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1月以来,股指探底回升,沪指又站上3200点附近,距离10月31日的2885点大底已经上涨了近11%,但是很多人的感觉是指数在涨,持仓却没怎么涨,尤其是重仓了新能源板块的投资者,11月的感觉就像是“我还没上车啊。”

某全仓新能源车的大V,近一个月时间的推文,大意可以用5个字加以概括:“我不能接受”,评论区还有“幸灾乐祸”的粉丝留言:当巴菲特的对手盘是什么感觉?

原来,巴菲特自今年8月末开始就开始减仓比亚迪,到11月底,已经是5轮减持,持股比例从 20.04% 降至 15.99%,减持了近1/5,总计套现31.49亿港元(28.75亿人民币)。

资料来源:港交所

不过,就在巴菲特大举减持的同时,国内顶级私募高毅资产三季度却大举建仓754万股比亚迪。

自巴菲特第一次减持以来,比亚迪A股股价已经跌了近15%,港股股价更是大跌26.67%(数据来源:iFind,截至2022-12-7)。

所以,这是国内大佬接了国际巨佬的飞刀?

1

不知道大家对股票或基金的平均持仓周期是多久?1年?2年?还是几个月?

巴菲特此次减持比亚迪之前,可是结结实实持有了14年。

2008年,李录向芒格推荐了这只股票,后来芒格又将比亚迪推荐给他的搭档巴菲特,一贯毒舌的芒格当时如此评价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

“他就像是爱迪生和韦尔奇的混合体,可以像爱迪生一样解决技术问题,又可以像韦尔奇一样解决企业管理上的问题。”[注]

于是2008年9月,伯克希尔斥资18亿港元,以每股8港元的价格购买2.25亿股比亚迪股份。

14年间,这笔投资为巴菲特带来了30多倍的回报,1/5的减仓,不过是覆盖了最初投入的成本,毕竟,再怎么深度的价值投资,最后终究是要兑现价值的,而且14年时间,比国内大多数公募基金经理的投资年限都要长了吧。

2

当我们看投资大师的操作时,究竟是在看什么?

众所周知,投资是认知的变现,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与专业投资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信息和认知差,更不用说巴菲特这样的顶级投资者了。

一切推测巴菲特或者其他大佬加减仓行为的尝试都不免管中窥豹、盲人摸象。

几个月来,巴菲特在卖出比亚迪的同时,加仓了西方石油和雪佛龙,那是不是可以据此认为巴菲特不再看好新能源,而是看好传统能源了呢?

那么,他还加仓了派拉蒙影业,减持了动视暴雪,按照上面的逻辑,是否说明他看好电影业,不看好游戏行业呢?

大佬在同一时期的买卖操作,一定程度上能体现出他们对公司的相对偏好,但很难反映他们对某些行业的绝对看法。

上面提到的高毅,建仓了比亚迪的同时,还几乎清仓式地减持了特斯拉,比亚迪在这段时间下跌了15%,而同期特斯拉则是大跌了40%。

正所谓汝之蜜糖,彼之砒霜,高毅虽然买了巴菲特正在减仓的比亚迪,但依然获得相对收益,虽然一买一卖方向不同,但并不存在接飞刀的问题。

所以,如果我们不结合自己的持仓情况,仅通过大佬的买卖为依据随意做出投资决策,那么最后获得的投资结果也就很随机了。

投资的本质永远是低买高卖,在不同的投资标的中选择性价比更高的那一个。比起大佬最近的动向(尤其是定期报告中反映的滞后操作),我们更要学的是他们的投资框架和逻辑,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

3

最后聊聊新能源车行业。

最近,因为欧洲能源危机,瑞士或将成为第一个颁布新能源车限令的国家,要求私人电动车“非必要不上路”。

你可能会想,欧洲的一个蕞尔小国,因为俄乌战争导致的能源危机,暂时限制新能源车的使用,有什么关系吗?

但这其实体现出在碳达峰背景下锂电新能源的一个悖论——

欧洲发电主要依靠天然气,新能源车获取电力的来源依然是传统能源;中国也是一样,目前70%的发电量依然是靠火电供应,所以电动车和燃油车相比,并不是真正的环保。

而且锂电池在生产和报废处理的环节也会造成环境污染,所谓零排放、无污染只是一种可得性偏差:大家日常生活中感知最明显的污染源——汽车尾气确实是没有了,污染和排放只是转移到了感知度较低的环节。

当然,中国在锂电产业链中已经投入了很多,现在锂电的趋势也已经形成,从一直致力于氢能源研发的日系车企也开始大举布局电动车,就可见一斑。

从这个角度来说,至少中期来看,锂电新能源还是会随着替代燃油车的过程继续维持较高景气度一段时间。毕竟,在符合多数人价值观的前提下,创造利润就是最大的ESG。

不过短期内,国内疫情管控的放松,可能会更加利好困境反转的消费和医疗行业。

因为放开之后,大家首先会想的是,买药,之后是出去旅游、消费;而不是买新能源车,虽然买车也可以算是消费,但在逻辑上,还是隔了一层。

就像一个段子所说,新能源现在景气度这么高,干嘛要买?

注:发明大王爱迪生创立了爱迪生通用电气,但是后来因经营恶化黯然出局;爱迪生三个字也从公司名称中去掉;韦尔奇是通用电气的传奇CEO,执掌19年间让公司盈利跃居世界第一。

全文完,如果喜欢,就点个“赞”或者“在看”吧。

本文系好买研习社原创,如需转载,请在文章开头注明来源于“好买研习社”。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免责条款:本文内容为基于公开资料研究完成,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审慎决策、独立承担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