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程度上说,二战时期美日的太平洋战争就是一系列岛屿的攻防战。1941年12月日军凭借偷袭珍珠港换来的大约半年的战略时机占据了西太平洋的大量岛屿,攻略了几乎整个东南亚。但毕竟日美国力相差太大,加上由于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日本又深陷中国战场损失惨重,相对优势很快丧失。1942年6月中途岛战役后,战争的主动权就到了美国人手里。

美攻日守,对日本绝对是压力山大,深感大事不妙的日本在1943年就定了一个绝对国防圈,即将日本列岛外围一系列岛屿(包含千岛、小笠原、内南洋(中西部)及西部新几内亚、巽他、缅甸的圈域)打造成强大防线,抵御美军进攻,希望以固守以待转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绝对国防圈示意图

尽管取得战略主动权,且有绝对的国力优势,但对于美军来讲,日本这个铁王八也不好啃。在前期的各岛屿攻坚中,尽管美军的确每次都能击破日军防御,取得最终胜利,但死硬的日本官兵往往让美军付出巨大代价。如在1943年11月20日-11月23日的塔拉瓦战役,这是太平洋战争中美国两栖登陆战第一次遭到敌方坚固工事,日军2200名守军和2200名劳工(含1200朝鲜人)顽抗至仅剩1名日军军官、16名士兵和129名朝鲜人存活。美国人当然不需要考虑日本人的伤亡,但自身的惨重代价也足以令人震惊:美军死亡1696人,2296人受伤,重大的人员伤亡在美国本土引起广大批评。

这种事情发生一次又一次,使得美国压力巨大,为了加速战争进程减少伤亡,1943年底开始美军使用跳岛战术,即自由选择就战争全局而言具有较大战略价值的岛屿加以夺取,同时绕过战略价值较低或日军防守较为坚固的岛屿,仅以海空封锁瘫痪其作战能量。而美军所越过的最强大岛屿,就是今天中国的宝岛台湾!但以台湾的重要价值,美军并非一开始就准备跳过的,按照原计划,美军是准备在台湾进行一场血战的。

美日交锋示意图,美军只攻击了数个有价值的岛屿,但不包括台湾

台湾岛,1895年在《马关条约》中被割让给日本,到1945年时,日本已经在此经营了50年之久,台湾岛上日本势力相当强大,如果能占据台湾和中国闽粤沿海,对日本的打击无疑是相当沉重的。而且台湾位置重要,打下台湾,既可以利用台湾的机场轰炸日本,让日本全国都面临沉重压力;还能几乎彻底切断南洋航线,根绝日本从东南亚获得资源的可能,而台湾岛内当时反日情绪高涨,歼灭日军后进行管理难度相对也不会太大。

所以,攻击台湾,在美军方中也有相当的支持力度。1943年底,美国海军军部着手加强对台湾攻击的准备,计划代号“铺道”(Operation Causeway),并成立台湾研究小组,准备战后对台的控制治理。

但在军方中,仍有一针锋相对的计划,希望放弃台湾而选择另一个目标——菲律宾的主岛吕宋,这一派自然是以麦克阿瑟为首,当年他就是在菲律宾被日军狼狈赶出来了,自然有强烈的复仇情绪。但其中缘由也确实说得过去:菲律宾是美国传统殖民地,美国不重新打下菲律宾,对国家威望有巨大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麦克阿瑟重返菲律宾

在此背景下,1944年6月,花岗石二号作战大纲制定。美军的计划大纲并未确定目标,而是定在1945年2月15日从南台湾和厦门登陆,或者1945年2月15日攻打吕宋岛,具体作战计划,待太平洋战区所属第十军团成军后陆续拟定。

1944年6月,准备登陆台湾和厦门的美军第十军团成军,该军团含4个军,美军计划用3个军攻击台湾,1个军登陆厦门。

7-9月,各式计划开始编写,美军预计动用41万军队登陆台湾,15万人登陆厦门。

这个登陆规模远远超过初步预期,美国太平洋战区助理参谋长李维少将表示这超过太平洋战区总兵力,如果要实行这个计划,必须从欧洲战场派兵增援,这给计划蒙上一层阴影。9月开始,一系列作战变故(包括攻击菲律宾部分地区的取消,日军在中国战场的胜利)使得美军重新审视目标,希望在铺路行动结束后,尽快向北推进进攻硫磺岛和琉球,以直接打击日本本土,而非沿着中国海岸线行动,如此考虑是怕中国国军的糟糕表现影响美军效率。

海堤行动第一阶段示意图

这样的话,占领目标有5个选择:台湾岛,台湾与澎湖,台湾与厦门,台湾南部与澎湖,台湾南部与厦门。

于是,9月28日,第十军团提出修正案,计划总兵力为56.21万,比前计划仅略少1000余人,登陆地点为台湾南部安平至鹅銮鼻一带。

根据美军设想,当时岛内日军有6.9-8.2万人,668架作战飞机,实力强大,必须以强大的火力摧毁岛上大部分基础设施,美军设定ABC三项登陆计划,大体都是从南部往北推进。根据美军预计,60天之内,美军会承受3.5万人伤亡,其中阵亡7000人。当然,台湾岛会受到相当的破坏,考虑到台湾更大,更重要,台湾很可能比后期的冲绳还惨。

大规模陆战破坏性极大

对台湾人来说,很幸运的是这个计划并未实施,最终美国人选择打击吕宋岛,之后登陆硫磺岛和琉球,台湾躲过战火,只挨了几轮不算太大规模的轰炸。

关于为何此计划被放弃,目前最常见的说法是麦克阿瑟的巨大影响。但根据美国海军记录,铺路计划实际上是美国海军主动放弃的,并由尼米兹上将主动说服了海军上将金恩。1944年6月,美军参谋首长联席会实际分三派,金恩支持登陆台湾,麦克阿瑟支持登陆吕宋,而马歇尔更生猛,直接建议登陆日本九州。登陆九州自然收益最高,但难度当然也最大,且代价沉重;登陆吕宋有着极高政治价值,军事调动容易;而台湾则适中。虽然打击吕宋是定局,但攻打台湾的计划也未被完全放弃,而是被列为备选项。

至于最后为何没打,后人众说纷纭。有考虑是避免伤亡,也有考虑是美军自身后勤不足,但这些似乎都并不是当时美军考虑的重点。更大的可能是多方面共同的结果,一方面台湾西南缺乏大型舰队能使用的深水港,另一方面马里亚纳基地在1944年末已经可以使用,于是台湾的战略价值相对降低。而1944年9月日军在中国最后的疯狂,“一号作战”取得成果(豫湘桂战役),闽浙沿海诸多要地失守,使得打击台湾意义更低,尤其是在台湾被封锁的情况下,硫磺岛和琉球被攻克之后,再攻打台湾已经失去意义。于是,美军对台湾采取了围困和轰炸的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台北轰炸市区落弹状况

对于台湾人来说,这无疑是幸运的,从1931年到1953年20年间,东亚的中国大陆、朝鲜半岛、日本均饱受战火,而台湾则成为唯一未受大规模战火波及的地区。但或许也是这个原因,今天的很多台湾人,似乎对战争的可怕并没有太清醒的认识。

作者:云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