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定不能老是待在家里。一个只知道待在家里的家长,教育的路子往往越走越窄。

出去看看,你才会知道,各行各业,三教九流,都有自己的充实与幸福,并不只有考上北大清华才幸福。

换句话说,教育孩子的时候,眼光不能只盯在孩子身上。否则,视野越来越窄,目标越来越集中、越来越高冷——直到高考揭榜的那一刻,去体验梦想的轰然崩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眼光向外,多看看世界,就会知道,路有很多条,每一条都有每一条的幸福。幸福绝不只走一条路。

这么多年来,无论是关于家庭教育的思考,还是自己培养孩子的实践,都促使我思考一个问题: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什么?

考上大学,甚至北大清华斯坦福,找到一份好工作,这算是教育的目的吗?某种程度上,当然算,但绝不是终极目的。

是成才吗?当然算。毕竟每一次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孩子成才。

然而,什么才算成才的标准?北大清华、高薪工作?于是又绕回到老路上了。

目标的不确定性,让我们的教育之路充满了坎坷和惆怅。家长们在“上北大的终究是少数”的理性和“努力也能上清华”的非理性中摇摆,在孩子是天才还是庸才中纠结,在“基因决定论”和“环境影响论”中抱怨……

幼儿园孩童的家长们,都有个北大清华的梦想,到了小学,这种梦想被击碎了一半;到了初中,被击碎80%;到了高中,已经被击碎了至少99%。

初三到高三阶段的家长,是最容易泄气的。梦想被击碎之后,索性自暴自弃,孩子既然如此,随他去吧。

偶尔成绩有所抬头,顿时又生出许多勇气,感到“这孩子就是不知道学,一旦认真学还是有希望的”。直到看到下一次考试的成绩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这样来来回回,反反复复,揉揉捏捏,直到粉碎。

这种时刻,很容易失去方向感。失去方向感,意味着不确定性增多;而几乎所有的惆怅忧伤不痛快,都源于不确定性的增多。

作为资深家长,我必须劝你一句: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找到方向感。

如果你早就打算让孩子搞什么强基计划、自主招生、艺术特长,方向自然很明确了;如果没那个条件呢?方向感还会有吗?

可能很难,但必须找到一个方向。这个方向,就是要让你的家庭教育,拥有一个很明确的目标。

——学会幸福。

听上去很虚,甚至很虚伪。但这是我们的教育,必须达到的终极目标。失去这个目标,再高冷的教育,都只能是失败。

必须教会孩子如何幸福,如何学会幸福。幸福是一门科学,而且需要学(可以参阅一些心理学书籍)。

所有的成长,最终目的,是让孩子能够在学习乃至今后的工作中,感受到幸福和充实,而不是冷漠和无聊。

如果你是虎爸虎妈式教育的拥趸,我未必赞同你的某些做法,但是,如果你能够让孩子在刻苦的训练、学习中,大量释放多巴胺——这种幸福的终极毒素,那么你的教育就是成功。

韦东奕为什么对解数学题如此痴迷,根本原因就是他在解题的过程中,大脑大量释放多巴胺,这种感觉让他沉醉。

即便孩子喜欢厨艺,喜欢乱涂乱画,只要在这个过程中,他能感受到幸福,这样的教育就是成功。

困难很多,让他试着去突破一丁点,感受那一丁点带来的幸福。不要盯着高山,高山让人压抑,压抑就很难幸福。

听说这叫幸福学。

高金国,笔名高了高,高级编辑,著有《好父母养出好孩子——给家长的35堂教育思考课》《写给孩子的趣味中国历史(12册)》《少年读史记故事(3册)》《人生是一场修行》《唐朝那层窗户纸》《齐国那些事儿》等图书26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