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9年3月25日,“五大书记”率领总部机关从西柏坡迁至北平,继续领导全国的革命事业。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组织决定在原华北社会部和公安局的基础上筹建军委公安部,伟人亲自点将罗瑞卿:

公安工作必须掌握在可靠人的手中,天塌下来让“罗长子”顶着!

同年5月14日,时任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兼第二兵团政委的罗瑞卿接到命令前来北平,此时并不知道自己即将履新。经组织谈话才得知自己不能随军南下了,主席已经钦点他筹建军委公安部并且担任首任部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9年7月6日,军委公安部在北平宣布成立,全面统辖各地的所有公安机关,首要任务是为筹建新的人民政府和人民政协而做好保卫工作。到了10月19日,军委公安部被更名为公安部,罗瑞卿继续担任部长,杨奇清担任副部长,下设有“一厅六局”即办公厅、政治保卫局、经济保卫局、治安行政局、边防保卫局、武装保卫局和人事局。

从1949年到1959年,罗瑞卿一直都担任着公安部长,在这个岗位上呕心沥血十年整。问题来了,就是这样一位战功赫赫的开国大将,就是这样一位功勋卓著的公安部长,为何会因为一个腿部手术而不幸殒命于西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罗瑞卿(1906年5月31日——1978年8月3日),四川省南充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历任红军支队党代表、纵队政治部主任、师政委、军政委、军团保卫局局长、兵团政委、公安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军委秘书长、解放军总参谋长和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职。

1906年5月底,罗瑞卿出生于四川南充县舞凤乡清泉坝马家坡(今南充市舞凤乡双女石村)一户破落的地主家庭,先后在私塾和高级小学读书。到了青年时期,他开始接触和接受了革命思想,积极投身于爱国学生运动。

在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政策感召下,罗瑞卿成功考取了武汉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的分校),开始接受系统的军事教育。不过,随着蒋、汪等人相继背叛革命,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和刘伯承等人在江西南昌成功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史称“南昌起义”。受此影响和激励,罗瑞卿离开武汉前往南昌寻找组织,行至九江时却得知部队已经转移,情急之下竟然因为淋雨赶路而引发了高烧,医治不及时而引起了后遗症终生未愈。

1928年初,罗瑞卿几经辗转后终于寻到了组织并且秘密入党,从此开始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一年后,他被安排前往闽西苏区担任了红59团的参谋长,积极配合井冈山的主力红军进行外围作战。

面对蒋某人的数次“围剿”,罗瑞卿在一次次作战中展现出自己的军事才能,强有力地拱卫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第二次反“围剿”期间,他靠前指挥时被一枚流弹击中左腮却没有纱布包扎而伤口感染,再次引起高烧几乎牺牲在了战场。

面对日益严重的“左”倾错误路线,罗瑞卿虽然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但终究还是无能为力。在此背景下,伟人遭到了王明等人排挤并且丧失了军事指挥权,革命形势变得岌岌可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博古和李德的错误指挥下,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在付出沉痛损失后还是失利了,无奈只能撤出苏区开始进行战略转移。长征初期,错误的军事路线依然还在延续,只不过从之前的“寸土必争”变为了“寸土不守”,完全被国民党军队追着打而毫无章法可言,甚至还发生了湘江战役的惨败。

1935年1月,红军在攻占贵州遵义后进行休整,深刻分析和严肃批评了博古、李德的错误路线,史称为“遵义会议”。会后,重新确立了伟人的军事指挥权,革命终于转危为安。

1935年10月19日,红一方面军经过一年艰苦卓绝的行军和作战,终于抵达了陕北吴起镇,从而取得了长征的阶段性胜利。到了1936年10月9日,随着红四方面军也成功抵达甘肃会宁地区,伟大的长征终于落下了帷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征胜利以后,原红军干部团和陕甘宁红军军政学校被合并为工农红军大学,罗瑞卿担任了副校长兼教育长。在西安事变爆发后,他又作为代表团成员赶赴西安,协助周恩来和平解决了事件,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奠定了基础。

