧却无处下手,哽咽地哭出声来“开慧,你一定要出去,这样拖下去真的会……”。

杨开慧摇了摇头,李淑一继续说“开慧,你年轻的生命,幼小的孩子,年迈的母亲都要你保住性命,不就是与润之脱离关系吗?又不是要你叛变革命,你先应承下来保全性命,跟敌人不就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吗?出去了再说,你要是有个万一,我们可怎么办?”

杨开慧继续摇着头,“他们不会放过我,他们的条件我也不能答应,我的条件他们也不同意,死结死扣,你不是党的人,不会站在我的位置上,我杨开慧不会背叛毛泽东,就是他死了也一样”。

当时的李淑一一下子火了,脱口而出,“你怎么对何健我不管,对几个孩子你却要负责,他们都是你和润之的亲骨肉,敌人想要赶尽杀绝,你自己倒要把他们全部葬送,他们现在没了爸,可不能没了妈呀,我就不相信你们共产党都是铁石心肠,人心就不是肉长的,你就忍心一走了之,任由这些孩子自生自灭,那你们共产党人相爱干嘛?结婚干嘛?生孩子又干嘛?”

杨开慧看到李淑一有些生气,反而安静了下来,“淑一你别生气,我理解你的心情,敌人这招看似是生活小节,一家私事,但是却关系重大,一旦崩溃,灭的不是毛泽东的威风,那是打击了共产党人的士气,总之我和润之是夫妻,更是战友,无论他是生是死,我只要宣布了脱离关系就意味着对政治信仰和爱情的背叛,这是我的人格所不能容忍的。”

李淑一苦苦地做杨开慧的工作,但却始终未能如愿,最终李淑一对杨开慧说,“我会想办法把毛岸英救出去,还有你是润之永远的爱人,也是我们大家永远的开慧”。

此时,何健知道劝降不了杨开慧,外界又顶着巨大的压力,于是通过制造谣言策划游行示威,直接将杨开慧推向了刑场。

1930年11月14日,秋风肃杀,那天早上监察官晏国务发号施令,“今天我们要杀的是共产党要犯,大家一定要特别警戒。”

在清乡司令部的法堂里,一众人排成了一条人字巷,杨开慧被四五个人压了上来,此时的杨开慧面不改色,走到执法处长李琼面前,李琼向旁边人点了点头,众人给杨开慧松绑,脱下了她青色的旗袍和外面毛衣,只穿着一件单薄的内衣。

李琼拿着一张状子向杨开慧进行宣读了她的罪状,时间不到5分钟,随后李琼在桌上提起了一毛笔,在白纸黑字上的杨开慧三个字旁,从上到下一笔勾下,然后朝上一带,把这个标子扔到地上,旁边人将标子从地上捡起,插到了杨开慧的后颈衣服里。

杨开慧随后进行了一小时的游行示众,行刑队伍出了浏阳门,来到了丘陵,大义凛然的杨开慧用沉默发泄着心中的愤怒,径直走向了一处坟堆。

此时尾随杨开慧的刽子手帅保云抬起了枪,朝着杨开慧的后背就是两枪,杨开慧应声倒地,杨开慧转过脸来,狠狠地瞪了帅保云一眼,此时的帅保云不敢看杨开慧,便将驳壳枪插到腰中,转身离开。

中午时,当行刑者们正吃着午饭大快朵颐时,一旁的卫兵向晏国务汇报“上面来通知了,上午打的那个女人没死”。

晏国务当即对着身边的人说,“副目姚楚忠,你去补枪”。

姚楚忠于是带着两个士兵,直奔识字岭而去,此时的杨开慧匍匐在荒草地上,身上浸满了血迹,鲜血不断地从她身上涌出,她的嘴里啃满了泥沙,两只手抠进了泥地,在地上留了两个大坑。

冷血的姚楚忠看到杨开慧依然垂死挣扎,举起了枪来,砰地又是一枪。

杨开慧牺牲后,她的遗体被亲友连夜送回了板仓,葬在青松环绕的棉花坡上。此时,在江西指挥部队的毛泽东才得知杨开慧牺牲的消息,他寄了一封信到杨家,写了八个字“开慧之死,百身莫赎”,以杨开慧的 3个儿子名义立碑,墓碑上刻着:

“毛母杨开慧墓,男岸英、岸青、岸龙刻,民国十九年冬立”。

那天,毛泽东一天都没有吃饭,晚上失眠了,甚至还朝着贺子珍发了一通无名之火,毛泽东内心一定惦记着杨开慧,他始终相信杨开慧还活着,但是却没有等到和她见面的那一天

全国解放之后,下令屠杀杨开慧的罪魁祸首何键已经随蒋介石前往了台湾,而姚楚忠却留了下来,政府开始抓捕杨开慧的凶手姚楚忠,可是却始终了无音讯,原来他改名换姓进了监狱,所有人都不知道他当年的行迹。

直到1970年,姚楚忠在岳阳市华容县建新农场改造时,由于长期受到内心道德的谴责,他终于鼓起勇气,向监狱的领导交代了当年的所作所为,坦言当年自己枪杀了杨开慧的过程,并交代了杨开慧死前的种种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审讯,姚楚忠杀害杨开慧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凿,1974年7月,姚楚忠被当地人民法院以反革命罪判处了死刑并立即执行。

1957年,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蝶恋花·答李淑一》,表达了他对杨开慧无限的思念,杨开慧至死也没有背叛革命、背叛党,更没有背叛毛泽东,她至死都在想念着毛泽东,这是一位伟大的爱人和母亲,向杨开慧同志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