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10月,苏德两军拼死角力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如火如荼;
毛主席提前四个月预言了苏德战场关键一战——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结局;
厉害的是,毛主席不仅料到了结局,连苏军的反攻方向都猜对了;
在全世界屏住呼吸,静待战役结果的时刻,《解放日报》慷慨断言:这将成为二战的转折点!

毛主席的战略眼光竟如此深远,且让本文为您从头道来!

一、苏德战争和二战的焦点集中在斯大林格勒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集中190个师的550万大军,4900架飞机、3700辆坦克、47000门大炮、190艘军舰,向苏联发动突然袭击。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最为惨烈的苏德战争爆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希特勒与德军高层研究作战方案

战争初期,由于苏联红军对德军的闪电战猝不及防,损失惨重。仅仅在战争头三个月,仅被俘就超过200万人,到1941年10月,德军已经直逼莫斯科城下。

在红军的顽强防守下,德军迟迟不能占领莫斯科,随着异常致命的冬季来临,德军陷入困境。1942年1月,苏军发动反攻,击溃德军50个师,将敌人从战线上击退200-300公里,挫败了德军的攻势。

在莫斯科战役中英勇的苏联红军击败了德军,粉碎了纳粹德国不可战胜的神话,然而希特勒虽然遭到局部的失败,总体实力却没有遭到太大的损伤,德军仍然处于战略主动。

希特勒仍然在调兵遣将,希望在战争中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1942年7月,希特勒再次命令其精锐的第6集团军,会同整个南部战线的约100万德军,从南北两个方向对伏尔加河畔的斯大林格勒实施夹攻。

法国投降后希特勒在巴黎凯旋门阅兵

只要占领斯大林格勒,德军就可以获得丰富的高加索石油资源(当时高加索拥有全苏联74%的油井),同时威胁到西亚和中东,进一步打通亚欧交通线,实现其从东面迂回北非的可怕战略意图。

在希特勒的战略考量中,还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即流经斯大林格勒的伏尔加河是苏联重要的航运通道,每年通过这条河流运输的石油达900万吨,其他物资达2100万吨!

一旦控制斯大林格勒,就相当于扼住了斯大林的喉咙,使得苏联的坦克、飞机、汽车无法开动,战争难以为继。

因此,纳粹德国对于斯大林格勒是志在必得的。而在哈尔科夫战役中遭到严重失败的苏联红军,此时只能拿出约16万兵力用于保卫斯大林格勒。

从7月17日双方在斯大林格勒爆发地面战斗开始,战事的规模很快超出了两军统帅的预期,双方先后投入了近500万兵力卷入斯大林格勒的血肉磨坊。战斗的激烈程度已经超出了人类历史上曾经有过的顶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希特勒的野心

在战役最惨烈的阶段,仅仅在斯大林格勒城内,作为进攻一方的德军每天伤亡在3000人以上,而苏军的伤亡更在此之上。战役期间,苏德两军平均每天合计的伤亡人数竟达1万人!

抗日战场上最激烈的淞沪会战历时三个月,日军伤亡8万,国民党军伤亡30万,双方平均到每天的伤亡合计为近4200人,这已经是非常恐怖的伤亡数字了,但与斯大林格勒相比仍然是小巫见大巫。

德军在斯大林格勒前线投入了7000门大炮,随后逐步增加到10000多门,消耗的炮弹达600多万发,而苏联红军则投入了15000多门大炮,发射了730万发炮弹。

1300多万发炮弹把斯大林格勒化为一片焦土,而淞沪会战中日军发射的炮弹才30万发,国民党军打的炮弹数更是远远不及,可以说,这场战役已经超出了当年中国人对战争强度的认知。

此时,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焦点集中在苏德战场,而苏德战场的焦点集中在斯大林格勒。

1942年8月德国摩托化部队渡过顿河

远在几千里之外延安窑洞里的毛主席,自然而然地也将注意力放在斯大林格勒战场,尽管延安位置偏远,消息滞后,但他仍密切地关注着斯大林前线的任何变化。

二、胜负难分的斯大林格勒战场

1942年7月底,经过加强后的第6集团军近30万兵力,400多辆坦克,5300多门各种火炮直扑斯大林格勒。

此前,德军几乎以雷霆万钧之势击溃了集结在顿河河曲的苏联红军,在他们的想象中,消灭在斯大林格勒的红军两个集团军简直是小菜一碟。

在一开始就掌握了斯大林格勒制空权的德国空军把苏联红军的铁路运输阻隔在斯大林格勒以东250公里以外,这使得红军对斯大林格勒的兵力和给养补充异常困难。

在斯大林格勒上空的德空军BF-109“梅塞施密特”战斗机

当时,德国空军第4航空队有1200架作战飞机,其中包括性能明显领先于苏联空军的福克沃尔夫FW-190A和梅塞施密特ME-109F战斗机,它们对苏军的运输卡车进行了毁灭性打击,这使得红军成编制地向伏尔加河方向运输部队已不可能。

