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天,核酸检测的乱象频频曝光,引得天怒人怨,人们忍无可忍,对其进行了不约而同地口诛笔伐,导致官媒也开始重视和批判起来。

11月29日上午,人民日报客户端发表文章《核酸乱象不止,疫情永无宁日》;
11月29日下午,浙江宣传的文章也刷了屏—《“人民至上”,不是“防疫至上”》;
12月1日,10点21分,新京报发文《新冠有无后遗症?中山三院崇雨田教授:目前无证据表明》;
12月1日,10点29分,环球时报发文《国内科研团队验证:奥密克戎致病力大幅降低》;
12月1日,11点17分,人民日报发文《新冠有无后遗症?目前学界并未确认,至少尚无证据表明有》。

可以说:龙王卖伞,丧尽天良;天怒人怨,其心可诛。

但是想让龙王收雨,总是会有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同人群的表现是不一样的。

比如搞核酸生意的,搞保供的,以及拿高额退休金的,心里是有点不爽的。而种地的,打工的,开店的,则是翘首以盼。

还有一类人最近也成了一种现象,就是在朋友圈里卖莲花、抗原和N95口罩的。

我很诧异,这些东西药房买不到,医药公司没有货,原来全都在个人黄牛贩子手里了。

而且也不知道是炒作还是中间导了许多遍手,价格也是水涨船高。

以莲花为例,从最初的11到16再到25,最后今天最新的价格是35,增长幅度之大,堪比胡某人的无耻程度。

比如前段时间,他还在大肆鼓吹“毒”性强,宣传得了新冠会变阳痿,说现在不能放开,哪怕讨论放开都会造成人心混乱,增加社会上的焦躁情绪。

然而昨天又大变脸说他要亲自体验感染新冠,自己愿意以身试“毒”,做好了被感染的准备,毒性又不强,放开了各行各业也能走出困境。

短短半个月不到的时间,老胡的脸就变了三次,从“不可能”,到“积极推动者”,再到“愿意承受风险”。

做人做到这个份上,想不成功都很难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社会实际反馈来看,目前很多人还是不太适应快速转变的政策。

从严格管控,到大幅度放开;从零星确诊到现在许多发烧或者阳性。

核酸点要么撤了,要么不做了,要么到点下班了,可是好多地方还在要48-72小时的核酸证明。

官方说非必要不核酸,商场说不扫码不给进,医院说没有24小时核酸不看病,小区保安说不戴口罩不给进,甚至有的地方,上厕所也得先扫码。

这边说取消全员核酸,那边说没有核酸干啥都不行,“请排队,自费核酸”。

北京那边开始拆“核酸采样屋”了,某些城市,却又在同步建房舱。

问题是,如此迅速地转变,是否符合科学客观的规律,贯穿其中的是不是科学的主导?

政令不同,政令不通,令从己出,文件规定,口头传达。

今天河北新闻网公号平台发文,《专家:奥密克戎毒力非常低,市民按普通感冒来储备药物即可》。

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特点是:致病力和毒力减弱;重症和死亡比例低;免疫逃逸能力强;潜伏期短,传播速度加快;无症状感染者较多;周期为两周左右;主要引发上呼吸道感染;

尚无证据表明感染新冠后;复阳病例传染性非常低;不必过分担心未接种新冠疫苗的3岁以下幼儿;按照普通感冒来储备药物即可。

说实话,这篇文章真的是太及时了。疫情三年以来,人们迫切需要这种科学、客观的科普和知识传达来扫清心中的阴霾。

实事求是,是什么就是什么,有什么就说什么,正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而现在的情况,就好像外面遍地是阳性,人们一提起出门就闻风丧胆,在外跟别人交谈也是退避三舍,生怕对方身上有什么不好的东西会传过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核酸乱象稍微得到纠正,朋友圈的乱象又频频出现。按下葫芦浮起瓢,这是哥俩在玩接力赛?

做生意的底线:不要发国难财;不要趁火打劫。

大疫不过三,过三必有奸。

希望国家对朋友圈兜售莲花和抗原的惩治力度,就像相关部门惩治线下门店的力度一样大。

庆幸的是,我们看到一些地方的部门已经开始出手整治这一乱象。我相信他们的目标跟我的一样:

不要让最后承受所有代价的人,都是最无力承担代价的同胞。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