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第67军进入老山战区时,当面越军已先期完成了换防,并一反雨季相持少动的作战常规,积极向前延伸堑壕,准备寻机发起攻势。根据预定换防计划,陆军第67军以步兵第199师接防老山正面11.7公里,纵深15.5公里的主战场地域,大小阵地200余个;步兵第138师接防侧翼八里河东山正面13.9公里防御地域,大小阵地93个。在作战地带内,各师均成1个梯队部署。在雨季防御作战中,陆军第67军部队与当面越军针锋相对,主要进行了5月下旬粉碎敌营连规模试探性、牵制性进攻,“5.31”抗敌团规模进攻,“6.11”反击211高地1、2号哨位战斗,“7.19”粉碎敌2个营规模反扑,“9.8”出击收复211高地1、2号哨位战斗,八里河东山“9.23”出击作战等。至1985年10月,陆军第67军及配属部队共歼敌近4000人,击毁越军技术兵器和观察所、屯兵洞一批,缴获部分武器弹药。彼时,战场形势已明显向陆军第67军有利方面转化。进入旱季作战后,陆军第67军又相继组织了“12.2”、“1.28”两次出击作战,牢牢把握了战场主动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战炮兵兵力

陆军第67军参战炮兵,计1个地面炮兵师师部(炮兵第12师师部)、6个炮兵团(军炮兵团、炮兵第22团、炮兵第24团、炮兵第46团、199师炮兵团、138师炮兵团),另1个炮兵营(步兵第200师炮兵团榴炮第2营)、3个高炮营(军高炮团混编营、199师高炮营、138师高炮营);团营属炮兵51个连(含2个反坦克导弹连)。

全军炮兵在作战中共编1个军炮兵观察所、6个炮兵群、1个独立榴炮营、3个高炮营(其中1个高炮混编营)。在军炮兵指挥所的统一组织指挥下,1985年5月17日前,5个新选择并构筑工事的炮兵营先于部队展开(199师炮兵团第1营、炮兵第22团第2营、炮兵第24团第2营、炮兵第46团第3营、军炮兵团第1营)。自1985年5月18日起 ,陆军第67军与陆军第1军换防,全军炮兵至5月29日接防完毕,并于5月30日9时40分前完成了射击准备。

老山战场敌我兵力相当,炮兵数量也基本相等。我军师属以上大口径地面炮兵21个营,计各类火炮252门;越军地面炮兵1个旅、3个团共18个炮兵营,计各类火炮240门。越军换防比我早。当面之敌越军的4个团均于1985年4月份先于我军换防,在我换防时不断以连、排兵力对我前沿阵地进行试探性进攻,5月31日凌晨,在我军接替指挥权不到20个小时的背景下,越军就趁我立足未稳发动了团级规模进攻,我不得不仓促上阵应战。

“5.31”抗反作战(粉碎敌“M1”计划)旗开得胜

1985年5月31日凌晨,越军以第313师982团为主攻团,第356师981团、314师983团为助攻兵力,实施了代号为“M1”计划的团级规模进攻。5时40分敌开始炮火准备,随后向我那拉方向实施了主要突击,与此同时在老山、八里河东山方向实施了牵制性进攻。

全军炮兵按照作战预案和《炮兵火力预先计划》,以准确、猛烈的火力支援步兵战斗。5月31日5时48分,199师炮兵首先开火,以压制性火力对牛棍塘、清水、黄罗、156号阵地、424号阵地、238高地、211高地展开、冲击之敌和敌直瞄火器、炮兵阵地行重点压制。7时0分,138师炮兵群、军炮兵群第2营,在军炮兵指挥所的统一指挥下,以火力机动支援那拉方向作战。战至13时0分,越军第982团遭我重大杀伤,进攻之敌全面收缩。但越军不甘心失败,不断组织连排兵力向我211高地3号哨位、408号阵地攻击,并加紧前运后送企图择机再次反扑。为支援步兵第595团坚守574号阵地3号哨位,408号、417号、431号阵地,制止敌增援兵力、前运作战物资,根据军首长决心,全军炮兵不定时、无规律地对135号阵地至黄罗、238高地至211高地、那瑞至清水3个地(路)段,对敌实施了不间断的炮火封锁,并以位于偏马的85加农炮连对211高地及其附近敌屯兵洞进行破坏射击。敌在无线通信中呼喊“炮火太猛,运输上不去,前沿粮弹紧缺”;“再不增援我们就撤了,顶不住了”。此战,共歼敌700余名,毁坏越军各种火炮27门,沉重打击了越军982团、981团、983团嚣张气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11”战斗(收复211高地1、2号哨位)互攻互守

