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徐向前元帅曾先后三次为前妻程训宣调动工作,然而让众人不解的是,这个调动只是“名调人不动”,但程训宣早已在1932年就去世了,为何徐向前要为已经死去的妻子频繁调动工作呢?得知真相后大家才知道,原来元帅也不容易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附近有一个程维德村,这个村子从黄麻起义到鄂豫边区武装割据后,就成了苏区的中心地带,1929年6月,徐向前奉党中央命令来到鄂豫皖苏区,担任红十一军三十一师副师长。

当时,鄂豫皖特区正在积极扩红,特区政府在枟树岗等地设立了红军招募处募集兵员,程维德村积极支持,村民将程维德祠堂中泥巴做的菩萨打碎,还搬走了祖宗的牌位,让红军在这里设立了招募办事处。

祠堂外围的墙上写着一幅标语:“世人要学张国英,她劝丈夫当红军”,张国英就是附近的一个村民,她刚刚结婚就把丈夫送去参军打仗了,这件事在苏区成为一时佳话,在特区政府的号召下,程维德村的青年们纷纷报名参军。

一时之间,村子里出现了妹送哥、妻送夫、娘送子参加红军的动人场面,程绍祥、程绍山、程启学等人纷纷参军,村里的蓝桂珍大妈将丈夫程启志和儿子以及四个兄弟都送到了招募处报名参加红军,从1929年到1931年的两年时间里,程维德村一共有一百多人参加了红军,然而这些人直到解放后仅有七个人活了下来。

程训宣的大哥名叫程启光,他早在1927年就参加了黄麻起义,次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徐向前的三十一师担任特务队队长,受他的影响下,四个弟弟妹妹都参加了革命。

他的二弟程启宗是程维德村的私塾先生,他凭借这一身份开展地下工作,发动群众和土豪劣绅展开斗争,然而由于叛徒出卖,1928年被国民党团丁抓捕后押到程维德村前面的河滩上当众杀害。

三弟程启波1927年跟随大哥参加黄麻起义,曾担任红四军警卫员、排长、连长等职,由于作战勇猛,被任命为英山县独立团团长,后来在鄂豫皖苏区的反围剿战斗中壮烈牺牲。

四弟程启东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担任子云区五乡的苏维埃主席,从事农运工作,在89师进剿时不幸被捕,在狱中,他面对敌人酷刑坚贞不屈,敌人看他铁了心,将他杀害在了黄安县城中,年仅25岁。

程训宣是五兄妹中的老幺,在几个哥哥的影响下也参加了革命,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程维德村的妇女会主任,她带领妇女剪发放足、争取婚姻自主,还组织了送饭队、洗衣队,保障红军后勤生活,照顾红军伤病员,在当地名气很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向前担任三十一师副师长后不久,师长吴光浩就牺牲了,因此他负责全师的工作,在苏区除了打仗,他还跟当地的老百姓打成了一片,深受老百姓的爱戴。

有一次,徐向前和苏区政府主席曹学楷到程维德村查看扩红工作,刚进村子,他就看到程家祠堂前的空地上有节目,只见一个短发姑娘正在演唱《送郎当红军》歌曲。

曹学楷知道徐向前已丧偶多年,而且苏区的环境非常恶劣,需要有人照顾生活问题,也就起了当红娘的心思,他看那姑娘落落大方,就想着给徐向前牵牵线。

后来,在他的安排下,程训宣带着妇女会的同志们到枟树岗慰问红军,徐向前特意见了程训宣,而程训宣也将自己亲手做的布鞋送给了徐向前。

这之后不久,曹学楷就登门向程训宣提亲,他说:“可英啊,徐向前可是我们军区的领导人,生活一直没人照顾,老哥我想给你做个媒啊!”程训宣对徐向前印象也很好,笑着点头答应了。

曹学楷

这年秋天,曹学楷和其他人商量后决定趁着冬季休整的机会把徐向前的婚事办了,但要在哪里设新房呢?他想了想决定让红军招募处腾出一间房子来作为徐向前的新房,有人担心地问道:“那里是程家的祠堂,这能行吗?”

行不行还得要程家人说了才算,曹学楷找来程家族长程昭利说了这件事,程昭利说:“红军是为我们穷人的,祠堂既然已经给你们招募处了,况且祖宗牌位也打了,就按你们的意思办吧,没有空房子就让他们在祠堂办吧,可英嫁了徐师长,这可是我们程家的光荣,你们要办得热闹一点才好。”

程训宣的大哥程启光得知后也没意见,说道:“家里人都没有意见,就这么办吧!”