1937年7月7日,华北地区的日本驻屯军组织军事演习进行挑衅,作为第一联队长的牟田口廉竟然以士兵失踪为由下令炮击宛平城,从而引发了“卢沟桥事变”。为了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罗瑞卿指导完成了《抗日军队中的政治工作》一书。

1939年7月以后,罗瑞卿终于如愿以偿奔赴抗日前线,亲率抗大总校和陕北公学的数千名教员和学生东渡黄河作战。之后,他被任命为八路军野战部队的政治部主任,长期转战于山西的太行山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2年5月,罗瑞卿协助彭德怀指挥八路军总部和北方局机关展开反“扫荡”作战,有效保证了敌后根据地的稳定。之后,他奉调回到延安进入党校学习,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接受组织的教育和考验。

1945年9月,罗瑞卿被任命为晋察冀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协助司令员聂荣臻接受日伪军投降和完成战俘的思想改造。在重庆谈判期间,他又出任了北平军调处参谋长,协助叶剑英就辖区内的许多问题与国民党展开磋商。

由于蒋某的一意孤行,国民政府悍然撕毁“双十协定”,蓄意挑起了内战。在此背景下,罗瑞卿参与指挥了大同、张家口和保北等地的战役,强有力地回击了所谓的“全面进攻”。

1947年,罗瑞卿出任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兼第二兵团政委,与兵团司令员杨得志共同出击冀热察等省,极大地牵制了华北的敌人。通过几次主动攻势,还间接配合了关外的东北野战军,更为辽沈战役的取胜助益良多。

在平津战役中,罗瑞卿所在的第二兵团成功完成了对傅作义王牌部队第35军的围困,接着执行了“围而不打”的命令防止敌军主力南逃。为了安抚部队急于作战的情绪,他还这样表示:“不能着急,主席锅里煮的既有天津的海,又有北平的山,还有皇帝的金銮殿啦”。

在北平和平解放后,罗瑞卿亲率第19兵团开赴山西战场,在徐向前和彭德怀的相继指挥下终于在1949年4月24日解放太原。随后,他才被调任北平负责筹建公安部,还亲自领导了建国初期的镇反运动和肃反运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5年9月27日,军委为了表彰卓越的开国将领们,一共授予了10名元帅、10名大将、57名上将、177名中将和1360名少将的军衔。罗瑞卿和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许光达、萧劲光、张云逸和王树声一同成为“十大将”。

1959年9月,罗瑞卿不再担任公安部长,被调任总参谋长协助林彪负责军队的日常工作。当时,国家正在经历困难时期,他只能没日没夜的操劳,切实履行好“军队大总管”的职责,多次得到了领袖的夸赞。

1962年秋,林彪由于身体原因再次病休,贺龙暂时主持军委的日常工作。期间,罗瑞卿经常向对方请示和汇报工作,竟然引起了林的强烈不满。

对于这种迹象,罗瑞卿表现得非常坦荡,并没有刻意去迎合和讨好林彪,最终遭到了诬陷和诋毁。1965年底,他被以“不突出政治”、“搞独立王国”和“折中主义”等罪名遭到隔离审查,从此停止了所有的工作。

由于缺乏真凭实据,别有用心之人于1966年3月专门在京西宾馆拼凑罗瑞卿的“罪状”,污蔑“要杀人、要篡权”。面对这种肆意的捏造和诽谤,性格耿直的他终于怒了,竟然在3月18日深夜跳楼明志以洗刷不白之冤,双腿被摔成了粉碎性骨折。

在当时的条件和环境下,罗瑞卿不仅没有被治疗,反而继续接受批判,失去了康复的机会。由于双腿肌肉出现萎缩,他不得不接受截肢手术,左腿被截掉了三分之一,股骨头也被去除,从此变得一瘸一拐。