苏军对斯大林格勒第62集团军的拼死支援形同添油,在战役期间,先后有24个步兵师,7个独立旅和大批特种兵加入第62集团军,但这个集团军的总兵力从来没超过6万人。

德军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击,尽管如此,7月底德军仍然杀过顿河,使得斯大林格勒直接暴露在其攻击锋芒之前。

由于希特勒错误地估计了形势,分散了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兵力,使得苏军赢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到8月19日德军重新恢复进攻时,守城的红军实力已经大大加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2年8月在斯大林格勒城郊的德国装甲部队

此时德军也遭到了重大困难,坦克和车辆油料不足的问题再次显现,这使得缺乏装甲部队的德军攻击威力大减。

随后两军开始在伏尔加河西岸的斯大林格勒城郊反复拉锯,通往伏尔加河的每一米道路都铺满了双方的尸体。

9月14日,德军从城北突入斯大林格勒市区,对苏军来说最艰难的时刻到来了。9月25日,德军占领了市中心,三天后冲进了北部工厂区。

在斯大林格勒城内的制高点马马耶夫岗,双方来回争夺数次,一天之内的伤亡就达一万人。但到了9月29日,高地仍然在苏军手中。

双方都花费了吃奶的劲,从9月底到10月初,德军向斯大林格勒补充了20万部队,而苏军除了补充6个师以外,还将掉队人员、工人分遣队和能拿得动武器的市民全部编入了守军。

1942年10月,在斯大林格勒废墟中的德军

尽管如此,到10月9日,苏军的守城兵力还是只有5.5万人,而德军仍在一米一米地将市区占领,每一幢楼都要经过不止一次的激烈争夺,直至最后化为废墟。

在激烈的巷战中传出了一句名言“我们已经占领了厨房,但客厅还在敌人手里”。

在可以预见的时间中,丘吉尔、罗斯福等西方领导人对战役的前景并不抱乐观情绪,1942年8月丘吉尔访问莫斯科,直接向斯大林表示:盟军不具备1942年在欧洲登陆的条件。

更可恶的是丘吉尔还表示,根据《租借法案》对苏联的援助由于受到德国海军潜艇的袭扰,到1943年1月都不可能恢复。

对英国人坐观成败感到恼火的斯大林破釜沉舟,下达了著名的第227号命令:

没有上级的命令,不得后撤半步。无论他是连长、营长、团长、师长、政委,只要是在无上级指挥官的命令情况下擅自撤退,他就是叛徒,他就要被当作祖国的叛徒而受到处理。

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的废墟中死战不退

就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如火如荼,胜负难分的紧急关头,1942年10月12日,延安的《解放日报》刊登了一篇毛主席专门撰写的社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发表时原名《红军的伟大胜利》),社论说:

在这四十八天中(指从8月23日苏军渡过顿河河曲到10月12日这段时间),这个城市每天的胜负消息,紧系着无数千万、万万人民的呼吸,使他们忧愁,使他们欢乐。

与丘吉尔大肆吹嘘阿拉曼战役的“辉煌胜利”相比,这篇社论开创性地评价道:

这一战,不但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甚至也不但是这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而且是整个人类历史的转折点。

阿拉曼战役从1942年10月底打到11月初,一共打了11天,盟国和轴心国双方伤亡合计7万多人,损失坦克和装甲车800多辆,大炮360多门,飞机180架,轴心国军队损失的5万多人中,有3万多人是意大利军队。

毛主席在延安写作

就阿拉曼战役这样的伤亡和装备损失程度,还不够在斯大林格勒打3天的!与在斯大林格勒的损失相比,德军在阿拉曼的失败简直是九牛一毛。

毛主席在这篇雄文中做出了这样的结论:战争的第三阶段快要结束,今年冬季开始的第四个阶段,将是希特勒走向死亡的阶段。

根据毛主席的分析,在1942年6月发起的夏季攻势中,希特勒鉴于去夏分兵(指1941年夏季)的失败,集中他的兵力向着南线。

这一部署尚属于明智,然而希特勒在战役的中途,又想要“东断伏尔加,南取高加索”,一举达成两个目的,仍然分散了他的兵力。

对于希特勒这种野心与实力不相称的愚蠢做法,毛主席形象地比喻道:这就是“扁担没扎,两头打塌”,因此,纳粹德国必将陷入目前的绝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给干部战士讲话