就这样,程训宣和徐向前两人在程家祠堂中举行了简单而又热闹的婚礼,洞房就设置在前厅的厢房中,这一年,徐向前28岁,程训宣19岁。

婚后,程训宣没有跟随丈夫上前线,而是留在后方坚持革命,继续从事当地妇女工作。对于妻子,徐向前的心里是充满愧意的,他不善于表达,但对于妻子泼辣大胆的性格非常喜欢,还说她敢说敢做,像个男子汉一般,但也常提醒她,嘴边没个站岗的,小心哪天出错,不想一语中的。

1931年秋,正当徐向前在前线指挥部队奋勇作战时,张国焘却在后方拿起了屠刀,当时好一批干部都被牵连在内,平日里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事事都走在前面的程训宣也被当作典型抓了起来。

一天,徐向前率领部队行军到黄安县七里坪一带时,对妻子的思念涌上心头,再加上挺长时间没见妻子了,就让警卫员把破了洞的衣服和袜子给程训宣送去,让她缝补一下,而在往常,这些事情都是徐向前自己动手做的。

原来他这次以程训宣缝补衣服为名,就是想让警卫员打听一下程训宣的情况,警卫员去后没多久就哭着跑回来了,他告诉徐向前说程训宣被抓起来了,徐向前很是难受,但战事紧急,他只能继续行军,没想到这一别竟是永别。

程训宣被抓后,她遭到了严刑拷打,保卫局要她供出自己的“同伙”,她心里清楚这是想要自己说出丈夫的名字,但她就是不开口,不久后,张国焘见问不出什么,让人将程训宣放了出来,到后勤部的工厂里劳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向前带领部队离开苏区南下作战时,张国焘又让人将程训宣抓了回来,徐向前的警卫员留在了苏区没有南下,就想着去看看程训宣,第一次去时被拦住了,任凭他耗费口舌也无济于事,第二次去他才见到了程训宣。

走进低矮潮湿的房子后,警卫员看到程训宣正蜷缩在地上,身上都是伤痕,他的眼泪顿时流了下来,程训宣还不知道徐向前已经离开苏区作战,嘱咐警卫员不要将自己的事情告诉丈夫,怕连累徐向前,临别前他让警卫员转告:“你的妻子是忠诚的,是为了革命而死的,你不要为她难过”。可是警卫员后来根本没有见到徐向前,这话也没有带给他。

眼见程训宣不肯松口,张国焘下令秘密处死她,临终前,她将自己的一件花缎面棉袄脱了下来,交给和自己一起被关押进来的婶娘黄凤仙,她说:“娘,你的孩子还小,你要坚强一些,争取活着出去,这件衣服你留下暖暖身子吧!”

因为黄凤仙是子云区五乡的政府委员,她丈夫程绍绪是红军战士,在外打仗,她一同被抓,后来被释放,解放后,她将这件有特殊意义的红棉袄捐给了红安县革命博物馆收藏。

那时,徐向前正带领全军在前线紧张地进行第四次反“围剿”作战,根本抽不开身回家看望,也不知道妻子被害的消息,反围剿失利后,红军被迫撤离鄂豫皖根据地,徐向前一直惦记着妻子,到处打听她的消息,但却没有人告诉他。

直到1937年到了延安后,他才从别处听说自己妻子和王树声的妹妹等一批人都被杀害了,他当时就问周纯全为什么要把他的老婆抓去杀了,她有什么罪过?周纯全回答说没什么罪过,抓她就是为了要牵连到你。徐向前听后眼含泪花,望着天边,久久不语……

程训宣的不幸牺牲,对徐向前造成了巨大的心理打击,他心中这段痛苦一直埋藏了几十年,后来,他写回忆录《历史的回顾》时,文中就曾写到了这件事,他写道:“说一说我爱人程训宣的遭遇,这段叙述,也是我对他的悼念。……一场革命,人民群众的牺牲是巨大的……”

解放后,程训宣的大哥程启光已经由当年的三十一师特务队队长成长为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储运局的局长,他居住在北京并和徐向前一家保持着联系,1955年,程启光将母亲从湖北接到了北京居住,徐向前得知消息后,立即驱车到程家看望岳母。

小车在奔驰,徐向前的心里却翻滚不停,他的心情非常矛盾,一方面急于见到老人,另一方面又害怕见到老人,距离自己当初和程训宣结婚已经二十六年了,程训宣早已经不在人世,可是这个噩耗程启光没有敢告诉母亲,因为程训宣是家里唯一的女儿,也是程母的掌上明珠。

当徐向前忐忑地走进程启光的家时,他们一家人正在吃饭,他一眼就认出了穿着粗布褂子的母亲,急走两步亲切地叫了一声:“娘,您老人家身体可好?”

几十年没见了,老人颤颤巍巍地站了起来,用浑浊的眼光朝他上下打量了一番,惊喜地说:“你是,你是向前啊……可算是见到你了……”

“来来来,”老人拉着徐向前的手,让他坐在自己身边,让程启光给徐向前拿了碗筷,倒了杯酒,有些埋怨地对他说道:“向前啊,训宣哪里去了?娘来了,她怎么也不来看看我呢?”

