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说说我为什么要去留学吧

不瞒你说,我是一个非常有想法的人。出国交换的想法其实在我刚上大学时就有了,那时单纯因为自己还没有出国的经历,特别想要抓住这么一个机会去体验一下异域风情,顺便游览一下国外的山川湖海。大二的时候确定了心中的这个想法,更重要的是想在研究生阶段前先体验一番国外的学习、生活方式。

在世界各个权威排名中,爱丁堡大学常年位居前二十,以及他的学术氛围、教育模式、文化底蕴,这都让我对爱丁堡大学充满了敬佩与好奇,我非常想去体验一下这人杰地灵之处的学习和生活。

关于申请的具体问题,各个学校项目的申请难度其实每年都会有变化,每一个学科也不相同。学校在选择交换名额时肯定会注意到学科、院系的平衡,不过具体的难度我不太好衡量,但大家总是可以通过和自己同学科的同学的交流中估摸个大概出来的,更有效的便是关注国际合作部报名网站上报名人数的多少来判断项目录取的难度。

在大三,我去了爱丁堡。在爱丁堡的大半年,我见到不同的人,经历不同的事,看到更大的世界,也正是这段交换经历,让我有了要去英国读硕士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爱丁堡)

大四了,申请刻不容缓

回到国内是大四上学期,关于我想去英国读硕士的事情与父母商量后,分分钟达成一致。为了不耽误宝贵的时间,我直接找到了重庆新东方前途出国的专业规划老师着手开始申请。

第一步是选校。首先对于学校排名和专业排名的选择,我完全没有只去世界排名前100或前50的死规定,再加上我当时是有想过毕业后会考虑留英就业,所以我当时的逻辑是:地理位置>专业排名>学校排名。我把学校排到了末尾:在英国就业,大公司讲求多元化不歧视无偏见。另外我为什么觉得专业排名比学校重要:本国的雇主和对应领域的面试官是通晓专业行情,比如卡斯商学院虽然隶属于二线排名的城市大学,但业界一直很认可,就业方面他们的商科生是非常吃香的。

第二步是定校。结合我自身情况出发,我甚至还选了一所世界排名100开外的约克大学,因为约克大学MA Psycholinguistics的课程设置非常吸引我,老实说,选择它我确实是做到源于喜欢且倾听内心。伦敦大学学院我选择了语言科学(神经科学,语言与传播)Language Sciences (Neuroscience, Language & Communication) MSc这个专业,它在课程介绍上这样写道:主要为具有相关学科背景且希望加深语言科学知识的学生而设计,也就是说这个学位是那些有兴趣申请语言、言语科学、神经科学、语言学或相关学科研究学位的人的理想准备。

除此外,在专业毕业就业走向里也明确表示: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走向包含了谷歌和亚马逊在内的语音技术、人工耳蜗制造商)或教育领域工作。如我所愿,就这两点原因让我很快下结论:就是它了!

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是啊,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我刚进大一的时候,虽然很多事不敢妄自下定论,却一直相信,要好好读书。

所以带着对自己专业的喜爱,我一改高中上课偶尔出神的常态,坐第一排认真听课,记下任何有用的学习方法,且学以致用。学姐学长们告诫我:一定要稳住绩点,这句话我一直记着,于是在几乎每天满课、休息时间很少、课外活动丰富的时候,我依旧认真听课,完成学习任务。像图书馆闭馆回寝路上看见的星星,寝室旁备考语言的样子确实数不过来了。

2017-2018优秀学生奖学金 (GPA前10%+科研实践) 乙等;

2018-2019优秀学生奖学金 (GPA前10%+科研实践) 乙等;

双语者翻译启动不对称性相关研究;

上海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教学部门英语教学;

过程不马虎,结果肯定不会骗人。这些都为我的文书狠狠加分了。

在经历了一个多月的申请和等待,我拿到了五所学校的录取,其中包含了G5院校之一的UCL伦敦大学学院, 世界排名前20的具有悠久历史的苏格兰顶级名校爱丁堡大学。拿到这些offe后,脑子里又开始一阵激烈的思想斗争想申请爱丁堡大学,因为那里有我自己熟悉的导师和同学,更重要的是有我感兴趣的专业领域。在递交申请后不久,爱丁堡语言科学的offer也来了~哈哈哈哈

作为一块被内卷打磨过的鹅卵石,我想以过来人的身份和大家说的是:

1、语言考试:越早考越好。我申请的是英国语言学,因此只需要考雅思这一种考试。早点好的好处就在于避免之后时间紧迫,在申请时增加徒劳的紧张感。

2、文书PS准备。录用者会从文书里看到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判断出你为什么想申请某专业,以及你是否足够达到学习该专业的要求。对于文科学生来说,好的PS更为重要,因为它间接体现了你的撰写水平,以及表达能力。而这两种能力,在研究生学习中都是必不可少的。

3、推荐信准备。推荐信是很重要的侧面体现你学术能力的材料,所以大家也不能忽视。推荐人最好是身边Title比较高,或者和自己熟悉的老师。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拒绝社恐,和老师保持良好的好好沟通。

爱丁堡,是真不错啊!

当我再一次回到爱丁堡这个学校时,爱丁堡是彷佛又不是原来的样子。城市有古堡、高街、山丘、白雪和樱花,而爱丁堡大学就散落在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没有围墙,没有大门,融化在了这个城市里。

(爱丁堡)

人文学院大多坐落在市中心的中央校区,理工学院则坐落在市中心以南三公里的千禧年后新修建的国王校区,少了一些喧嚣,只有胖松鼠和胖鸽子,自成一个小天地。校园里几乎每一幢楼,每一条路,都是以各个领域著名的学者命名的,每次走进麦克斯韦楼,都能感受到迎面扑来的浓厚的历史气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光所及的爱丁堡)

我非常喜欢The Road not Taken这首诗,最后一句写道“I took the road less travel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这句话旨在表达“选择一条我们喜欢的路,坚定走下去,不管怎样都会有收获”。所以在爱丁堡正式开启探究生生涯后,我又有了一些特别的感受,比如:师生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每周除了上百人共同参与的lecture外,还有固定的十几人小组的讨论课,这与国内老师单方面传授、学生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截然不同。在生活方面,对自理能力的要求相当高,除了学习之外,要自己承担做饭等各类杂事,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都要兼顾,如今我也成为了“多面手”。

当你看到这篇文章时,我正坐在坐在爱丁堡这历史感厚重的教学楼内学习,于是,敬畏之情加1再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