“5.31”抗反作战沉重打击了进攻之敌,总体上取得了战斗的胜利,但越军趁我防守分队对阵地不熟,偷偷摸占了我211高地上的第1、第2号哨位。本来在战斗中为了消灭敌有生力量,战斗过程中个别阵地、个别哨位的进退、攻守都无关大局,但边界作战政治因素大于军事因素,越军以此大肆吹嘘,通过广播、报纸大造舆论,以致外交部、总参谋部、昆明军区前指来电查询缘由,并指示从6月4日开始要不惜代价夺回这两个哨位。

211高地是406高地向东延伸的山腿上一个不大的山包,正对面是敌占227高地,敌在高处我在低处,不远处同条山腿上还有一个山包被敌占领。该高地拱卫我主要防御方向主阵地东侧之安全,距敌防守区域清水河口南岸公路岔路口仅700米,以火力可以有效切断敌唯一一条通往扣林山前线的运输线,从中不难看出211高地是敌我必争之地。该高地是石质地无法构筑工事,只能依托天然洞穴、石岩石缝配置了3个人员不等的哨位。第3号哨位是主阵地,配置了5人,经反复争夺在我控制中;第1、第2号哨位是前哨阵地,“5.31”抗反期间,每个哨位只有3人,战斗中在人员大部牺牲的背景下,被敌偷偷摸占(实际可能只占了1号哨位)。彼时,前沿通信联络极度不畅,丢失哨位情况没有及时上报,导致了军事指挥的被动和战场形势的逆转。

为了收复211高地第1、2号哨位,军、师原计划于6月9日发起攻击,由于投入反击的预备队,投入战斗距攻击发起时间不到8个小时,来不及熟悉地形和出击路线,加之待机位置距进攻出发地3公里,树高林密、沟壑纵横,仅有1条一人多宽的泥泞小路可以通行,且要通过2至3道敌炮火封锁地段。行动开始后担任攻击的9连连长不幸牺牲,即将发起攻击时部队又遭炮击,战斗队形打散来不及收拢,被迫将攻击发起时间推迟24小时。6月10日原定于午夜开始攻击,但战区暴雨能见度不足1米,只好暂停行动。攻击分队于11日5时发起攻击,敌我展开激烈的表面阵地争夺,接近中午排长刘海洋带二梯队进入3号哨位。但是,由于初上战场经验不足,加之反冲击行动准备不充分等因素,战至11日,尽管地面步兵拼死战斗并付出了巨大伤亡代价,最终也未能完全收复敌占哨位。

自1985年6月1日始,越军不间断地组织连排兵力向我211高地3号哨位、408号阵地攻击,并加紧前运后送,企图伺机再次反扑。为支援步兵坚守211高地3号哨位和408、417、431号阵地,根据军首长决心,军炮兵指挥所组织全军炮兵,于1985年6月上旬对135号阵地至黄罗等3个地(路)段,采取监视射击、妨害射击、集中射击的方法,对敌实施了有重点、分阶段的炮火封锁。期间,199师炮兵指挥所,还连续4次组织85加农炮对211高地及其附近敌屯兵洞、火炮等进行破坏射击。在“6.11”作战中,我炮兵灵活运用火力,基本实现了迟滞敌行动、制止敌补给、消耗疲惫敌之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19”抗反作战(粉碎敌“M2”计划)大获全胜

“6.11”激战后战场相对平静,但暗流涌动。期间,越军副总长黎玉贤、第2军区司令员武立精心策划大反扑,企图打我措手不及。6月25日军炮兵指挥所作战组副组长刘庆官,在敌情资料上看到敌前指人员与同乡的两段通话后感觉有异,立即让军炮兵指挥所作战组参谋王华勤,向军炮兵观察所、各师炮兵指挥所查询近期观察到的战场动态,并召集军炮兵指挥所侦察组组长张之庚、参谋王芳忠、张守义共同分析判断。经综合分析,得出了“越军可能在7月5日前后发动团级规模反扑,其攻击部队已进入待机位置”的判断结论。随即向军炮兵指挥所指挥员佟宝存、副指挥员王保书、军司令部副参谋长张胜文,提交了《军炮兵指挥所情况判断报告》。三位首长认为情况重大,当即向军长张志坚报告,军首长经研判后采纳了《军炮兵指挥所情况判断报告》,立即报告军区前指。总参、军区前指很快批复同意情况判断,全军立即进入了抗反准备。