这篇社论还给希特勒的命运提前下了结论:10月9日以后的希特勒,将只有死路一条好走了。

希特勒如果看到《解放日报》,一定不喜欢这个“预言”。

三、顿河南岸:第6集团军的软肋

在斯大林格勒的战事旷日持久使希特勒忧心忡忡,再一次命令德军不惜一切代价拿下城市。

1942年10月14日,德国第6集团军司令官保卢斯将军奉命调集5个步兵师和两个装甲师向斯大林格勒城北工厂区发起冲击。

经过5个多小时你死我活的拼杀之后,德军突破了拖拉机厂防线,杀到伏尔加河边。苏联红军第64集团军司令员崔可夫将军后来写道:“10月14日将作为整个斯大林格勒战役最为血腥、最为残酷的一天而被载入史册。”

后来成为苏联元帅的崔可夫将军(左二)在斯大林格勒的指挥部

此时,斯大林格勒的局势对苏军而言已非常不利:德军占领了全城80%的面积,并且将苏军第64集团军沿伏尔加河分割为两个狭长的防守区域,从态势上来说有利于德军分割围歼。

希特勒和德国最高统帅部所真正担心的是,在斯大林格勒以北,顿河西岸德军的侧翼兵力空虚,极易成为苏联红军反攻突破的缺口。

当时,损失惨重的德军已经把所有的机动兵力都集中在斯大林格勒突击方向,在其西北面的顿河方向数百公里的防线上只有其附庸国的3个集团军,一旦红军集结大部队从顿河南下,则德军将陷入腹背受敌的不利处境。

希特勒并非不知道这一潜在的危险,但他依然偏执地认为德军能够在冬季来临之前占领斯大林格勒,然后再从伏尔加方向抽调兵力来加强他薄弱的左翼防线。

最终苏军从顿河西岸突破了德军的防线

尽管德国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将军早已经指出了德军存在的致命漏洞,而盲目自信的希特勒反而免去了哈尔德将军的职务,由更加听话的蔡茨勒将军代替。

这再一次暴露了希特勒性格中的弱点,总想着双管齐下、面面俱到,但最终是鸡飞蛋打,两头落空。

其实,希特勒和以布劳希契、蔡茨勒为首的国防军的老军官们之间的矛盾久已存在,1942年初,当斯大林在莫斯科发动反击时,所能动员的红军兵力比前线的德军还要少50万。

但德国陆军司令部的主要负责人却被红军排山倒海般的气势吓破了胆,忙不迭地命令德军放弃构筑的坚固工事,立即撤退。

如果不是希特勒撤掉了布劳希契的陆军总司令职务,自任陆军总司令,并命令德国中央集团军立即就地组织防御,打退了红军的追击,那么德国中央集团军在1942年春天就已经消失了。

在斯大林格勒废墟中手持苏制波波沙冲锋枪的德军士兵

因此,希特勒实际上已经不再信任陆军部的头头脑脑们了。他所坚信的是,苏联红军尚不具备充足的兵力和兵器发动全面反攻,即使实施了反攻,也只不过是试图从顿河方向给第6集团军施加有限的压力而已。

就这一问题,毛主席看得比希特勒更加清楚。他在同一篇社论中指出:

在苏德战线,距冬季不到一个月了,他(指希特勒)须赶快转入防御。整个顿河的以西是他的最危险的地带,红军将在这一带转入反攻。

判断红军即将在冬季转入反攻,这本身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当年拿破仑入侵俄国,也一样惨败于俄罗斯的冬季,况且上一年冬季红军就在莫斯科发动反攻,打垮了德军对莫斯科的攻势。

厉害的是,毛主席以超人的战略眼光看到了斯大林格勒战局的未来,即红军将从顿河以西给德军致命一击。

毛主席翻阅报道苏德战争情况的消息

更加厉害的是,即使在斯大林的计划中,顿河以西也并不是首选的突击方向,他所确定的初步反攻方向是沿着顿河实施南北对进,向心夹击德军,而不是从顿河以西实施大纵深迂回。

应该说,当时任苏联红军最高副统帅的朱可夫和红军总参谋长的华西列夫斯基将军的观点与毛主席接近,作战意图也更为庞大,他们所想的远不是击溃或者击退德军,而是将斯大林格勒城下的德军包围一举歼灭。

这也就是毛主席所说的“伤敌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英雄所见略同啊!

最后,斯大林接受了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将军的意见,决定从顿河以西向南发动迂回攻势,包抄德军的后方!