听到问话,徐向前迟疑了一下才解释道:“娘啊,训宣到陕西学习去了,一时回不来,您别怪她。”

老人听了这话后,眼里噙满了泪花,不住地埋怨女儿:“这孩子,咋一点都不想娘呢?一走就是几十年,忙啊忙的,这回又不在……”

徐向前望着老母亲满头的白发和她那一双期盼的目光,心里直发紧,喉咙中像是堵了什么东西一般难以开口。这么多年了,老人一直蒙在鼓里,她会想些什么呢?是埋怨女儿的不孝?还是她已经预感到了什么?他真想把真想告诉老人,可他不敢,也不能说,这一切都是他的过错啊……

在徐向前胡思乱想时,老人也沉浸在对女儿的思念之中,好半天后她才拉着徐向前的手说:“向前,我跟你商量个事,既然训宣一时半会回不来,不如娘去看她行不行,你给娘订张票,不耽误你们事。”

说着她起身走到不远处,拿着那个背篓就要往里面装要出门的东西,众人一看老太太真的说到做到,都急了,连忙站起身劝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向前上前接过了老人手中的背篓,开导老人家说:“娘啊,您别急,就算您真的要到训宣那里去,也得我们送您啊,但您要缓一缓时间,现在训宣正在复习功课,要考试了,您去了她能安心学习吗?”

老人要走的心被说动了,但她还是有些不满,拍了拍徐向前的手说:“向前啊,训宣不要我这个娘了,我明天就回去。”

徐向前害怕老人多想,故作姿态地说:“您老要是等不及了,我马上就发个电报让训宣连夜回来,她的学业干脆不上了……”

“向前,算了……”老人看到徐向前一脸认真的模样,心中的怀疑少了几分,也许是觉得自己的希望还存在,反复叮嘱道:“娘就是想她了,一时半会儿见不着她没什么关系的,你让她安心学习吧,你们都是做大事的,耽误不得,娘也老了,就听你们的……”

就这样,老人才打消了要去看女儿的念头,此后一段时间里,徐向前只要有空就会去看望老人,程母在儿子那里住了一段时间,就回去了。

为了让老人晚年幸福安康,徐向前在以后的日子中一直编织着各种善意的谎言,小心翼翼地过着双重生活。

对于老人跟他说过的每一件事他都会努力记住,甚至记在纸上,以免说漏嘴,与此同时,他又不时地以“女儿”的口气捎去对妈妈的问候,还张罗着和老人一起给女儿过生日……

老人知道女婿现在是大官,是做大事的人,也相信他不会骗自己,但对女儿的思念是止不住的,从儿子那里得知了徐向前家的地址后,她三天两头就给女婿写信,问他女儿回来了没,从徐向前那里要到女儿的“地址”后,老人又隔三差五地给女儿女婿写信,问这问那。

为了让老人相信女儿还活着,徐向前有时以个人名义,有时又以程训宣的名义或者他们两人的名义给老人回信。为了摆脱老人的“追踪”,徐向前只能不断地给程训宣调动工作,先是从陕西调到了青海,又从青海调到了新疆,最后更是从新疆调到了苏联。

老人也许心中早已有了答案,但她还是甘愿活在这样的“谎言”之中,徐向前也因此“假戏真演”持续了十几年,直到1972年老人去世才止。

老人临终前拉着徐向前的手说:“向前,你是个好人,我这辈子是见不到训宣了,她跟着你,我死也放心了。”老人含笑离开了人世,直到此时她依然没有得到女儿死去的消息,徐向前这时已经七十多岁了,听到老人的话,他不禁老泪纵横,几十年来的谎言编织背后,是他那不可以与旁人诉说的悲痛啊!

1990年9月21日,徐向前元帅与世长辞,按照他的遗嘱,将部分骨灰撒在了红安的大地上,一朵朵鲜花伴随着元帅的骨灰撒在了大别山的山山水水之间,撒在了程维德村的乡间小路上,也撒在了程训宣烈士长面的土地上。

徐帅逝世后,程训宣的族侄程昌辉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向治丧委员会和徐帅之子徐小岩发去了唁函,代表程氏家族对徐帅的逝世表示哀悼。

徐小岩接到信后很是感动,他觉得父亲在湖北、在红安、在程维德村留下了很多的战斗足迹,也留下了很多的遗憾,但老区人民并没有忘记父亲,因此亲笔给程昌辉写了一封回信。

2001年7月1日,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通信部部长的徐小岩少将驱车来到了红安,他找到了程昌辉说明来意,程昌辉提议找县里领导,却被他制止了,他说道:“不麻烦地方了,一切食宿我自己掏,只要求你带个路就行。”

在程昌辉的带领下,徐小岩看到了父亲当年在这里战斗的痕迹,最后,他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来到王锡九村的黑洼,祭扫程训宣妈妈的墓。

由于时间仓促,大家并没有来得及准备花圈挽联等,徐小岩来到墓地,按照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在程训宣的墓前跪下磕了三个头,起身来到山洼的地旁采了一束山菊花和松枝,精心扎成了一个花环,放在了程训宣妈妈的墓前,敬了一个军礼。

程昌辉见此场景非常感动,他说:“你是第一位来此祭奠的徐家亲属,我代表训宣姑姑的后人们谢谢你!”

徐小岩双目含泪说道:“老父亲在世时,时常提到训宣妈妈,可惜由于年事已高和身体的原因,一直没能回大别山看看,可我知道他的心思,这次回来也是为了了却父亲的夙愿。”自这之后,徐家和程家的联系一直没有断过,也算是了却了徐向前元帅的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