7月5日敌没有按期发起进攻,情报显示7月3日越军副总参谋长到达前指审定计划,因为分歧较大不能拍板,带计划返回河内。军炮兵指挥所再次研判敌情,判断敌进攻时间在7月20日前后,要求全军炮兵进一步完善火力计划。7月6日,军炮兵指挥所组织了8个炮兵营及部分团属炮兵,对黄罗、蝙蝠洞、238高地、398高地、395高地、432高地之敌进行了重点炮击。7月18日,军炮兵指挥所又统一组织前沿直瞄火炮,先后3次对敌前沿直瞄火器、屯兵洞进行破坏射击。

7月19日晨,敌向我实施了代号为“M2”计划的大反扑,原以为可以打我措手不及,没料到我军早已严阵以待。5时38分,越军炮兵第168旅、炮兵第457团对我前沿阵地行短促炮火袭击后,越军第313师以2个多营兵力向我那拉方向408号、577号、417号诸阵地发起轮番攻击。在军炮兵指挥所的统一组织指挥下,师、团炮兵群以主要火力压制敌炮兵,拦阻敌后续梯队;团属炮兵以主要火力集中打击迎面冲击之敌;我配置在铜塔地域的130加大口径直瞄火炮,以“大炮上刺刀”的壮志与勇气,开辟“大口径加农炮行半直瞄射击”之先例,对敌前沿火力点、屯兵洞及敌小青山85加农炮炮位行直瞄破坏射击;我前沿直瞄火炮(高机)拦阻、侧射冲击之敌。在我炮兵有效火力支援下坚守分队激战48小时,粉碎了越军12次营、连规模进攻,取得了歼敌310余名,毁坏敌各种火炮15门的战果。

“12.10”“1.12”两次抗反作战捷报频传

在旱季作战后期,越军为挽回面子、夺回“失地”,其866团于1985年12月10日(“12.10”抗反作战)晨对我405号阵地实施了一次营级规模进攻后,又于1986年1月12日(“1.12”抗反作战)深夜对我那拉方向408号、405号阵地实施了一次1个营级兵力的反扑。199师及早判明了越军之企图,及时组织所属炮兵对展开、冲击之敌实施集中射击,大量杀伤了敌有生力量,支援坚守分队粉碎了敌反扑企图。在“12.10”抗反作战中,越军一再呼叫:“敌炮火太猛,伤亡112人,已无力进攻。”

通过抗反作战,全军炮兵顺利实现了从训练到实战的转变,为稳定全军防御态势建立了战功,赢得了全军指战员的高度信赖和赞誉。在坚守前沿的战士与敌生死搏斗时,在军工被敌火力压制在“生死线”时,我军的炮弹从天而降指到哪打到哪,看到倒下、鼠窜的越军和敌被打哑的火器,一线步兵怀着激动的心情从内心喊出了“炮兵万岁”的肺腑之音,随着战果的不断扩大,“炮兵万岁”的口号响彻云霄。

越军总部和第二军区连续组织的“M1”计划(即,我军“5.31”抗反作战)、“M2”计划(即,我军“7.19”抗反作战),两次大规模的反扑被我挫败后,敌一线部队伤亡惨重、士气下降,已无力组织营以上规模进攻,不得不从攻势转入防御。

彼时,我军则士气大振,越战越勇,在两次抗反作战胜利的基础上,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了4次出击作战,先后攻克了574号阵地第1、第2号哨位,405号阵地、395高地、968高地、425号阵地以及八里河东山方向的55号、59号阵地,节节胜利、步步为营、战果显赫,引世人关注。

“9.8”出击作战出其不意

1985年9月8日,步兵第595团指挥该师侦察连,精兵奇袭,一举收复574号阵地(211高地)第1、第2号哨位。战前,陆军第67军炮兵在军炮兵指挥所的统一指挥下,实施了近10天的预先火力准备,大部摧毁了574号阵地周边敌观察台、直瞄火器、骨干工事。8日10时45分,炮兵部(分)队根据攻击分队的炮火呼唤,按照预先火力计划对敌实施突然猛烈的炮火袭击。与此同时,在八里河东山方向实施了有重点的火力佯动。攻击分队紧随炮火延伸,以灵活的战术、迅猛的攻势,于10时46分占领了第1号、第2号哨位,当即转入防御。10时51分,越军炮兵对我那拉前沿阵地及纵深炮阵地实施了猛烈炮击,其步兵兵力向574号阵地组织了数次反扑。战至9日5时30分,我防御分队在我强大炮兵火力的支援下,连续打退了敌12次班、排规模的偷袭。9月9日至9月13日,敌不断对我574号阵地及周边地域进行了炮击,并多次使用特工袭扰我哨位。199师炮兵在574号阵地外围构筑了3层绵密火带,使我步兵在极其困难的战场条件下坚守了阵地,巩固了来之不易的既得战果。