作为统帅,毛主席的比希特勒的偏执和侥幸可高明得太多了。

斯大林格勒的红军实际指挥者朱可夫元帅

四、毛主席的知己知彼和德军的末日

10月14日、16日,毛主席又连续发表两篇社论,即《历史教训》和《评柏林声明》,再次对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前景做了精准研判,而这时候正是斯大林格勒局势最为危急的关头。

在斯大林格勒的德军已经接近精疲力尽,而苏联红军的许多师只剩下几百人,团只剩下几十人了。

然而,毛主席明确地指出,法西斯德国已经逐渐丧失战争的主动权,并开始由攻势转向守势,这是由四个重大变化共同决定的。

第一,不像1942年春天德军的精锐部队尚保存了一大部分,如今其生力军已经在高加索方向的攻势中消耗殆尽。

希特勒的旧军队是疲敝不堪了,精锐部分已经耗完。他的人力资源与军备资源即使再搜括,也不能组成一个像样的攻势了。

苏军火箭炮猛轰德军

第二,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遭到惨重失败,已经不可能如希特勒所希望的牵制美英。1942年6月7日,美国太平洋舰队在中途岛海战中取得大胜,并于8月7日开始在瓜岛大举登陆。

与日本的日薄西山相比,美国海、陆军的实力却大大加强了,截止1942年8月,美军共建造和下水了104艘航空母舰,美太平洋舰队的实力远超日本联合舰队,其在欧洲方向的备战也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第三,随着日本海、陆军在太平洋战场陷入一场毫无胜利可能的苦战,以及在中国战场陷入泥潭,日本帝国主义已经无法给德国法西斯任何实质性的支援。

第四,由于德军在东线战场的进攻失败,以及美英等盟国在欧洲战场实施反攻的意图越来越明显,轴心国集团内部开始爆发了严重的争吵和抱怨。

二战中美国海军下饺子一般的航母舰队

在《评柏林声明》中,毛主席意味深长地说:德国与意、罗、匈、芬以至日本间的关系有大闹别扭的趋势,意大利甚至有倒戈的危险。

果然,在毛主席做出预言后一年不到,随着1943年7月盟军在西西里登陆,7月25日意大利即爆发了政变,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政府倒台,随即意大利宣布向盟军无条件投降,10月13日向法西斯德国宣战。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毛主席对战争的判断已经超越了战争本身,延伸到了战争的本质:政治、经济、外交,还有最重要的人心。

由于苏联最高统帅部对斯大林格勒方向的保密工作做得天衣无缝,直到11月中旬德军都不知道红军将会从哪里实施反击。

在11月11日最后一次攻势后,纳粹德国以60多万人,1000余辆坦克,2000多门大炮和迫击炮,1400架飞机的代价基本控制了斯大林格勒市区,但市区双方激烈的巷战仍然在继续。

被德军遗弃在斯大林格勒城外的装甲车辆

11月19日,苏联红军开始实施“天王星行动”,西南方面军3个集团军的18个师在2个空军集团军的掩护下从斯大林格勒西北方向渡过顿河,向德军侧翼猛攻。

此时,距离毛主席发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等三篇文章,已经过去了一个月。

由于红军西南方面军装备了大量T-34中型坦克和KV重型坦克,故在一天之内即摧枯拉朽般打垮了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的防御,此时德军发现苏军正在北面发动庞大攻势,但为时已晚。

11月23日,仅仅在“天王星行动”发起四天之后,西南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在卡拉奇会师,形成了约1500平方公里的对德国第6集团军的包围圈。

尽管希特勒命令曼施坦因元帅的顿河集团军群奋力救援被围的德军,但在苏军的空中优势和强大的地面阻击下德军遭遇惨败,到12月27日这一解救行动宣告完全失败。

希特勒与曼施坦因等人研究作战方案

1943年2月2日,被包围的德国第6集团军全部被歼灭,斯大林格勒战役以苏联红军取得完全胜利而结束。

毛主席,厉害啊!

有意思的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之后,丘吉尔和罗斯福立即向斯大林发来贺信,丘吉尔称:“这实在是了不起的成就。”罗斯福的贺信更赞之为“史诗般的战斗”,是“同盟国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

实际上,美英领导人并不是心甘情愿地向斯大林致贺,而是苏联红军的强大实力令他们感到震惊、佩服,甚至畏惧。

这也说明了一个事实,即在国际政治中只有实力才是最硬的道理,只有拳头硬才能赢得其他人的尊敬。

毛主席: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正因为毛主席最深刻地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在新中国成立后他毅然决定“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为新中国开创70年和平发展局面,以一穷二白的家底粉碎超级大国给新中国施加的枷锁,为饱经苦难的中华民族逆天改命。

当我们年龄渐长,越了解毛主席和他的思想,才越心甘情愿地佩服毛主席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