这次事件以后,罗瑞卿的处境更加艰难,甚至被扣上了“不思反省”和“自绝于人民”的大帽子。以至于,在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许多遭到迫害的干部和群众都被平反昭雪,只有他迟迟没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7年7月,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了《恢复邓小平同志职务的决定》,邓公恢复了之前中央副主席、军委副主席、总参谋长和副总理的职务。在他的提议下,罗瑞卿被任命为军委秘书长,正式复出参加工作。

重新工作的罗瑞卿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尽管腿脚不便,但骨子里那种争强好胜的性格却从来不曾改变,多次表示“我要把72岁当成27岁一样”。在邓公的一再劝说下,他终于住进了解放军301医院,还邀请卢世璧、余霞君和王士雯等国内权威的专家会诊。

国内的专家们一致认为,罗瑞卿腿部的病患已经难以痊愈,除非进行人工关节置换,但我国还不具备这项技术。经过多方协调,两位西德的骨科专家认为可以通过安装假肢正常行走,还表示成功率很高。

听闻自己可以正常行走,罗瑞卿非常高兴,还向组织进行了汇报。邓公听闻要去遥远的联邦德国治病,内心不免有些担忧,但看到老战友充满期望的眼神,只好予以批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8年7月15日清晨,罗瑞卿和妻子郝治平在医疗人员的陪同下登上了前往德国的飞机,最后成功降落在科隆机场。登机前,他的心情非常轻松,还乐观地表示等自己回国时就能正常工作了。

为了安全起见,罗瑞卿以“吴生杰”的化名住进了海德堡大学骨科医院,准备在8月2日进行手术。前一天,妻子郝治平还特意购买了一束鲜花放进病房,谁曾想到这次见面竟然成为永诀。

手术原本安排在早上7点开始,当郝治平赶到医院时发现罗瑞卿已经被提前推入进行术前准备。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她一直在医院等候直到中午12点结束,被告知手术很成功,只等麻醉药失效后就能苏醒。

在国内随行人员的劝说下,郝治平这才离开医院回到旅馆休息,但一直都无法入睡。正当她准确起身前往医院时,竟然接到了急促的电话,原来罗瑞卿已经去世了,死因是突发心肌梗塞。

据我国的医学专家分析,心脏病发作后依然有三分钟左右的抢救时间,如果院方能够安排专人看护和及时抢救,罗瑞卿完全有机会被抢救过来。消息传回到国内后,邓公不断地自责:

怪我,都怪我当初没有劝他啊!

1978年8月10日,罗瑞卿的遗体被接回了北京,邓公和叶剑英等领导人都前往机场迎候战友。抚摸着老友的灵柩,他不住地失声痛哭:

老罗,在我最需要你的时候却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8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杨得志大将撰写的文章《杰出的领导和伟大的战士——悼念罗瑞卿同志》。在其中,他遗憾地表示:

这位曾遭受林彪、“四人帮”残酷迫害的杰出领导人是我的老首长、老同志,怎么也没有想到,传来了出人意料的噩耗:罗瑞卿同志逝世了!顿时,我感到万分悲痛,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8月12日,罗瑞卿的追悼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叶剑英亲自主持,邓公亲致悼词:

罗瑞卿同志是大家所熟知的、同林彪集团坚决斗争的英勇战士,他坚决捍卫毛泽东思想,具有光明磊落、刚直不屈、明辨是非的高贵品德。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荣的一生,也是鞠躬尽瘁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为了祭奠罗瑞卿,天安门广场降半旗致哀,成为开国“十大将”中唯一获此殊荣的一位。从此以后,我国领导人再也不出国治病或者手术,担心会重蹈罗将军的覆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6年,在罗瑞卿诞辰90周年之际,按其遗愿将部分骨灰撒在了故居内的一颗雪松下,前面矗立着一座汉白玉石碑镌刻着亲密战友耿彪的题词“一生正气,两袖清风”!或许,只有这八个字才能准确评价他的人生。