“9.23”出击作战精兵奇袭

1985年9月23日,步兵第414团第7连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向395高地、23号阵地、436高地及附近3个无名高地出击。6时15分,炮兵按照火力计划对敌指挥所、支撑点、炮兵阵地等21个目标进行火力急袭,对161高地、227高地、238高地、968高地之敌实施火力佯动。战至7时05分,攻击分队占领敌表面阵地,随即进入搜剿打洞、清剿残敌战斗。此时,我炮兵以部分火力对432高地、907高地实施监视射击,以团、营属炮兵对敌前沿观察所行迷盲射击,集中大部远程炮兵重点压制郎首、那瑞地域敌炮兵。战至9时45分,全歼395高地地域之敌,于16时27分顺利撤回我方阵地。此战,歼敌181名,毁坏敌各种火炮10门、机枪14挺、军车1辆。

“12.2”出击作战攻其不备

1985年12月2日,步兵第596团第7连、步兵第597团第4连按照作战预案,成功组织实施了“12.2”(代号:“851工程”)出击作战。1985年11月30日6时前,突击分队进入攻击出发阵地屯兵洞择机出击。12月2日6时30分,突击分队秘密占领冲击出发阵地,完成攻击直前准备。7时40分,炮兵按照火力计划对既设目标进行火力急袭,对405号阵地、968高地、那拉前沿以及朗屏、那瑞地域敌炮兵进行压制射击。突击分队在我炮火急袭同时,一路从301号阵地北侧向301号、405号攻击,一路从北长形高地向301号、405号阵地突击,形成钳形夹击态势。7时58分,根据突击分队炮火请求,炮火急袭由20分钟延长至40分钟。8时05分,为支援攻击分队夺占301号、302号、405号表面阵地,对968高地集中了7个炮兵连进行了40分钟火力急袭。该火力急袭,既作为攻击405号阵地的佯动火力,又是即将出击968高地的预先火力准备。突击分队在我炮火支援下,分3个波次接力超越攻击,分别于9时12分、9时30分、9时56分,攻占了603号、604号阵地和968高地表面阵地。在取得出击告捷的背景下,突击分队采取边打洞边占领的战法,迅速全歼了守敌。10时10分至10时49分,突击分队在我炮火掩护下有序撤回我方阵地。此战歼敌408名,摧毁敌85以上口径火炮9门、迫击炮17门、重机枪6挺、汽车2辆、工事144个、屯兵洞23个,取得了旱季作战的首次胜利。

“1.28”出击作战经典之作

根据中央军委、成都军区前指关于旱季作战的指示,军决心组织实施“1.28”出击作战(代号:山虎8号工程),在那拉和黄泥坝两个地区同时出击。届时,令我第6、第7侦察大队从两翼秘密出境对敌实施破袭,配合正面作战。从1986年1月13日始,我军炮兵用间、直瞄破坏射击的方法对544等高地、61号、62号等阵地进行了15天的打破常规的“火力拔点”和零星炮击,并对981高地、1081高地,408号阵地以南实施火力佯动。1986年1月28日,我军经过45天的周密准备,出敌不意、乘其不备向那拉方向425号阵地以及八里河东山方向55号、59号阵地同时发起攻击。在我炮火掩护下,向425号阵地攻击的步兵第595团第4连,仅用11分钟就一举攻占425号阵地。攻击59号、55号阵地的突击分队也于7时57分、8时13分相继占领上述阵地。此战,我炮兵共对920个目标射击1744次,与步兵一道歼敌438名,毁坏敌各种火炮29门、高机(重机)33挺,并以炮火摧毁了越军第866团3营、第568团1、2营一线连排阵地大部工事。

结束语

陆军第67军炮兵在全期作战中,与步兵一道先后粉碎了越军“5.31”“7.19”“12.10”“1.12”4次团、营规模反扑,35次连级规模进攻;先后实施了“9.8”“9.23”“12.2”“1.28”4次出击作战。战中,共射击各种目标42300余个(次),与步兵一道歼敌8400余人,其中伤敌4390人、俘敌10人,毁坏敌各种火炮255门(次),高机(机枪)103挺,弹药所39个,军车27辆,各种工事1100余个,缴获火炮3门、各类枪支141支及大量军用物资。

原载英雄旗帜公众号 编辑整理:刘静 凯凯 大湖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